【摘要】民间借贷融资投资方式原本是对局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但是随着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加剧,传统长周期低效率的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催生民间借贷之火蔓延,尤其是在浙江温州一带“热钱”地区。因此,从历史到现状追根求源地研究民间借贷问题对稳定金融、经济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间借贷浙江温州融资
一、历史
从历史角度看,民间借贷绝不是现代人所独创,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许多私人从事货币放贷,至唐代,借贷问题涉及层面之广,普及性之高,已经达到令人讶异的程度,不但跨越官民两途,僧俗两界,且从地方乡里、农村百姓,蔓延向上流阶层、城居人士,甚至还出现专门承担放款业务的质库、柜坊等机构。在温州,晚晴年间的高利贷现象就曾风靡一时。早期,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至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非常普遍。2005年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报告显示:温州民间融资规模在1981年约占银行贷款的65%,这一比例在1991年约为80%,到2001年也在42%以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民间借贷市场在当地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活跃者的角色,并一定程度上积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我国GDP在保持8%的速度增长势头之下,国内企业对资金贷款的迫切需求与日递增,尤其是中小企业更为突出。
再者,我国金融机构政策的缩紧,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纷纷期盼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需求增加。因此我国民间借贷异常活跃,主要表现在:
(一)由原来的消费性需求转为现在的投资需求。
(二)贷方由原来的分散型转为现在的集中型,专业型。
(三)由原来的“地下”交易逐渐变为公开的交易。
(四)无论是交易场所的数量还是交易额的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飞跃。
在温州,从2008年开始 “异象”丛生。从事民间借贷行业主要形式有: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地下钱庄等。在这些行业形式中不乏投机者,加剧民间借贷的速度与力度,因而经过逐渐演化形成高利贷。扰乱当地金融秩序,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温州当地诸多企业老板“跑路成风”、“跳楼成群”。
三、成因(针对温州企业分析)
(一)正规金融渠道(如银行贷款)贷款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着一个问题:国有企业和大型的民营企业可以从银行以正常的贷款利率获得贷款,而中小企业则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在从正规金融机构无法获取贷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这一渠道来筹集资金。即使有商业银行愿意贷款,贷款手续繁杂、周期较长。有资料显示,从申请银行贷款到取到资金快者需要一个月中间环节,慢者需要两到三个月。有企业老板声称,加上中间环节公关费用之后的融资成本费用与民间借款甚至高利贷成本费用相差无几。
(二)受其他投资行业的间接影响
在曾经广受赞誉的民间借贷稳定发展时期,温州的资金流向主要有:房地产、煤矿以及收藏品市场。
从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调控房地产行业,不断上调二套房首付款,加大房屋购置税比例,使温州炒房团增加投资成本,实际房屋需求者开始观望楼市,资金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静止流动的资金是无法升值的。再加上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温州资金更是进退两难。
几乎同一时期,政府从国家战略角度考虑,着手大量关闭小规模煤窑,此政策对一向提着钱袋到处投资的温州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山西煤温州人损失近900亿。投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企业改制需要大量资金又拿不出,转行风险较大。
温州另一股资金流向主要是古玩、字画等收藏品投资市场,俗话说屋漏偏逢连雨天,在其他行业都不景气的同时,古玩字画市场出现大量赝品,使得投资者痛不欲生。
受此类其他行业的种种影响,智慧的温州人只好把目光投向“炒钱”市场,这就滋生了民间贷款的疯狂行为。
(三)民间借贷中贷款人对借款人的信息(如资金使用情况和其它负债情况)不甚了解,经济学上称为信息不对称
民间借贷关系中的贷款者在放贷前并没有对借款人的资产状况等信息进行详细了解,大多是基于对借款人的感性认识,更多是朋友、亲戚之间相互引荐。对贷款人的信息缺乏充分的了解。不仅对于借款人的一般信息没有充分了解,同时对于借款人的其它借款信息也无法了解,这为不讲信用的企业肆无忌惮地通过民间借贷渠道大量贷款埋下了隐患。而且,民间借贷的放贷人在放贷后也不能掌握借款人使用借款的情况,更无法约束贷款人合理使用借款。
(四)高利率、高收益的诱惑
俗话说,高风险高回报。这句话倒过来就是,高回报高风险。在温州,企业做实业的平均年投资回报率已经被挤压至约3%~10%,而正如前所述,其他投资渠道也并无出路,在限购令、限贷令的双重打击之下,温州商品房交易上半年同比下降九成。2010年收缩银根后,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拉高了民间金融利率,利率一路飙升,致使民间贷款利率甚至高达两毛(此为民间说法,即一年连本带息偿还本金的3倍),更有业内人士戏称:“卖白粉也没有放高利贷的利润高”。在高利率的诱惑之下,使得原本几乎没有金融知识的个体户大量介入行业,甚至地方公务员、教师、银行从业人员也加入高利贷的放任流之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银行的加入。 一者民间借贷从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使得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更难贷到款,转而通过民间借贷融资,进而形成民间借贷不断挤出正规金融机构正常放贷、企业不断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恶性循环。再者高利率的民间借贷使得储蓄户不再向银行存入本金,转而投向民间借贷市场。
四、启示
由以上分析表明,市场往往是盲目的,盲目的市场就导致参与市场运作的人们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再加上跟风作用的影响,就必然导致金融、经济的畸形发展。从这样角度出发,在温州出现高利贷之风,并随着温州人提着钱袋到处寻找投资机会,逐渐蔓延至较多全国各地金融角落,央视曾经报道过的苏北宿迁市泗洪县地区贫困县“宝马乡”现象可见一斑。基于此,必要的政府干预与监管,健康的金融环境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此,笔者提出改善民间借贷环境的几点思考对策:
(一)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尤其是金融市场。
(二)培育高效、合理正规的金融机构。
(三)完善法律体系,使民间借贷在阳光下运行。
(四)引导企业资金流向朝阳产业。
(五)鼓励实体投资。
参考文献
[1] 罗彤华.唐代民间借贷之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宇萍.温州民间借贷风暴过后之思考[J].上海商业.
[3] 王汉珏.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J].当代社科视野,2011(12).
作者介绍:陈道琛(1987-),男,汉族,江苏宿迁泗洪县人,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与质量管理。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