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荣
“艺术”中“宗教”的问题,实际上是“宗教”在“艺术”中的比例问题。宗教与艺术之所以相互融合,恰恰是艺术的神秘性所致,往往宗教先利用艺术为之服务,艺术逐成了宣扬宗教的工具。原始人把大自然的巨大威力和星象的变化认为是神灵的作用,便寻求各种途径与神灵对话,因而产生了巫术,史学家们认为它是原始宗教和艺术共同的雏形。远古人类在心惊胆战地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做巫术活动,创造了很多的神灵符号,像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岩画,如:阴山岩画、花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等。
随着心理需求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比重开始大于对宗教的膜拜,最终发展成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艺术,从而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也摈弃了宗教意识,成为宣扬人自身生命态度的载体,再到后来“人文主义”的复活,艺术最终从对上天的关注转向了对人的关注,人的世界取代了神的世界,艺术从宗教中脱离出来。宗教艺术成为了独特的艺术。
一、传统陶瓷中的儒教文化
中国传统陶瓷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儒教文化深深的烙印。儒家思想贯穿于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已渗透进国人的骨子里,对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审美观、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教的基本教义是:敬天、奉祖、孝亲、忠信、仁义、崇礼、性善。儒教最根本的思想是礼和乐。中国传统陶瓷中的日用瓷中有很多反映儒教文化的器皿与陈设品,我们可以看到儒教文化中的吉祥、和合、中庸等思想。如丹凤朝阳(凤凰、太阳)、龙凤呈祥(龙凤纹)、六合同春(鹿、鹤、梅花)、多寿多福(蝙蝠、桃子)等祥瑞题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儒家思想往往以玉比喻人的许多美德,孔子曾论玉说:“夫玉者,君子比德焉”。宋代的龙泉青瓷达到了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顶峰,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龙泉窑的类玉青瓷是儒教文化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所以类玉瓷器一直以来都深受古人的尊崇。
二、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对于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生活方式等都有比较大的影响,道教崇尚“天人合一”,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宁静、超然物外。中国丰富的传统陶瓷艺术中蕴含有大量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陶瓷发展的不同阶段皆有所体现。
首先,在意蕴上,宋代的陶瓷艺术深受其影响。宋瓷改唐三彩的富丽华美之风,追求一种淡泊、平淡的风格,简洁优美,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主要以单色釉为主,这充分体现了宋代陶瓷沉静雅素的美学品质。宋代人喜欢赏玩最具“天人合一”境界的宋汝瓷。以道家之“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理念为指引,以“五色使人目盲”等思想为评判的标准。
其次,在造型上,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有各种道教文化器物,如葫芦瓶、香炉、八卦瓶、八卦碗等。另外,还有很多道家人物瓷雕、塑像,如八仙、南极仙翁、福禄寿三星等。特别是明代,由于嘉靖皇帝对道教的尊崇,这时出现了大量带有道教文化色彩的陶瓷礼器。在嘉靖时期的《江西大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嘉靖七年以前,案毁不可考。十年磁碟、钟一万一千,爵二百。十五年青花白地福寿康宁花钟一千八百,十六年爵盏二百七十”。
再次,在装饰上,很多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器物上带有明显的道教色彩。如人物有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等;植物有仙桃、灵芝、万年松等;动物有云鹤、飞马、白鹿、麒麟等;除此之外,还有祥云、八卦等。总之,道教素材经常作为中国传统陶瓷创作的题材,从中也可以看出道教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佛教文化
在中国传统陶瓷塑像中,有很多是表现佛教人物的,如菩萨、如来、观音、罗汉、天王、金刚等题材的。他们形态各异、气度非凡,或法相庄严、或面目狰狞。其表现的手法和形态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如魏晋的佛像“秀骨清像”而唐代的佛像“丰腴端庄”,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这主要是由于佛教传入我国后逐渐被汉化、世俗化所致。明代的何朝宗、张寿山等以善制瓷雕佛像而闻名于世。我国传统陶瓷艺术造型中也出现有各式各样的佛教器物,如:宝相花扁壶、莲花尊、僧帽壶、莲花盅、莲瓣碗、塔形罐、净瓶、舍利盒等。这些都是与佛教有关的陶瓷日用器皿、佛教专用器物或装饰品。佛教文化中的菩提、忍冬、莲花、宝相花、垂云纹等是传统陶瓷上常用的装饰纹样。尤其是莲花,被尊为“佛門圣花”,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莲花因此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特别是从南北朝起开始成为瓷器极为盛行的纹饰。具有代表性的有江苏南京出土南朝青瓷莲花尊,河北封子绘和祖氏墓出土的四件仰俯莲花尊,它们无论是在装饰手法、制作工艺还是烧制技术方面都具有极其高超的水平。
总之,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陶瓷艺术,在这些辉煌的陶瓷艺术中也留下了不同宗教文化的烙印。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宗教文化对中国传统陶瓷所产生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才能比较客观地、深层次地理解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继往开来,振兴陶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