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2012-04-29 12:26:53钟清流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0期
关键词:市場新兴产业培育

钟清流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及时跟踪市场创造需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又要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组织协调,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还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创新动力,调动创新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兴产业;培育;政府;市場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050-02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正在形成热潮,各地政府摩拳擦掌,正在加紧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扶植政策,以图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这种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令人敬佩。然而,从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现状来看,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政府主导模式,从各地陆续推出的投资计划来看,不少地方政府仍将自己定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手的位置,政府大包大揽直接参与产业投资与建设,在制定新兴产业规划时忽视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地区产业实际,而是沿用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主观地定指标、上项目。例,广东等地陆续推出的巨额投资计划,2010年将启动45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工程的投资,项目整体投资额约1 043亿元。不少地方还提出了过高的规划指标,如上海和广东的十二五规划就提出五年内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翻番的指标。

2.急功近利,有明显贪大求全、大干快上倾向,一些地方引进高端产业项目,且以短期内形成大规模产能为主要目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已经异化为竞相扩展产能上投资项目,进而演变为圈地块、争补贴、上投资的“锦标赛”。这种重引进、重规模、轻消化吸收、轻创新,追求短平快发展的做法,使基础研究、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未受到足够重视,核心技术也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使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能规模上虽然跻身世界前列,但因缺乏核心技术作支撑而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形成高端产业的低端制造、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局面。例,新能源(特别是光伏电池)领域的技术依赖、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已经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

这些问题说明,当前一些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指导思想存在误区,即过于看重政府的作用而过于轻视市场的作用,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其直接按照计划模式来培育新兴产业。如不加以纠正,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就可能走上歧路。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各是什么,政府工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如何正确定位?这是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事实上,政府与市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是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成长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是不容置疑的,政府在培育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作用应是组织引导者而不是主攻手。政府工作的重点应当定位于自己擅长、并且社会最需要发挥作用的领域,而不应本末倒置。政府主导的长处在于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在经过充分论证无误,且条件成熟(例如掌握了核心技术和有可持续研发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可以集中全社会力量,组织多部门多企业协作,实施大规模财政支持,迅速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进而巩固成果,使其成为真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如果违背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政府决策层远离技术前沿和生产一线,既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又缺乏市场竞争的实践经验,容易理论脱离实际,让政府指导产业发展方向或技术路线,失误率很高,一旦决策失误,将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政府主导发展模式本质上是计划模式,与市场机制的最大不同在于,市场机制的产业竞争优势主要来自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而政府主导的产业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权力和其选择的扶植政策。因而,对新兴产业培育效果和后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依靠政策扶植和技术引进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无论其规模有多大,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而很难具备战略性,只能充当技术输出国的打工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先后引进过许多的技术和数以百计的生产线,但由于未能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至今仍需进口,技术仍然需不断引进,始终无法打造出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例就是一个典型教训。因此,正确估计政府主导对培育新兴产业的利弊得失,才能更好地把握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关系。

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角企业,对产业发展规律及动向比政府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更准确的把握和了解,由于企业是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其投资决策需承担经济风险,因而企业投资决策更理性更科学,其决策的成功率和投资收益率远高于政府。因此,市场主导不但能够有效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的盲目投资,而且也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与政府主导培育模式相比,靠市场机制培育的新兴产业费时长,其最终形成产业方向也不一定与政府规划的愿望相同(这也是当前地些地方政府不愿采用的主要原因),但经过市场优胜劣汰洗礼而形成的产业却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而也更具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两种发展模式的效果优劣比较早有定论,历史上,以苏联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机制模式的竞争最终以苏联惨败告终的结果表明,尽管政府主导可能在某些局部领域短期内取得一些超常成果,然而总体上看,无论是技术进步水平还是经济发展活力都与市场机制国家差距悬殊。究其原因,政府主导单纯依靠少数决策者聪明才智的决策根本无法与市场机制充分依靠全社会企业和个人经验、探索和智慧总和的选择相匹敌。市场体制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本身就是经济领域中自然进化最基本的寻优法则。这是政府主导机制无法比拟的。

当然,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它们都有失灵的时候。准确把握市场与政府作用的量和度,关键是要让市场机制实现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而让政府干预来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秩序,防止市场失灵,这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根基所在。

三、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政府与市场作用的把握

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质上是以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其最大特点是发展的探索性或不确定性,技术更新快且往往具有颠覆性。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地取决于政府人为的规划,而是取决于雄厚研发实力和强大创新能力基础之上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是靠简单的扶植培育政策就可短期获取的,而是通过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并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长期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这意味着政府大力扶植培育的新兴产业,不一定能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纯靠市场淘汰机制发展的产业也不一定不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能否形成竞争优势,能否经得起市场竞争的检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则,就应当客观地看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既不过分看高政府的作用,又不过于高估市场的力量,而是扬长避短,综合利用各自的长处。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其产业培育须经历一个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自主研发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进而推出新产品,再经过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最终形成新产业的过程。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内生成长能力、市场应变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因而比政府扶植的产业更容易具备战略性,应当成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进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扶植和服务。它包括制定系统完整、科学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体系,统筹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对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组织协调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应用,形成面向全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破除阻碍其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等等。

总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政府主要体制机制设计和宏观调控,起到组织、引导培育者的作用。即用政策导向引领产业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充分论证基础上的科学规划确保产业发展的协调有序,以体制机制设计激活发展动力,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和环境。而市场机制主导微观项目的投资决策及具体的市场运作与商业实现。这样,让政府和企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或许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思路的更优选择。

[责任编辑李可]

猜你喜欢
市場新兴产业培育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市场观察(2)
市场观察(1)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