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声光
【摘要】工难招,人难留,是时下热门话题,许多企业老板千不愁,万不愁,就愁工人找不到,就愁工人留不住。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用工难解决对策
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并扩大了城乡就业。然而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在2011年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关于中小企业用工难的话题不绝于耳,已然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现象:四处告急,十分普遍
短缺普遍存在。据我们调查的江苏射阳高新技术创业园近200家企业,有九成企业反映用工短缺,初步统计,200家企业可提供岗位15000个,按80%计算,用工岗位达12000个,而实际园区在职工人总数仅有1643名,用工率13.69%。同比用工剧降:去年该园区企业152家,工人2261人,今年新增27家企业,职工人数反而减少618名。
用工过剩和短缺,本身并不奇怪,一定数量的用工短缺,还会起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但乡企层面出现用工短缺,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二、原因:内外皆有,多方并存
据统计资料显示:该地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30万县城人口,流动人口近10万人,其中在县劳动部门就业登记有3万人。在这样的劳动力资源条件下,用工难在哪?
(一)难在市场
企业需求增大。据统计资料显示,该县五年内新批新建县级园区3家,新建企业超过400多家,13个镇家家都有小园区,新增2万岗位。
外流影响未消。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高、企业数量多、择岗就业空间较大、劳务市场发达、信息畅通、求职便利、用工规范、工资待遇较高等一系列优势,吸引大量劳力外流。
(二)难在企业
付出回报不对称。据调查,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大,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个小时,甚至高达12个小时。一些计件工资的企业,标准定得过低。职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一个月出勤30天才能拿到1500元左右。
职工权益难保障。在所调查的园区中,订立劳动合同的企业不到50%,企业代签或擅自改变合同文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些企业用工章程中,没有缴纳三金条款,有的即使有,也是含糊其辞,措辞暧昧。
(三)难在劳动者
缺少就业技能。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无一技之长,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型的工作,难以适应企业用工的需要。
缺少就业观念。部分劳动者就业高不成低不就,有的择业要求和工资愿望远远超过自身能力,他们对优越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待遇和保障充满期待,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宁愿在家赋闲。近两年,所调查园区陆续征用1000多亩土地,涉及农户232户,有400多劳力告别农田, 除40%外出打工,仍有近200人在家观望。
三、对策:多方出力 标本兼治
(一)实施“舆论引导”工程,转变择业观念
引导企业转变用工理念。通过举办企业法人培训班、座谈会,开展劳动法律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使业主增强守法经营意识,把员工当成企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营造合理用工、依法用工的舆论环境。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宣传推介本地企业力度,引导劳动者就地就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二)实施“综合治理”工程,优化服务环境
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劳动部门依法开展劳动监察管理,督促企业健全用工制度,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提高工资待遇,缴纳社会保险,加强劳动保护,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杜绝拖欠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无补助加班等违法用工行为。并注重发挥工会、妇联的监督作用,强化社会监督。
同时,加强企业党、团、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企业人心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自身文化建设,打造个性十足的企业文化品牌。
(三)实施“教育培训”工程,提升素质技能
职校要进一步确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为本地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及时协调解决职校在办学招生、办班培训、学生实习、毕业生推荐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依托自身场地设备组织培训,劳动部门履行职责组织培训,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办班培训,企业委托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培训”。同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加大对紧缺行业劳动力的培训力度。
(四)实施“市场建设”工程,推进用工就业
建立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劳务市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失业保险、技能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一条龙”的优质高效服务。建立用工、就业信息网站,实行劳动力登记建档制度、就业预备制度、企业空岗报告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劳动力就业信息、企业用工信息。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一体的用工、就业服务网络,每个村(社区)明确一名劳动就业信息员,接受企业招工委托,受理劳动者求职登记,做好劳动力推荐就业工作。
(五)实施“就地就业”工程,保证家乡所用
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要,按为本地企业输送毕业生人数给予职技校一定的奖励,鼓励职技校毕业生在本地企业就业。明确县、镇、村居(社区)三级责任,形成劳动部门、镇、村居(社区)齐心合力为本地企业组织输送劳动力的局面,争取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就业。
参考文献
[1]董运红.盐湖区中小企业用工难问题成因及对策浅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01).
[2]商棠.中小企业发展遭遇“用工难、用钱难”[N].河北经济日报,2012-1-3.
[3]谭寒冰.河北中小企业应对“用工难”创新途径[J].商情,2012(02).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