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灾害摧毁着人们的家园,给受灾群体和受灾地区带了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和精神苦痛。我国是一个各种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的国家,为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灾害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在灾害救助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基本伦理原则有:以人为本的原则、团结互助的原则、公平正义的原则和集体主义的原则。
[关键词]灾害救助 灾害伦理 基本伦理原则
灾害摧毁着人们的家园,给受灾群体和受灾地区带了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和精神苦痛,我国是世界上各种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的国家。建国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平均每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基本建设的年平均投资。 灾害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和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抗灾救灾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我们有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灾害的伟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灾害来临之即,在救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道德缺失和伦理失范,仍然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在灾害面前我们是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还是关心他们的财产?在救灾难度大、危险大,甚至有可能危及施救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该放弃那些临危生命的救助?领导和群众同时受灾,我们应该先救谁?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取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在灾害救助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并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道德行为选择,“是指主体面临着多种道德上的可能时,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根据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自觉自愿、自主自决地进行善恶取舍的行为活动。”这里的道德价值标准即我们在行为选择时所遵循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的根本要求和集中反映,是一定的道德体系在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的总的行为方针,是一定的道德体系用以衡量人们行为和品质的最高的价值标准,也是不同的道德体系借以相互区别或对立的根本标志。”而基本伦理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的道德体系中对伦理学的中心问题,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的总的回答,它在道德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是其他伦理原则的依据。灾害救助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道德行为选择,灾害救助的基本伦理原则就是在灾害救助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它是灾害救助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方向标。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取得最佳的救灾效果,本文认为,我们在灾害救助中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基本的伦理原则。
一、 以人为本的原则
灾害救助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灾害给人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损失,尤其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因此以人为本的原则理应成为灾害救助的应有之义。天地万物唯有人是最可贵的,“唯有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因为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只有人才能创造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没有人类的存在,就不会有一切人类文明,没有人的生命存在,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价值追求的高度融合和创新的一个核心理念。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都有着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从孔子的天地人“三才”的人本思想到孟子的“民为贵” 的民贵思想;从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到文艺复兴高呼“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得到升华,也逐渐深入人心。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直接把“以人为本”放在核心地位,把尊重人民,关心人民,爱护人民,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给受灾地区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我国党和政府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援。美国《洛杉矶时报》在报道汶川地震时这样说道:“越来越人性化的政府努力向民众提供精神安慰和国家支持。” 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应用到灾害救助中就是要首先确保人的生命优先权,一个人只有在生命存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一步谈其他的一切。另外对于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帮助,对受灾群体不仅要从生理上援助还要施以必要的心理抚慰。
二、 团结互助的原则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灾害尤其是突发性重大灾害面前,所有有能力施以帮助的人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贡献一份一份爱心,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那些袖手旁观,没有爱心的人理应受到社会的道德谴责。团结互助历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孔子建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规范体系,墨子提倡的“兼相爱”就是要求人民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要爱自己周围的人。在今天,团结友善被写进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成为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胡锦涛同志在“八荣八耻”中要求“以团结互助为荣”。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一次对灾害的战胜对困难的克服无不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团结互助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捐款捐物,“据民政部报告,截至11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92.73亿元,实际到账款物592.13亿元”。 这里的每一分钱,每一件衣物都凝聚着大家的爱心,它们都是爱心的体现也是团结互助的最好诠释。我们不止一次的听到看到,在灾害发生后,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畏艰险救助邻居,同事,甚至是陌生人。在今年夏天发生的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时,一位外地的农民工在安顿好自己的妻儿之后,不顾个人安危,又投身暴雨中,抢救其他的受灾者。这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这就是团结互助的力量。
三、 公平正义的原则
公平正义即公正,它的本质含义是均衡与合理,其直接目的是以人们之间关系的某种程度的均衡、合理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早在古希腊时期,诗人赫西俄德在其作品《农作与时日》里就明确提出公正是人应该遵循的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公正的含義,他认为公正就是“各安其职,各守其分”。而亚里士多德则是把公正提高了一个绝对的高度,认为“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无不高度重视社会的公共与正义。进入到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建立一个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对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作了精辟的概括:“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全国两会总理答记者问时,这样强调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灾害救助中的公平正义原则主要是指“在灾害的管理中坚持人与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同时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公平与正义原则应该体现在防灾措施的采取,救助中的机会公平和物资分配公平、灾后重建的措施等各个方面”。
四、 集体主义原则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处理涉及公共利益问题时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灾害救助是一项个人、社会、政府都有所参与的维护公共利益的道德行为活动,因此集体主义原则理应成为灾害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思想史上,比较系统地阐述集体主义思想的是卢梭,他认为公共利益是最高的道德目标,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公共利益。黑格尔虽然在政治上有保守的一面,但反对个人主义、反对地方自由主义,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第一个明确提出将集体主义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的是斯大林,他把集体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指出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伦理原则,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在伦理学领域,强调个人的集体性,关键是要强调个人客观上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强调个人的集体使命。在灾害救助中,“集体主义伦理原则要求我们,在与突发性灾害的斗争中,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地以国家、民族、集体的长远利益为重,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顾全大局,主动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以便集中一切力量与突发性灾害作斗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以上我们主要讨论了灾害救助中的几条基本的伦理原则,这些基本的伦理原则是我们在灾害救助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在整个灾害救助的道德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我们开展灾害救助的行动指南和方向标。以人为本是基础,一切救灾活动都要首先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为出发点,天地万物唯有人是最宝贵的;团结互助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艰苦奋斗的力量之源;公平正义原则是新时期灾害救助不得不重视的原则,也是我们在处理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时必须遵守的原则;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体现,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在处理灾害救助这种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时,集体主义原则理应成为应有之义。在灾害救助中,只有遵循基本的伦理原则,以科学的就在理论来武装自己,用实际有效的行动来参与到救灾活动中,才能战胜灾害,保护人民安居,国家富强。
参考文献:
[1] 唐凯麟. 伦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57.
[2] 唐凯麟. 伦理学教程[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53.
[3] 艾有福. 突发性灾害救助的伦理审思[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2005: 32.
[4] 人民网.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已确认69225人遇难[N/OL]. [2008—08—12].
[5] 胡锦涛. 中共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OL]. [2005—02—19]. 人民网.
[6] 温家宝. 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N/OL]. [2010—03—14].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7] 刘雪松,王晓琼. 灾害伦理文化对灾害管理制度的评价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09,18(6): 10.
[8] 艾有福. 突发性灾害救助的伦理审思[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2005: 36.
作者简介:孙珂(1987—),籍贯:山东苍山,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伦理学专业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理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