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南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职业教育

2012-04-29 11:45薛立娟
考试周刊 2012年20期
关键词:黄南果洛进程

薛立娟

摘要: 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青海青南地区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在城镇化进程中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青南地区城镇化进程民族职业教育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6.98%,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24.44%,是青海少数民族人口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青南地区自然条件严酷,民族成分很多,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中藏族所占的人口比例最高:黄南州总人口为21.25万,藏族占65.94%;果洛州总人口为15.36万,藏族占90.95%;玉树州总人口为6.23万,藏族占93%,使这个地区城镇化进程呈现出特殊性。因此,本文以青南地区的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为例,通过相关情况的分析比较,探寻青南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民族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青南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使命”。[1]城镇化进程需要大力发展区域民族职业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将保证新兴城镇的和谐发展。在当前青南地区由农业和畜牧业经济结构为主的社会形态向以工商或服务业为主的社会形态的转换中,少数民族生活和生存方式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压力,而民族职业教育能否承担其民族生产方式转换的使命,是一个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问题。

(一)民族职业教育能推动青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进程

城镇化进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劳动力人口与其他经济要素一起向城镇转移,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向城镇化迈进的直接动力。其中农民内在价值观念的转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在青南地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少数民族群众,越愿意向城镇迁移和发展,这些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能够学到一定的技术,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劳动素质和社会收入,自然也愿意加入到城镇化过程中,享受城镇先进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从而推动青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特别是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许多藏族群众在政策背景下进入城镇,这些人没有经历身份、生活方式及文化心理的城镇化渐进过程的熏陶就被集体性搬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居住和就业,在职业转换中由于低文化水平、无技术技能而带来的就业难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这就要求青南地区必须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

(二)民族职业教育能提高青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职业素养

目前,在青海少数民族集中的农村牧区,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的比例依然很高,尤其是女性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由于黄南州、果洛州和玉树州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建设薄弱,发展缓慢,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看,黄南州和玉树州的15岁以上文盲率分别达到22.37%和17.85%。而职业教育以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为根本,以提高农牧民的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带动民族地区人才的流动,特别是多余的劳动力流向城镇或发达地区去另谋职业。所以,开展民族职业教育,既能转变青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陈旧落后的价值观念,又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自觉性。同时职业教育也能为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教育和就业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效能,促进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民族职业教育能促进青南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文化环境的限制,青南地区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人们的观念、经营方式、产业结构、人才流动等都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通过民族职业教育,就能有效造就出一大批各行业的专业人才,推进农牧业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使传统的农牧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针对市场的需求,能够利用专业人才发展其他产业,并将各种形式的商贸工农经营一体化,使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青南地区经济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也有助于调整青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民族职业教育为民族地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重大贡献。

二、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青南地区缺乏农牧区经济发展的专门人才,急需大批各类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训练。而应试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合理,90%以上的中小学毕业生不具备就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民族教育中直接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从而造成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的低效性。

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由于国家教育政策及资金的支持,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的职业教育呈逐渐上升的态势,三个州的招生人数、毕业人数都比前一年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尤其是果洛州的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254人上升到2010年的681人,招生人数增长将近三倍。这也是随着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民族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对藏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继续资助免费三年的职业教育带来的结果。同时随着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在青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中已逐渐形成“学技术上职校,创业致富有希望”的观念,可见职业教育在青海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城镇化进程中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职业教育虽然得到了发展,但也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青南各地区民族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差距较大

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学校招生人数差距较大,由表1和表2的数据可看出,黄南州和果洛州两州的总人口数量相差不多,但在各个年份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上都存在巨大的落差。黄南州2008年的毕业人数和招生人数分别为589和1116,果洛州只有116和254,两个州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相差接近五倍。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两州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别外,主要由于果洛州总人口中藏族人数比例大于黄南州藏族人数,且这个州藏族整体受教育程度、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转换等远远落后于黄南州藏族,果洛州地区藏族在传统生活方式的限制下,对现代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接触很少,自觉脱贫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对科技致富的重视不够,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停留在比较封闭的认识上,导致当地职业教育学校生源匮乏。

(二)青南各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在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学校中教学师资配置不均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上述三个表中我们可以发现:2010年在黄南州职业教育的教职工人数和专任教师的人数分别为33和22,而玉树州职业教育的教师人数分别为183和150。两州民族职业教育同年的招生人数和在校学生数相差不大,分别为508,2263和640,1598。但两州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差接近六倍。尤其是黄南州职业教育学校师资力量配置的严重不足,导致了黄南州的师生比只为102.9%,而玉树州却为10.7%的畸形现象。“因历史和体制原因,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人员又不能流动,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明显不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2]这是青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青南各地区民族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短缺

青南地区职业教育中教学资源短缺,造成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之间的比例很不协调。从以上三个表可以发现,玉树州2010年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分别为640和235;果洛州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分别为681和138;黄南州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分别为1116和589人。三州的招生人数基本是毕业人数的两倍。近几年随着青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职业教育,而当地职业教育学校又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设施不全,办学条件差,实验实习设备陈旧无法适应就业需要等现象。从职业教育注重实际操作的教学特点来看,教学资源产生的低效能影响了教学质量,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的人数。从总体上看,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对劳动者技能的总体要求也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向城镇转移的农牧区劳动力的职业稳定性和现实收入,也会影响到少数民族群众进城的意愿和信心。

四、城镇化进程中青南地区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青南地区少数民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大力发展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就要针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状况,在政策上要借助国家资助制度、推行的免费制度,加大政府资金支持的力度,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两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改变少数民族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模糊认识。在措施上要提高宣传力度,职业教育学校要经常深入乡村进行宣传教育,也可以让群众来校实地参观考察,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出台多种奖励制度,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技术技能的信心,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更好地推进青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二)加强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青南各地对民族职业教育的教师力量应有合理的配置。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要经常选派一批教师到工厂企业进行新型技术技能的学习,逐步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教师,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民族职业教育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要有较高要求,面对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不宜按学科课程的一般程式来安排,要凸显其实践性特征,从而把民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到新水平,这是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根本大计。

(三)促进青南地区民族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职业教育也称为就业教育,民族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青南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因此,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民族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改善民族职业教育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民族职业教育的软硬件配置,使民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也要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就业安置目标结合在一起。把职业教育学校“办成职业教育的中心,科技培训的中心、示范种养的中心和技术辐射的中心,这种做法就是要以科技引进为龙头,推进职业分成”,[3]使民族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青南地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一个平台,探索出具有青南地区特色的民族职业教育路径,使民族职业教育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促进青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形成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卢德生.论民族职业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使命[J].当代职业教育,2010,5.

[2]王振岭,张天生.青海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5.

[3]李锦平.民族职业教育的理想模式探讨[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3.

猜你喜欢
黄南果洛进程
故乡果洛(外一首)
某MPV地板加速振动优化与控制
一种基于SINS与LBL的水下隐蔽导航定位方法
沉默
果洛州草原建设综合措施初探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果洛玛沁的九天九夜——青海果洛玛沁“8 ·30”山体滑坡抢险纪实
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商品猪旋毛虫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黄南南部近56年积雪变化分析研究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