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雕琢每一块“璞玉”

2012-04-29 00:44才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璞玉犯错误花瓶

才玲

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一天,小男孩在家里玩的时候,失手打碎了窗台旁祖传的古董花瓶。男孩怕妈妈责备,笨拙地试图用胶水把碎片粘回原样。晚上妈妈回家后,一眼就看出了花瓶的异样,她问孩子:“花瓶怎么了?”男孩红着脸说:“一只猫从窗外跳进来,撞倒了花瓶……”妈妈很清楚地记得她出门前关好了窗,孩子是在撒谎。她不动声色地说:“是我大意了,忘了关好窗子。”晚上睡觉前,妈妈来到男孩的房间,坐在男孩的床边,手上拿着巧克力。男孩不解地看着妈妈。妈妈递过一块巧克力,说:“这块巧克力奖励你神奇的想象力,你杜撰出一只会开窗的猫,将来一定能像机器猫一样变出很多新奇的东西。”男孩惊讶地接过巧克力,妈妈又递来一块,说:“打碎花瓶后你努力把花瓶粘回原样,说明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孩子。不过修复花瓶需要专门的技术,明天我们一起去古董店,看看他们是怎样修复花瓶的。”男孩正想开口,又一块巧克力递了过来,“这块巧克力代表我的歉意,我明知家里有个充满活力、活泼爱动的小男孩,却没有把花瓶放好,希望没有惊吓到你。”男孩低下了头,轻轻地说:“妈妈,我错了……”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育人者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常说,教育应该如春风化雨,悄悄浸润学生的心田,在现实生活中育人者应该如何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如何“雕琢”存在瑕疵的“璞玉”,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颇多启发。

呵护学生的自尊。学生敏感的自尊心是春日大地上娇嫩欲滴的花儿,是夏日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需要育人者小心翼翼地呵护。看到学生犯错时,情绪激动是人之常情,但育人者应该迅速冷静下来,避免用激烈的语言当面批评学生,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水晶般透明的心因此而蒙尘,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抵触。故事中的母亲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当她知道孩子在撒谎时,并没有当场揭穿他,而是在临睡前孩子心情比较放松的时候才提起,维护了孩子的自尊。

发现学生的优点。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这个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教师们眼中极难管理的学生,身上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需要育人者以“寻找美的眼睛”耐心关注、细心发掘。故事里的母亲就是这样做的。在教育孩子时,她很认真地夸奖了孩子的“想象力”“负责任”“有活力”等优点,让孩子在承认错误时不会产生自己“一无是处”的想法。如果每次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育人者都能够首先切换思维,想到学生的优点,并真诚地赞美,接下来的教育工作就会顺利得多,甚至可以事半功倍。

以奖励代替惩罚。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肥皂水效应”,是由美国前总统柯立芝首先提出的,柯立芝说:“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在刮胡子前通常都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不会使人感觉疼。”育人者在帮助学生发现和承认自己的错误时,应该循序渐进、步步推进,在学生认错的过程中,以奖励代替惩罚,鼓励和引导其自我批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深刻反省,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过。简单而粗暴的惩罚,只会让学生口服而心不服。

承担一部分责任。人都有一定的自我防御机制,这使得人们在承认错误时会觉得难堪甚至痛苦。如果育人者在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时能够先承认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无可指责的,在学生所犯的错误中找出自己可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将会使学生更容易放下心理防御,觉得老师并不是站在“对立面”居高临下地指责自己,而是和自己站在一起。这样他们就能更加轻松地主动承认错误了。

每位学生都是一块璞玉,有着各种各样的瑕疵,而育人者正如琢玉之匠。要使璞玉最终成玉成器,需要玉匠用心、用爱、用智、用技细细雕琢、慢慢打磨。如果每一位育人者都能在教育犯错学生时递给他们几块“巧克力”,将能雕琢出更多“无瑕之玉”。

编辑/于 洪终校/楊 怡

猜你喜欢
璞玉犯错误花瓶
锲而不舍
我画青花瓶
智珠二则
花瓶怎么碎了?
吸取教育 少犯错误
深山中的璞玉,最美小山村
夏,立夏的夏
年,新年的年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