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试验与“人”的需求

2012-04-29 00:44景伯平
大众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霍桑泰勒出版物

景伯平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盛行的是“原始人”的观点:老板视工人为机器的零件和会说话的工具,任意奴役。直到19世纪末,人称“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工程师泰勒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泰勒明确地提出,工人有经济上的需要,即生存的生理需要。以此为基础,他将工人假设为一个有生存生理需要的机器,通过深入研究工人的操作方法和每个动作所花费的时间,探求工人操作动作的合理性,追求生产的高效率,据此在企业推行了著名的“泰勒制”。然而,泰勒制在大幅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变得更加紧张、单调和辛劳,工人对此强烈地不满。

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据此,梅约提出了“社会人”的观点,认为工人除生存的生理需求外,还有精神的需求,老板应该充分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他还认为,工人的满意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首位因素,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

梅约的研究,使资本主义对研究“人的需求”迈进了一大步。

在此基础上,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40年代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其核心观点是:人的需要会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此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专门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因素”进行研究,推进了管理科学的大发展:60年代,企业管理偏重于生产环节的管理;7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点转向市场营销;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企业管理的重点转向资本运营管理;90年代至今,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普遍把开掘人的潜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企业管理的重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以人为本”不仅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管理最基本的理念,而且已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

与此相适应,世界上有关研究“人”的出版物,已占管理类出版物的一半以上。

美国的企业家说,你能用钱买到别人的肌肉,但是买不到热情、主动和对事业的奉献。日本的企业家则说,思想比金钱更厉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称职的管理者,首先要了解作为“人”的你自己,在管理实践中至少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猜你喜欢
霍桑泰勒出版物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2017年出版物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一起绵羊泰勒焦虫病的诊断治疗经过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2015 年出版物
一元函数的泰勒公式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