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

2012-04-29 01:03:58陶天武代萍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21期
关键词:霉菌病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陶天武 代萍萍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整理23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霉菌性上颌窦炎并总结分析。 结果 23例患者中9例上颌窦内完全充填软组织密度影,17例可见钙化灶,4例可见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 结论 霉菌性上颌窦炎有特异性的CT表现,CT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 霉菌病;上颌窦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765.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099-02

霉菌性上颌窦炎作为副鼻窦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相对少见,随着近年来CT诊断在副鼻窦疾病的普及与应用,对于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现整理我院2005~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上颌窦炎23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3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 7例;年龄17~65岁,平均42岁。病史6个月~1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15例、涕中带血8例、流浓涕13例、头痛9例及面部胀痛11例。查体见鼻道内干酪样分泌物17例、鼻息肉8例,鼻中隔偏曲10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CT/e螺旋CT对全部患者行副鼻窦轴位扫描,扫描条件为120 kV,130 mA,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 mm,其中3例加扫冠状位,扫描条件为120 kV,180 mA,层厚和层间距均为2 mm,分别以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

2 结果

2.1 CT表现

23例患者中1例为双侧发病,其余均为单侧发病;14例病灶呈软组织肿块突入窦腔,9例上颌窦内完全充填软组织密度影,17例可见钙化灶,钙化灶形态多样(5例为团块样,3例为线样,6例为沙粒样,3例为不规则形),见封三图4~7。4例可见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5例分别累及筛窦和蝶窦。各种X线征象统计见表1。其中18例诊断为霉菌性上颌窦炎,1例诊断为普通上颌窦炎,4例CT诊断为上颌窦癌。

表1 23例上颌窦炎各种X线征象

2.2手术及病理

患者行柯陆(Caldwell-Lue)手术11例、功能性鼻窦内镜(FESS)手术12例,术中病变呈干酪样组织、黑色团块及黄色脓液。术后病理证实为曲霉菌感染22例,1例为毛霉菌。

3 讨论

3.1 病因

霉菌性上颌窦炎是各种原因引起鼻腔、鼻窦引流不畅(如窦口狭窄、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使霉菌在窦腔内滞留,其中的低氧、低pH值环境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医生在医疗过程中过多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更易发生霉菌感染。②抗肿瘤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多、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下降,均使霉菌获得了更多的感染机会。③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体内环境改变,酸碱度失调。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如HIV等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1]。本组患者中7例为结核病患者,其中3例正在服用抗结核药物,4例为糖尿病患者,1例为乙肝患者。11例无明显诱因,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3.1 病理及临床

霉菌性上颌窦炎临床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以往多根据是否有骨质破坏来区别,但是其他原因如鼻息肉及动脉栓塞也可引起骨质吸收,因此现在多从病理组织学上来加以区分,真菌侵入窦黏膜或黏膜下的血管、骨质为侵袭性,真菌未侵入窦黏膜,仅表现为慢性炎症者为非侵袭性[2]。侵袭性霉菌性上颌窦炎又分为急性爆发性和慢性。其中非侵袭性占90%以上,多为曲霉菌感染,病变局限于鼻旁窦的黏膜,产生化脓性炎症,侵袭性多为毛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病变发展快,可向眶内和颅内扩展,引起眶内和颅内并发症[3]。全身症状为头痛、发热、面部可有肿胀,鼻中隔坏死、穿孔。局部症状为鼻塞、流涕、涕中带血,抗生素治疗无效。下鼻甲坏死结痂,累及眼部可致眼球突出,眶后疼痛。波及颅内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3.2 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CT因其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较传统X线检查有明显优势,已经逐步取代X线平片成为副鼻窦检查的常规手段,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分布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析本组23例患者的CT表现,结合文献报道,总结特征性CT表现如下:①女性在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本组患者中女性达17例,占74%。②上颌窦腔内完全充填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可引起窦壁骨质吸收破坏。大多数慢性上颌窦炎患者仅表现为局部窦腔黏膜增厚,而霉菌性上颌窦炎因霉菌侵入黏膜后,菌丝形成“曲菌球”,堵塞窦腔开口,软组织较易充填整个窦腔,压迫窦壁使骨质变薄,吸收。③钙盐沉积形成钙化影像。钙化是霉菌丝坏死后磷酸盐及重金属沉积所致,钙化斑块形态多样,有团块样、线样、沙粒样等[4]。本组15例有钙化征象,占62.5%,可认为是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特征性表现。

霉菌性上颌窦炎主要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①上颌窦恶性肿瘤:霉菌性上颌窦炎病程较长,钙化多见,而上颌窦癌病程较短,占位效应明显,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骨质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②出血坏死性肉芽肿:CT病灶密度不均,但基本无钙化灶,病理活检不能找到霉菌菌丝。③慢性上颌窦炎:普通炎症多可见气液平面,窦壁骨质以增生硬化为主,钙化少见。冠状位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窦腔开口与病灶的关系,对于临床手术路径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因此,对于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疑似病例都应行冠状位扫描。

[参考文献]

[1]张革化,李源,曾转萍,等. 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13(3):163-166.

[2]王绍忠,郎军添,蔡晓. 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11(3):170-171.

[3]李松年. 现代全身CT诊断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498-499.

[4]高志友. 霉菌性上颌窦炎常规CT诊断与临床表现[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2):76-77.

(收稿日期:2012-05-07)

猜你喜欢
霉菌病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罕见疾病袭击印度新冠患者
环球时报(2021-05-22)2021-05-22 04:13:46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华夏医学(2016年4期)2016-12-12 00:49:41
30例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17:51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霉菌病诊疗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6
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