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佛学在和谐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2012-04-29 02:30翟智拓
科教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佛学净土肉身

翟智拓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佛学和社会管理学的分析,以现存社会问题为契机,通过研究中国佛学的核心思想,阐述了佛学在和谐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佛学 和谐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地位日益凸显,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有话语权。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如影随形,这些社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从某种程度上阻碍我们顺利地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利用中国佛学去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探讨佛学的主要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1 社会管理与和谐的含义

简要的说,社会管理是系统研究社会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社会管理的客体包含人、财、物、事等,其中人是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

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和谐社会的特征表述如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主席的表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可想而知,和谐社会管理与构建是一项宏大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其过程本身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和谐应该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和谐社会亦应当是人类共同期望的理想社会。

2 佛学定义

佛学即是心性学,即心理学。他是研究人类、众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哲学。注重对人的思想进行规范管理。

3 佛学与社会管理功能互补分析

社会管理学对人类外在的肢体行为具有约束规范指导作用,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积累和社会管理经验的延续与进步,他侧重对人类外在行为进行管理;而佛学则侧重对人类心理即外在行为的源头进行根本约束。这是两者的侧重点所区别。

4 当今社会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如:食品安全、物价、腐败、教育、环境保护等。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社会问题是改革开放中伴随的必然现象,唯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措施,力图突破才是正道。佛教起源于印度,兴盛在中国,并且独成体系,具有中国特色。佛教在这2000多年里,已经和儒道共同融合成中国文化的重要血脉。佛学具有浩如烟海的典籍,包罗一切的哲理体系,完整的轨范仪式,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佛学必然会对和谐的社会的构建继续起到巨大作用。

5 中国佛学的主要思想及现代价值

佛学的主要思想主要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佛学诸行无常的含义。《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为世间万法没有是常住不变的,用现代话说即是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因此说是无常。无常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依物理学讲,宇宙万物诸法刹那变动不止,既然是时刻变动,就是无常。所以,八大人觉经和阿含经上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有聚有散,有生有死。万善同归集则形容:无常迅速,念念迁移。这些都是说明人生无常的道理:三世迁流,所以无常;诸法缘生,所以无常。

其次,解释无我观点。按照佛学观点,一切有为、无为法并无独立的,不变的「我」的实体,一切法都是依因缘而生,彼此相互依存,并无「我」的恒常不变的实体与自我主宰的功能,所以说「无我」。

按照佛学观点,世人一味贪嗔痴无非是执着身体思想为我,以假我为中心的结果是社会逐渐蔓延出无量虚假存在。佛学认为,人们平常执身体为我,以明明有我之身体存在。然试为逐一观察,其身体中之属于地者为我呢?属于水、火、风者为我呢?全体为我呢?脑质、神经、五脏、六腑为我呢?如一一为我,则我亦多矣!若指人之形状为我,其形状由少而壮、而老、时时变迁,亦不可名为我;以数十年相续不断为我,则数十年前、或数十年后,何以无我?况时间变化无常,有何自体?其实人之身体,秒秒都在新陈代谢,试问前秒钟的肉身与后秒钟的肉身一样否?一年前之我,三年后之我,甚至每秒钟的我的肉身都不一样的,如此一生中的肉身千变万化(无常),到底哪一秒钟的肉体才是真正的我呢?所以痴执肉身是我的观念是错误的。或许有人会说,肉身虽不是我,可是在我的身内,确实有我的思想,而那个思想就是有我。我们的思想,前念后念,念念相异,忽东忽西,昨日认为对的,今日也许就又推翻了,前念认为错的,后念却又认为对了,如此反复无常,颠颠倒倒,到底哪一个思想才是真正代表我呢?

通过以上对佛学的无常无我理念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人们能洞澈肉身、妄念之无常、无我,便不会认假为真,便在极大程度上遏制贪污腐败等自私自利的行为,国家政府部门则一心为公,积极进行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其他任何行业则必会效仿。如此假我破,则真我立,则自然没有自私自我的颠倒执著而去广造一切不合理的不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行为,从而开辟创建人间净土。体悟无我义之人,即不会再被自私所覆,而解脱因自私所引生出来的三毒与名利缰绳。如古今中外精神流传不朽之大忠大孝与贞洁廉明之人何以能舍己救人、杀身取义、顶劫护道?此皆是领悟无我后所生起的公心。

6 中国佛学人间净土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净土思想在大乘佛教理论体系中随处可见。在近现代,涌现了很多具正见、具远识的佛门高僧对佛教进行了应时、应机、应理的改革和创新。他们的主要思想即: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教高僧太虚法师说:“佛学所指的净土,是指一种良好之社会,或优美之世界。土,谓国土,对世界而言。凡世界中的一切人事物物理心理皆庄严清净优美良好者,即为净土。”

从社会学的概念来分析,和谐社会本身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它包括人与人和谐,人与物(包括一切动物)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具体包括:经济与精神,体能与智能,物理与心理,政治与民主,有阶层无差别,愿望与现实等的和谐。

总体说,和谐社会就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结晶,体现人类众生共同的美好愿望。从佛教人间净土的层面看,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与己、与他人、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三种关系协调至圆满无缺,社会即能和谐,人间亦成净土。

7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佛学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缔造和谐世界,创造人间净土的伟大工程上具有一定作用,佛教人间净土的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佛学的理念倡导在诸多方面与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都有相通的地方,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佛光山佛学教科书.

[2] 王其平.社会管理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佛学净土肉身
蛰伏
蛰伏
“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瓦努阿图
守住心中感恩的净土——《一饭千金》读后感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蕅益智旭对《论语》的佛学解读
创造一方医疗净土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肉身佛”千年不腐或因“类真空”
土捏的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