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科考手记 “极地曙光”号驶向弗雷姆海峡

2012-04-29 15:15王崴
环球人文地理 2012年2期
关键词:直升飞机考察队破冰船

王崴

“极地曙光”号进入了一望无际的海冰区,那景象令人难忘:这天涯海角如月球一般寂静,数不清的海冰挤挤挨挨地浮在海面上,一直铺展到天边,消失在海天一色的迷雾里。

直升机升空了!仿佛一瞬间,我们就跃升到辽阔的北极海洋之上。原本巨大的海冰,现在都变成了小冰块儿,一望无垠。

一头北极熊正向我们的船走来。这头健壮的公熊从容不迫地靠近,步伐缓慢而稳健,每走一步,肌肉就带动毛发震颤一下,尽显帝王风范。

几乎所有听说我去了北极的人,都会像观摩北极熊似的,冲着我长叹一声“Wow”——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北极确实太遥远了,也许只比月球近一点儿。

2011年9月13日至19日,我在绿色和平科考船“极地曙光”号上度过了一周,游弋在浩瀚的北冰洋上,全程记录了考察队员们的工作和生活。这趟旅程留下来这样一些关键词:破冰船、北极熊、冰雪奇景、直升飞机、帅气科学家、“联合国”考察队……

我能得到前往北极的机会,可以说相当幸运。我的目的地,是北纬80度附近、格陵兰岛东海岸的弗雷姆海峡,属北冰洋海域;我的身份,则是“绿色和平2011北极科学考察行动”腾讯网特派记者,也是此行中唯一的中国记者。

1.世界上最北端的小城朗伊尔有两大特色:一是只长苔藓不长树,二是北极熊比人多。

2011年9月12日,我从北京出发,一路辗转,33个小时后终于飞抵世界上最北端的小城——朗伊尔(Longyearbyen)。

朗伊尔位于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在北纬78度北极圈内。该地有两大特色,一是只长苔藓不长树,二是北极熊比人多。

朗伊尔虽然是座“城”,但规模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小村庄。城中只有两条长约500米的小街,房屋100来座,人口仅1000多人。由于这里位于北极圈以内,因此夏天极昼,平均气温只有6℃;冬天极夜,冰封期长达6个月,所以从地理环境上看,朗伊尔好似被世界遗忘的冰冷角落。

但我必须得佩服当地居民顽强的生存意志。在这样一个荒芜、寒冷的地方,当地除了煤炭和北极熊,什么也不出产,几乎所有的生活物品都要从遥远的挪威本土运来。为了鼓励自己生存下去,当地人把房屋漆得色彩缤纷。爬上城边的山坡俯瞰,一片片尖顶木屋鳞次栉比,玲珑可爱,如同积木玩具。

站在仅有的两条空荡荡的街道上,一眼便可以从城西望到城东,一个人也没有,如废城一般。在城中漫步,从南到北也就10分钟而已。但当地的皮草店令我震惊:两张硕大完整的北极熊皮,从头到脚平平地钉在墙上,售价8万挪威币,相当于10万人民币。想一想,在强调环境保护的今天,如此珍贵而美丽的动物皮,明码标价卖10万块钱一张,简直是莫大的讽刺。不过店主解释,北极熊皮都是从加拿大进口的。捕猎北极熊在斯瓦尔巴德群岛早已明令禁止,而在加拿大却是合法的。

其实在上世纪初,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北极熊也经历了噩梦:人们不远千里远航到这里,大肆捕杀北极熊,几乎将群岛上的熊赶尽杀绝。后来,政府终于出台了禁猎条例,北极熊的数量才逐步回升到5000头左右,大大超过了岛上居民的人口。

朗伊尔曾经是一个粗犷、血腥的地方,人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捕猎北极熊和海豹,以及开发煤矿。不过现在,朗伊尔已经转型为一个宁静、清洁的极地小城,在冰川、海洋的包围下,孑然独立于地球的顶端,俯瞰一切。

2. 在极寒中登上“极地曙光”号,感受到温暖的氛围:船员和乘员虽年龄不同、国籍各异,但都很友善、温和……

在绿色和平项目主任芙蕾达的带领下,我从朗伊尔城边的港口登上快艇,钻进了绿色和平破冰船“极地曙光”号的肚子。

这艘媒体曝光率很高的小船,以前对于我来说,只是照片上的一个影像。当我踏上它的甲板,环顾四周,才发现这艘船如此生动,因为它是“活”的!

且不说船上的各种新鲜设施,单是那来自15个国家的29名船员和乘员,就让我应接不暇。整条船上只有我一个是中国人,因为稀有,使得我这张亚洲面孔在船上特别引人注目。每一个从我身边走过的人,都会冲我绽开笑脸,主动伸出手并作自我介绍,我也马上报以热情的回应,很快跟他们熟络起来。

65岁的领航员阿尼是“极地曙光”号的“守护神”,他曾驾驶“极地曙光”号15次游弋南极、12次穿行北极,这位可爱的老绅士一笑起来,眼睛就会从“鹰”变成“兔子”。二副奥克是个德国小伙儿,有点儿害羞,做事踏实、体贴,给我解释船的驾驶原理时,他竟然跑到客舱里翻出一只电风扇,拆开来比对着螺旋桨……

这次科考旅程的核心人物,则是3位来自英国的专家:提尔和尼克是剑桥的极地学博士,马修则是3D激光成像专家。船上,船员和乘员虽年龄不同、国籍各异,但气质却出奇地相似——都很友善、温和,与陌生人接触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3. 踏上巨大的海冰,我跳起来狠狠跺了了三下,嘴里还叫着:“这是我在海冰上的第一步!”然后转身冲着船上的人挥舞双臂。

9月14日傍晚,“极地曙光”号从朗伊尔出发,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进,一直抵达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德群岛之间的弗雷姆海峡海冰区,大约在北纬79度30分。这次科学考察的任务,是实地测量北极海冰的厚度,以此作为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冰极度消融的依据,所以我们需要驶入海冰密集区域,寻找适合测量的浮冰样本。

经过近20个小时的航行,“极地曙光”号进入了一望无际的海冰区。海冰区的景象令人难忘:这天涯海角如月球一般寂静,数不清的海冰好像冷汤上的油脂碎块一样,挤挤挨挨地浮在海面上,一直铺展到天边,最后消失在海天一色的迷雾里。海水如墨汁一般漆黑,深不可测,除了头顶上偶尔传来一声海鸥的鸣叫,几乎见不到一丝生命的气息。美妙的是,空间很辽阔,所以可以见到非常完整的半圆形彩虹从海冰上跨过。

下午4点,提尔博士找到了一块足够大的冰,那块巨冰将近100米长,冰面上“生长”着两条冰脊。所谓冰脊,就是碎冰碰撞之后挤压出来的部分,像山脊一样。但是海冰上的冰脊都很低,高度也就在几十厘米。

找到目标冰块之后,英国专家尼克和马修迅速下到冰面上,架起3D激光扫描仪,开始扫描冰面形状。同时,提尔搬出钻头,在水手们的帮助下,钻孔测量海冰厚度,收集冰块样本。这些科考队员们平时很和善,爱开玩笑,但是一进入工作状态,全都一丝不苟。

水手泡泡看到我趴在船弦上向下张望,便冲我招手:“下来吧!”“我可以吗?”我深知团队的规矩:不可擅自行动。泡泡点头说可以,尼尔立刻接话说:“穿上救生衣就好了!”

我顺手穿上一件救生衣,抓住绳索,沿着搭板一步步走下去,五步之后,我就站在了冰面上。头一秒钟没感觉,因为冰面太平稳,除了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积雪,跟北京冬天的滑雪场没什么区别。不过,第二秒我一激灵,突然意识到这是在北极的一块漂浮的海冰,这是我本次万里跋涉的最终目的地,天哪,我站上来了!我立刻跳起来,狠狠跺了了三下,嘴里还叫着:“这是我在海冰上的第一步!”然后又转身,冲着船上的人挥舞双臂。大家看到我兴奋的样子,都乐不可支。

我们停泊科考的那3天,天气都非常晴朗。碧蓝的天空纯净无云,气温在零下6℃左右,没有寒风。早上8点,船员们吃过早饭便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9点才收工。不过,因为9月的北极还处在夏末,所以天黑得晚,黄昏壮丽而绵长。海冰上,科考队员的身形在霞光中影影绰绰,全都沉浸在工作中。

4.直升机升空了!仿佛一瞬间,我们就跃升到辽阔的北极海洋之上。原本巨大的海冰,现在都变成了小冰块儿,一望无垠。

“极地曙光”号上有一架直升飞机,帮助提尔和尼克从高空寻找适合测量的目标浮冰。没想到的是,考察队也给我安排了一次飞行机会,从天上一睹壮阔的北冰洋。9月16日上午,我正站在浮冰上给钻孔取样的科学家拍照,媒体联络员乔斯站在船上冲我喊:“直升飞机,15分钟以后起飞!”

我回到底舱大厅,在直升机驾驶员兰森的帮助下套上极地救生衣。这套衣服就像一个带手带脚的睡袋,拉链一拉,从脖子到脚全都要封闭,为的是不慎落入冰海时,将人体与刺骨的海水隔绝起来,使落水者能坚持12小时以上,否则不到15分钟,人便会失去知觉。

起飞前,兰森严肃细致地给我讲解安全须知。等我们带上耳麦,系好安全带,得到准许起飞的指令后,巨大的螺旋桨便缓缓启动,然后迅速加速,声音震耳欲聋。大约一分钟后,兰森按下操控键,直升机升空了!

仿佛一瞬间,我们就跃升到辽阔的北极海洋之上。原本巨大的海冰,现在都变成了小冰块儿,一望无垠。

已经是上午10点左右,北极的太阳却仍然低低的,带有朝阳的橘黄色。没飞多远,我们就来到无冰区和海冰区的交界处。眼瞧着冰块越来越小,越来越稀疏,最终在交界处完全消失。一条清晰的界限从极南处延伸到极北处。太阳就在无冰区的正中心悬挂着,放射出淡黄色的光芒。在阳光的反射下,无冰区的海水像一块巨大无比的金板。

相比之下,海冰区的样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茫茫一片白色,隐隐透出灰蓝,没有丝毫反光。挤挤挨挨的浮冰碎块,把海水遮挡得几乎不见天日。

北极海冰区的海水是漆黑色的,就连与浮冰接触的海水表面,也显现出灰色,没有一点的蓝色成分,这实在少见。据领航员阿尼推测,可能是海水中充满了浮游生物,降低了海水的反射率,几乎所有阳光都被吸收进去,像黑洞一样。

我们不时从“极地曙光”号上掠过,看到这艘绿色的小船被无数海冰包围着,就像荒漠中突然冒出的一株绿色小草,令人惊叹。

5.一头北极熊向我们的船走来,在大约10米远的地方徘徊不前,在浮冰之间跳来跳去,有一阵甚至坐了下来,盯着我们看。

自从14日进入海冰区以来,连续几天都像在荒漠中跋涉,除了偶尔掠过的飞鸟,一只动物都没有见到。但很快,北极熊就长途跋涉几十公里前来“探访”我们了。

9月17下午5点多,有人说直升机刚才传回消息,说在一公里以外见到了北极熊的脚印,估计是熊闻到了我们的气味,正往船这边走呢,也许一个小时内就到。

我一听就兴奋起来,立刻把长焦镜头装好,背着相机去饭厅吃饭。没想到这头熊还真懂事,吃饭时间里都没来。一直到快7点,我刚吃完饭,北极熊向导大卫从船顶冲下来,到处喊:“北极熊来了!北极熊来了!”顿时,全船的人从各个角落冒出来,外套也顾不得穿就涌向甲板,完全忘了零下6℃的气温。

我跑到甲板上,顺着大家的目光望出去,一眼看到就在大概50米远的地方,一头北极熊正向我们的船走来。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地看着这头熊。这是一头健壮的公熊,长长的毛发呈淡奶油色,腿脚十分粗壮,好像4根罗马大柱。可能是因为自信自己的实力,这头熊没有显现出惧怕,反而从容不迫地向船靠近,步伐缓慢而稳健,每走一步,肌肉就带动毛发震颤一下,尽显帝王风范。

听船员们讲,北极熊是十分敏锐而好奇的动物,它们可以在50~80公里之外嗅到船只的气味,一路寻来,探个究竟。同时,它们又很谨慎。今天来拜访的这头熊走走停停,不时抬起鼻子细细嗅着我们的味道。最后,它在离我们船舷大约10米远的地方徘徊不前,从一块浮冰跳到另一块浮冰上,一会又跳回去,有一阵甚至坐了下来,盯着我们看。

在安静如月球的北极,我们能听到熊的呼吸。它喷了一个响鼻,就像在我们耳边一样。

甲板上的一众人等挤在一起直直站立着,像膜拜神像一样面对着北极熊,深深陶醉于熊的光环中,嘴里纷纷嘟囔着:“太棒了……不可思议……再近点儿嘛……过来呀……哦,这么大……好近啊……”

北极熊真的离我们很近,近到我可以看清它的纤丝毛发,还有湿湿的鼻尖的反光。它那硕大的脚掌踏在浮冰上,透出原始的冲击力,我们都被震慑得忘记了自我。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在茫茫北极海冰上,更具有神圣的意义。

当我亲眼目睹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所有到过北极的人都那么盼望见到北极熊了。当大自然的原始魅力压顶而来时,渺小的人类立刻被震慑得不能呼吸。

这头熊富有勇气。它从船尾踱到船头,整整逗留了20分钟之久。它还对科学家留在冰面上的标致球产生了兴趣,把球含在嘴里轻轻咬着,但却并没有咬坏,想来只是品尝了一下味道,不合口就放弃了。北极熊虽然雄壮,却有憨厚可爱的一面,真的很讨人喜欢。看到熊咬球,海冰专家尼克自言自语:“哦,不要碰球,你这个坏蛋……”一边说却一边笑,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这头熊后退到离我们大约100米远的地方,趴在冰脊上开始睡觉。听说有的熊会留在船边过夜,不过这头熊没有继续“骚扰”我们,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它就起身离开,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北冰洋中。

后记:再见,“极地曙光”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9月19日,当我离开“极地曙光”号前,很多朋友都与我拥抱告别。我大步向前走去。我的身后,“极地曙光”号那抹绿色迅速变小,船上的人也都消失不见了。船背后,是巍峨苍凉的极地山脉,如屏障一样直入云霄。海峡泛出淡绿色。远处的天边,大海的对岸,是隐隐浮现的群山,白雪皑皑。再远的地方,虽然看不到,但是我去过,那里是雄浑的冰雪世界,有无边无际的海冰和神祇般的北极熊。

“极地曙光”号又向海冰区开动了,它要迎接新的任务。我不能亲历,可是我知道,在这条绿色小船的肚子里,还在上演着生动的故事。

猜你喜欢
直升飞机考察队破冰船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回国
火星考察队
世界最大破冰船
破冰船推进功率与破冰能力的匹配性分析
原子破冰船
探访“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
考察队遭抢记
直升飞机
"直升飞机"父母让孩子患上了抑郁症
动物爱耍伪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