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蓓蓓 张翼飞
[摘要]当前我国就业领域总体上存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结构不匹配等问题。在此大背景下,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因此应比过去更加重视就业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高校应该采取的有效的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地方院校就业形势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就业的难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以往高校对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过分的看重就业率,也就是看有多少毕业生能够在短期内找到工作,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
一、基本概念
就业能力是指区别于传统的专业技能的可迁移能力,如适应能力、分析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
就业能力与就业率不同,不只狭隘地注重大学毕业生短期内的就业,而是关注大学毕业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关注其在某一专业领域甚至不同专业领域工作能力的长期发展。因此,即使在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匹配时,仍可以凭借其就业能力在其他专业领域就业并得到长期的发展。
二、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形势
据统计2012年我国高校本科应届毕业生人数超过259万,加上往届仍在待业的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还要高于这个数字。具体就业形势分析如下:
1.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每年高校学生毕业时,毕业生数量会集中在短时期内迅速增加,我国经济增长所能容纳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急速膨胀的毕业生的供给量,劳动力市场难以在短期内消化超量供给的大学毕业生。
另一方面,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就业供需的区域性失衡。学生择业时会优先选择东部沿海城市及内地省会城市等经济条件较好、工资待遇高的区域,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发展前景相对较差,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等原因,往往无人问津。但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就业难度的进一步加大,许多本科毕业生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择业预期,放弃大城市转而选择小城市就业。随着大量本科毕业生的涌入,小城市受其的岗位需求的限制,相信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饱和。
2.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供需不匹配
当前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模式依然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传统模式,近年来,虽然高校纷纷进行着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转变,但仍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高校扩招这十几年来,本科生毕业数量迅速增加,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就业总体上供过于求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另外,社会对本科生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当前社会不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 对于人才的需求更趋向多元化。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加快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三、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能力的不足
对以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代表的用人单位进行统计,这些企业最看重的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能力的比重如图所示。图中占比最大的是适应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次之,占比最小的是学习能力。企业对七项能力的重视程度占比比较均衡,差距不很明显,只要学习能力与其他几项差距稍大。
学生对这七种就业能力的具备情况整体较弱,普遍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最看重的学生的适应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另外专业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四、地方院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1.将就业能力的培养嵌入到课程中
完善通识类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与教学目标,对全体学生进行一般的方法和能力培训,设置突出个人能力与爱好的选修类课程,使学生能够按照兴趣和发展意向自主选择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侧重对学生在本学科专业领域中的通用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注重实践课的开展
改变传统的课堂传授理论的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开设与专业相关的相关实践类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求达到专业实践课和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同步发展两个方面。
3.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观
培养学生理性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竞争中得到发展。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分阶段分步骤来完成职业规划的目标。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变化,适时地调整其职业生涯规划,为理性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互桂.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J] 湖南社会科学,2010(3):173-175
[2]邓云涛,何瑾.构建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高校“发展型”奖助体系的若干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82-83
[3]张佳正.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目标进行高校育人转向[J]沧桑,2010(3):189
[4]李潇然,王士君.本科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及解决建议[J]市场周刊,2011(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