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铁城”的素质教育之花——岷县维新九年制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侧记

2012-04-29 00:44董向东李峰
甘肃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九年制岷县师生

董向东 李峰

距离岷县县城50公里的维新乡,地处岷县境内洮河最南端,有“铁城”之誉。维新乡于北宋年间为铁城堡中心所在地,其铁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就是在这样一座“铁城”,维新九年制学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在这里读书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质量立校

2009年9月22日,维新学校召开初中部学生家长会,将2003年地震之后只有校内外住宿生上的夜自习,变成全校学生都上,并且让教师排课辅导。为了确保学生回家安全,学校和家长达成协议,每晚夜自习结束后,两组教师分别护送学生到三、四里路外。将学生安全地交给家长。

然而,在维新学校,更有特色的在于“粉笔字规范书写场地”。为了提高师生规范字书写能力。加强母语汉字的教育,2009年10月。学校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了“粉笔字规范书写场地”,每天可同时供364名学生书写训练。同时,学校还制定了教师粉笔字达标制度。配合钢笔字训练,作业要求等方式,师生的规范字书写能力在整体上有了极大提高,鲜明地体现了学校的教育功能。

说道体现学校的教育功能,维新学校为了尽力做到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开设一门选修课。一时间。学校新开了40门选修课。每周星期四下午的两节课,是维新学校的选修课上课时间。师生都准时来到指定的地点上课、学习。自从选修课开设以来,学校累计投入购买十字绣、雕刻刀、各类书籍和文体用具。以及师生奖品折合人民币近2万元,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由于教师自身的学业水平所限,部分选修课流于形式,但维新学校迈出的这第一步,却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学校进一步从“面”上铺开,“点”上规范,加强了选修课管理。同时,学校积极挖掘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邀请校外秦腔、剪纸、壁画等艺人来校讲课,为选修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一次,三名选了花儿选修课的学生参加全县“惠农杯”民歌大赛时,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截至目前,历时6年的选修课成果展,赢得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好评,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质量是立校之本,学校办得没质量,就留不住学生。校长包瑞说:“学生是教育之根本,没有根本,何以生存?何谈教育质量?我校大多数老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动员辍学生返校、师生情感投入、文艺文化活动运营、控辍保学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使我们营造了一种比较轻松、比较温暖、比较和谐的教学氛围。”

当然,一所学校若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质量的发展。关于这一点,维新学校的领导有充分的认识,做出了坚定的选择。最近两年来,学校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顶住各种压力,始终把教师培训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先后派19人(次)赴大连、北京、河南等地学习,4人(次)赴兰州学习,三十多人(次)赴县内兄弟学校学习。同时,学校还邀请著名导演王星军、省委政研室副巡视员张治科等来学校讲学。对老师们在理念转型、思想认识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特色兴校

特色反映着一个学校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没有特色的学校是平庸校。什么是特色?校长包瑞说:“自主思考突破的就是特色,对别人的借鉴创新,也是特色。”

为了围绕学校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口才,才艺、胆量等各种能力,学校购买了两个移动音箱,开展一班一日的“移动文艺展演”活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在团委成员和班主任的组织下,中小学移动文艺节目准时开始。台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阵阵。

2009年lO月29日,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爱国爱党教育,维新学校举行了大型“长征”模拟实践活动,初中部700多名师生组成1000多米长队,进行了模拟“长征”行走,行程45里路,历时8.5小时,途中祭奠了红莲寺下曾埋葬过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创始人的蔡威烈士,围绕朱德总司令手书的“民众联合”四个大字的玉皇阁进行了一系列爱国爱党教育。在这次活动中,学校只允许每位师生带一个馒头、一瓶水,使师生们真正体会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维新乡卫生院派出3名随行医生。岷县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踪拍摄,并进行了实景播放。在维新学校,这一活动每3年举行一次,已成为维新学校爱国爱党教育的典范活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1年以来。维新学校经多方努力,使学校加入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是目前甘肃唯一一个延伸到乡镇一级的世遗基地。

2011年下半年,维新学校在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5次年会及代表大会上被评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校长包瑞成为理事。40门选修课、学生粉笔字规范书写场地、阳光文化展示台、“长征”模拟实践活动、篝火晚会、山林承包建设、文化墙壁文化班级建设、《铁城之声》一报一刊、“感动维新九年制学校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一班一日移动文艺展演等,共同构成了维新九年制学校亮点频闪的美丽画卷和壮阔图景。在中国教育学会的帮助下,北京天下智慧集团为学校捐献36册中华人文阅读书籍,四川东辰国际学院为学校捐献了该校所有校本教材。

文化强校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校长。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参天大树。一个没有厚重文化的学校是不可能持久、强大发展的。2010年4月,维新学校合并了中小学《新绿》《新苗》校报,成立了以当地历史名城命名的“铁城之声”一报一刊编辑部,并决定以《铁城之声》报刊为学校开辟的主要文化根据地,带动学校文化建设全面辐射。

为此,学校以打造定西一流校报、甘肃知名校刊为目标,邀请当代著名教育家傅东缨先生等为顾问,邀请甘肃知名作家涛声老师为执行编辑。报名由原甘肃龙源书法院院长王国文先生题字,刊名由原甘肃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韩正卿先生题字。截至目前,《铁城之声》报纸已印6期,杂志印出5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

为了让优秀的校园文化资源长期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学校在全面建设文化墙壁的基础上,自行创造制作了“阳光文化展示台”。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德育理念建立起来的文化体系,开始以这种方式展示在校园中。目前,维新学校20多个“阳光文化展示台”成为师生校园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内容。

据校长包瑞介绍。学校确定了“立足岷州。享誉陇中。驰名全国”的宏伟发展目标,坚决要把学校教育打造成“岷州教育的名片,陇中教育的橱窗,全国教育的亮点”。

为此。校长包瑞在对当代中国教育家有了比较全面的解读后,决定请被誉为“中国教育文学第一人”的当代著名教育家傅东缨先生为学校教育顾问。得到傅东缨先生的电话号码后,通过几个月短信、通话等方式,赢得傅东缨先生的信任。2010年6月26号,在岷县教育局局长魏应安等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包瑞辗转50多个小时,赴辽宁铁岭拜见傅东缨先生。三天半时间的学习交流,使一切愿望变成现实。让包瑞感到开心的是,在傅东缨先生的推荐下。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初中专业委员会将维新学校吸收为理事单位。

从学生粉笔字规范书写场地、“长征”模拟实践活动、校园“十大孝心”、“感动维新九年制年度人物”、阳光文化展示台、文化墙、文化教室、一班一日“移动文艺展演”、《铁城之声》一报一刊,到师生必读书、教师随笔和读书笔记、师生“风雨同舟”晨读、师生每周读书演讲汇报、学校六大节日、学生社团、大型野外篝火晚会,维新九年制学校营造了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师生的人文素质发展积淀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在全国“新人杯”作文大赛中。维新学校的145名学生分别获得获一、二、三等奖,六名老师获优秀辅导奖;在甘肃省“邮储杯”作文大赛中,维新学校又有45名学生获奖,刘瀚老师获得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奖;2011年,维新学校教师涛声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定西市第三个中作协会员,又在定西市第二届作家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市作协副主席:维新学校教师卢义军的长篇小说《流淌的日月》即将出版发行

为此,岷县县委宣传部以_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对维新九年制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报道宣传。文化校园已经成为岷县教育界对维新九年制学校整体形象的基本认识。

但维新学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方面,并没有因为取得的成绩而停止探索。

近两年来,学校安装了专用变压器,解决了一直以来师生晚上学习灯光昏暗的问题;实行教师“风雨同舟”陪读制度、必听课制度;实行师生必读书制度;自制垃圾箱;进行数次防震演练;征地修建车棚;评选两届“十大孝心”和“感动维新九年制学校年度人物”、一届“文明中学生”;进行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讲座;建设并启用“留守儿童之家”……

任何改革和发展必须要付出代价。校长包瑞对这一点认识得很清楚。他说,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的开局都是极其艰辛的,改革取得成果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产生很多问题。“我们要用辩证法观点正确对待我们的问题,首先是不惧怕问题、不扩大问题、不歪曲问题,其次是科学解决旧问题、冷静迎接新问题。”校长包瑞说。

猜你喜欢
九年制岷县师生
岷县中寨镇初冬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大山深处的琅琅书声——走进甘肃省临潭县长川九年制学校
九年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九年制学校英语衔接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九年制学校班级文化对学生行为养成影响的研究》研究报告
中共第一任岷县张明远“县长”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