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琴
【摘要】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故事式的问题情境,游戏式的问题情境,生活式的问题情境,启发式的问题情境,陷阱式的问题情境,巧妙的问题情境可以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生色,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问题情境;故事;游戏;生活;启发;陷阱
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型学习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当学生的语言、概念、事实之间一旦产生不和谐,就会诱发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探索行为,由于认知失调,学生会通过收集信息和探索行为来降低这种不和谐,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其核心就是要求教师积极主动为学生创设出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达到探索活动的最佳状态,从而快乐学数学.
一、故事式的问题情境,快乐学数学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构思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使问题寓于其中,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想要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探索的兴趣油然而生,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快乐活泼.特别是低年级数学课堂,故事的导入立刻会牢牢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小猫钓鱼啦,大树治病啦,中高年级的孩子们也是喜欢听故事的,他们的课堂有时恰到好处地来点儿小故事,同样可以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生动无比.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先听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的一次赛车比赛,三个小动物的自行车轮分别为正方形、椭圆形、圆形.比赛还没有结束,猜猜看谁能得第一呢?为什么?这时不用老师多说,学生的头脑中立刻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所有的学生此时学习情趣倍增,顺利进入新课学习.
二、游戏式的问题情境,快乐学数学
游戏是所有儿童都酷爱的,它与教育内容巧妙地结合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寓问题于游戏中,能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
算24点、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摘仙桃等这样的小游戏使枯燥的计算练习立刻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兴趣浓了,思维活了,反应快了,数学课堂也快乐了.
三、生活式的问题情境,快乐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皆是,同样数学中的生活问题更是很多,诸如:自行车三角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两条铁轨会碰头吗?……如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实例适当加工编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欲望,使数学课堂亲切快乐.
如学习“确定位置”这一课时,练习环节我用课件制作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一起到小明的房间瞧瞧,帮他想一想什么物品放什么位置合适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过探讨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枕头放在床上,拖鞋放在床下,闹钟放在床头柜上,台灯放在书桌上……最后展示布置好的房间,这一情境创设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位置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启发式的问题情境,快乐学数学
古人曾说:话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同样的道理,数学课堂教师的设问也要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能处于迫切解决问题的状态为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周密思考,正确判断,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巧妙点拨,为学生及时指点迷津,拨开云雾.
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课始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学生兴趣后,提问:“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到底和分子有关,还是和分母有关呢?”学生一致肯定和分母有关,“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开始思考和探索,结果屡屡碰壁.此时教师适时点拨:“试着把分母分解质因数,有什么发现?”一句话使学生找到了思维突破口,正当学生心满意足时,教师出示:■,先让学生判断,再次激起矛盾,经过讨论得出刚才所发现规律还得有“最简分数”这一前提条件,可见巧妙灵活地启发,可以让学生更深刻、更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同时也让数学课堂生机勃勃,兴趣盎然.
五、陷阱式的问题情境,快乐学数学
数学课上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教师可以抓住关键故意设计有意义的“陷阱”让学生往下跳,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此时正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主动探究的最佳时期.
如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对于小数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于是创设了小明买橡皮的情景:甲商店0.5元,乙商店0.50元,哪家便宜?学生立刻争论起来,有认为是甲商店便宜的,也有坚持乙商店便宜的,当然也有说一样的,学生已经引发了认知冲突,进入教师预设的“埋伏圈”,这样的智慧陷阱立刻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对新知的探索和学习充满激情.
巧妙的问题情境可以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生色,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要注意:首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掌握知识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最后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贯穿课堂的开始、进行或结束.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总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服务的,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更不能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