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注定是一个要载入史册的年份。
从前期的汇率波幅扩大至1%,到箭在弦上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温州开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到QFII扩容等一系列举措;无不预示着:中国开放海外资本账户驶入快车道。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国际化之路,也即将启程。与此同时,证监会更是毫不含糊地给股民发了一个政策大礼包,引来人们对新一轮牛市的无限遐想……所有的信息告诉人们:中国资本正在锐意改革中待机而发。
5月,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个好日子。
“五一”假日期间,中国证监会新政频出;上交所、深交所相继发布退市制度意见征求稿……节后首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双双上扬,沪指一度上涨了1.75%;中国股市终于从极度悲观中,迎来A股市场的开门红,而这一切仅仅发生在几天之内。
接下来,各种推测南辕北辙,中国股市历来都是“好业绩不如好政策”,这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并不多见。
中国证券市场新一轮制度改革,能否给中国股市带来利好局面?这取决于新股发行制度是否不折不扣地降低发行市盈率;退市制度改革,能否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降低期市、股市交易费等措施,是否能持续带给投资人新的信心和人气效应……所有这一切,都有待时间的验证。
2011年10月25日,55岁的郭树清成为中国证监会第六任主席,当时的中国股市怨气沸腾,被老百姓贬为“圈钱市”,绝大多数股民处于亏损状态;两个月后,上证指数跌到10年前的原点——“十年归零”。郭树清可谓“悲壮”受命。
这位被股民称为“整个中国中产阶级神经共振点”的学者型父母官,据说很有酒量、很有性格、很有看法、也很坚持。上任半年,证监会出台了各种举措、办法49条,平均不到4天就有1个政策问世。无论是退市制度、监管风暴,还是发行改革……这场“郭氏旋风”所作的推动,结果如何,还是未定之秋。
但他毕竟给尚待出发的中国资本市场和痼疾缠身的证券市场,带来了一线光明。
央行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引来业界的普遍关注。
开放资本账户,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分散资本风险,所谓的 “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验之谈,提高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这正是中国资本再出发的上好选择。
但开放带来的大量国际资本快速流动,势必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1997年,由泰国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在资本账户快速开闸的背景下应声爆发的。
中国资本市场是因噎废食,还是前车后鉴。从管理层的决心来看,自然是后者——借鉴国际经验,稳妥开放资本账户。
《华尔街日报》评论:“开放资本账户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一个关键条件。”当下正值欧美经济低谷盘旋,购买资源、投资实业、企业并购等交易相对价格较低,中国资本海外发力正当其时。
有专家分析,目前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条件已经成熟,逐步实现人民币可兑换这一目标,可能不会超过3年。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发展轨迹,再看2012年,各项资本正在调整中矫正自己,或许中国资本再出发的佳期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