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睿
摘要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往大众化就业指导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个性化就业指导已经迫在眉睫,需要辅导员参与进来并承担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任务,构建一个完整成熟的就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就业指导体系构建辅导员
1 以学生为本是当今学生工作的新要求
以往提及学生工作,强调的是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体现出学校的管理职能,忽略了学生在自我管理上可以发挥的空间。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转变、社会的变迁,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核心理念,反映在高校学生工作就是以学生为本。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总书记强调:“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①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学生工作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要求,并将成为今后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新趋势。在当今的学生工作中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奋战在学生工作第一战线上的人员能够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成长和成才,使学生能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2 高校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在高等学校中,普遍设有就业指导中心等类似的职能部门,负责整个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包括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管理就业协议书、制定派遣方案等工作,行使着管理的职能。但是针对一名毕业生个体来说,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指导其就业,指导其如何调整就业心态和增强就业能力。要解决此类问题,仅仅依靠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几位专业老师肯定是不够的,就需要广大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形成学校就业指导的合力,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高校工作人员,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通过定期与学生谈话、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参加学生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与学生朝夕相处,所以辅导员对于分管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个性特点、气质特性、品德修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及其目标理想与人生追求等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样辅导员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中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取得更大的收获。
2.2 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学生的信任
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困难或者困惑时,即使有学校的相关老师可以做咨询,但是学生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把困惑积压下来,这样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但是如果此时学生身边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就可以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保驾护航,辅导员正是这个合适人选。辅导员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并且与学生年龄相仿,有着共同的话题,加之对学习学生和生活方面的关心与帮助,辅导员很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可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3 处在学生工作的前沿阵地,能够把握学生就业态势
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的直接实施者,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积极宣传和贯彻国家的就业政策,努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适时调整就业心态和及时就业。②辅导员经常接受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能够及时掌握国家的就业政策、方针和形势,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内容在学生中贯彻和引导。这样通过辅导员的工作,可以加强就业工作的时效性,使学生能够跟上社会的就业形势,掌握第一手资料,抓住最有利的就业政策导向,实现及时就业和理想就业。
3 构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3.1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由于以往体制和传统观念等原因,对于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没有一定专业方面的要求,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中专业方向不固定、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等现象。然而就业指导从广泛意义上来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专业技能,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基础。因此,这就需要在招收辅导员过程中学校要有统筹全局的筹划和安排,使辅导员队伍逐渐专业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是招收一些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做学生辅导员,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这些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掌握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从事学生工作中可以学以致用,使工作方法科学化。二是加强对全体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培训,学校应该定期组织辅导员队伍进行就业指导、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方面专业技能培训。
3.2 辅导员借助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应该在学校开设关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与老师进行交流,辅导员可以承担大量这方面课程的教学任务,因为与专任教师相比,辅导员在此类课程中可以运用更多的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案例为学生讲授。目前在高校中普遍设置的两门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规划课程旨在让新入学的大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大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自我规划和设计能力,以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旨在使学生提前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立足现实,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掌握相关的求职技能,提高求职签约率,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2)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举办个性化讲座。在高校里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讲座,也有很多针对就业指导方面的,但是大多数讲座无非都是请来一些在创业方面做出一些成绩的校友来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这样的讲座没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是大家所需要的。因此,辅导员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举办讲座,例如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碰壁的女学生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就业援助和指导,这样不同学生群体都可以获益匪浅。
(3)运用网络等第二课堂方式丰富就业指导工作。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等方式都需要把学生集中到一起来进行,但是学生的时间又是相对分散的,如何能够使学生在自己自由的时间里得到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课堂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很多高校都引进了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软件,也建立了学校自己的就业指导学习网站,辅导员可以先自己学习相关测评软件的使用和数据的解读,然后通过晚点名等形式将网站上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余通过网络学习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辅导员和专业指导老师沟通交流。网络教学应与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相配合,以学校就业网为载体,同时联合社会上其他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求职技能、创业教育、素质拓展等全方位知识,③提升指导效果。
3.3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在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大部分就业工作都是在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当学生离开学校进入就业岗位以后就很少过问了,这样不利于就业工作高效率且持续地开展,因此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就业指导体系的反馈机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市场反馈,第二部分为在校生的反馈。其中,市场反馈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反馈、校友反馈;在校生反馈主要包括毕业生、非毕业生反馈。 由于辅导员与大部分毕业生还会保持联系,因此辅导员可以通过校友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经验及时为在校生做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以老带新、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
4 实例分析——辅导员全程化就业指导
构建高效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需要学校统筹布局和管理,需要辅导员等学生政工干部不断努力。目前,在一些高校已经逐步形成了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其中有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做法,全程化就业指导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就业指导模式。
全程化就业指导,是以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根据教育的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提出具体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和指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走向社会成功就业,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④全程化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四年生活,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在四年中不断成长。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升学指导和实习指导等方面构成的完整体系。
针对大一学生,辅导员应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思考自己以后(下转第252页)(上接第233页)适合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美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目标和方向以后,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不会在后面的大学生活中迷失了方向。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辅导员应侧重于学业指导和就业能力培养指导。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调适,培养和发展与目标相适应的各方面的能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特色,掌握各项与职业目标相应的技能。针对大四学生,应侧重于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创业指导和实习指导阶段及其他指导。此时,辅导员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一些决定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需要辅导员运用一些科学的指导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初入职场时就取得先机,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