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S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影响分析

2012-04-29 16:58李晓蒙
时代金融 2012年21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公允

【摘要】IFRS9离我们越来越近,2013年1月1日是IFRS9的强制执行日。金融工具被大家所熟知是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IFRS9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聚焦关注的。本文针对中国上市五大银行报表中的金融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这一方面对其阐述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IFRS9公允价值摊余成本金融工具

一、文献综述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是引起大家关注金融工具的引爆点,以这一事件为间隔,我们纵观其事件前后的IFRS9的发展脉络。

2007年前 IFRS9就已有动静。(杨海峰)2005年4月和10月,IASB和FASB举行了两次联合会议,专门就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李红霞)等论述:截止到10月,该专家组共召开了7次会议,并于10月份以理事会教育指南的名义发布了《非活跃市场中计量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规范了非活跃市场中的金融工具计量问题。(陆健等)叙述“2009年11月,IASB发布IFRS9,简化了现行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的会计处理,将金融资产由四分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为两分类(即以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二、IFRS9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16家银行分析

中国16家上市银行目前持有金融资产的状况如何?与国外相比有哪些明显的差异?未来伴随IFRS9的到来,将会给中国各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试图找寻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一)中国与国外5家银行比较分析

本文只针对其三类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统计,贷款及应收在数据收集方面有一些障碍,另外在做分析的时候排除其并不影响差异分析。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07-2009年中国五家上市银行(工、农、建、交、中行)以及国外五家上市银行(花旗、汇丰、摩根、富国、美国银行)持有这三类资产数量的区别,见表1。(注:百分比指该项金融资产/三项金融资产之和)

表1 国外与中国5家银行比较分析

中国五大银行 2009 2008 2007 三年平均

交易性金融资产 2.87% 3.50% 3.50% 3.29%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6.87% 41.64% 36.41% 38.30%

持有至到期投资 60.26% 54.86% 60.09% 58.41%

国外五大银行 2009 2008 2007 三年平均

交易性金融资产 43.65% 51.96% 65.08% 53.5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3.32% 44.55% 34.73% 44.20%

持有至到期投资 3.03% 3.49% 0.19% 2.24%

资料来源:(手动收集中国五家银行来自于新浪财经。国外五家银行来自于BANKSCOPE - 《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

表中分析了三类资产中每一类资产占三类资产的比率,通过比较上表,发现明显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1)持有至到期投资:国外五家银行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三年平均仅为2.24%,而中国高达58.41%。(2)交易性金融资产:国外银行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多,三年平均值高达53.56%,而中国三年平均值仅在3.29%。这两方面差异呈现一个颠倒状态。

(二)综合分析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有如下的困惑和猜想:

中国真实的价值在哪里?公允价值被认为与市场价值最接近的价值,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中国各家银行的金融资产持有量是否意味着离市场很远?中国是否具备公允价值估值的能力?国外银行将大部分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其估值能力强,风险管理水平高,中国与其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改善建议

(一)建立客观的标准:为什么中国的银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量如此大,是由于没有一个很好的估值手段,在不活跃市场上,其价值怎么判断,目前中国在这个上面很吃力。

(二)完善风险管控:如果更多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加强风险管控,有效控制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才能使我们运用公允价值安心踏实。

(三)加强专业人员培训:这是贯穿整个过程需要我们认真改变的。银行的计财部或者风管部能不能面对IFRS9,能不能面对未来中国逐渐国际化的市场,这都是值得我们拷问和关注的。

参考文献

[1]胡晓云.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会计,2007(04).

[2]陆健桥,朱琳.跟踪国际 主动参与 积极应对 深入研究金融会计最新动向与对策[J].会计研究,2010(02).

[3]李红霞,冷冰,陈瑜.修改前后国际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重分类规定与美国准则相关规定的比较[J].会计研究,2008(11).

[4]刘永泽,王珏.我国金融工具两分类的适用性探讨[J].金融会计,2010(08).

作者简介:李晓蒙(1988-),女,汉族,云南楚雄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责任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公允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有效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现代金融工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