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

2012-04-29 00:44胡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小学生

胡昕

[关键词] 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个案研究

一、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特征

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情境性、个体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教育者应根据这些特点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情境性: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小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这一点不难从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中得出。这个特征也说明,同一个体不会永远保持高自我效能感,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教育者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应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引导。

个体性: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一道题,有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认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有的学生认为需要教师或同伴帮助才能解决,有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很低,觉得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另一方面,个体差异还存在于对不同学科的敏感度。教育者应该注意发现不同学生的个体性特点,尊重其兴趣爱好,培养其特长。

多变性:由于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情境性,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会有所变化,因此学业自我效能感还具有多变性。教育者特别要注意这一点,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尽量引导学习者将学业自我效能感保持在较高水平,鼓励其对学习内容充满信心,以提高学习效率。

可塑性: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处在发展时期,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自我认识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发展,而建立在自我认识基础上的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也与自我认识发展相一致,所以,小学阶段也是小学生对自己能力判断的主观感受(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具有可塑性的特点。

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信息源形成的: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他人的成败经验;言语劝导;情绪反应。因此,学业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影响因素:

第一,个体经验。在学习上不断的成功体验会使学生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反,多次失败的学习经验会打击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第二,替代经验。当学生看到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看到其他同学的失败,尤其是付出很大努力后的失败,则会降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个体经验和替代经验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如果学习观不正确,很难培养学业自我效能感。

第三,言语评价和劝导。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言语反馈对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积极、正面的言语劝导会使小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但是不切实际的言语劝导,如过多的表扬和不恰当地夸大学生的进步,不仅会使劝导者失去威信,反过来还会挫伤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第四,个体的性格特征。个体的性格积极向上,会让其更加自信;焦虑悲观则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

三、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策略

第一,对于学业自我效能感过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

很多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都有学业自我效能过低的特点,在对待这部分学生时,应注意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尽量消除其不自信的心理,在他们学习一些较为容易的知识时培养他们的信心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

第二,对于学业自我效能感中等的学生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处理。

对于这类学生,教育者应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对其进行引导。有些较为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处理,独立获得成功的经验可以有效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其次可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相关原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高,但要注意学习内容难度的把握,以免削弱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第三,对于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应注意防止其形成骄傲心理。

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一般都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育者可以在此基础上作一个适当的提升,让这类学生有机会去挑战更难的学习内容。但是,小学生的性格、心理都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于已所取得的成绩很容易得意自满,因此要注意防止他们骄傲自大心理的产生,在表扬和批评时要多加斟酌。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

编辑/于 洪 黄才玲终校/杨 怡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我是小学生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孤独症倾向儿童强化和示范作用的个案研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