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10月17日下午4点半左右,香港。刚和朋友在北角利苑酒家喝完下午茶的冯少敏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回家。她特意多花了一点时间绕道到英皇道乐嘉中心商场的中国银行。
站在中国银行的外汇挂牌前,冯少敏有种等待多日终于如愿以偿的兴奋感。挂牌上的数字显示,每100元港币兑人民币的报价首次跌破80元大关,报79.87。她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个数字。这是冯少敏近10年在香港炒外汇的一个小习惯,每次港币兑人民币出现历史性突破,她都会到中国银行拍照纪念。
港元兑人民币首次“破八”,冯少敏和许多炒外汇的投资者一样,把自己获利颇丰的功劳挂在了9月14日宣布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的美联储头上。“真要感谢QE3,让大量热钱涌入香港,现在香港‘水浸街。谁叫港元的联系汇率和美元挂钩呢。台风一来,猪都会飞。现在美联储的台风把香港的猪都吹起来了。”她告诉本刊记者。
除了外汇,股市这只“猪”的一飞冲天也让冯少敏眉开眼笑。一向喜欢短炒的她看好相关概念股的表现,在10月29日花470万港元买入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建材(03323.HK)和中国中铁(00390.HK)的股票。到11月2日周五,这两只股票已经分别上涨了14.7%和14.1%。眼看快到周末,冯少敏乐不可支地套现入账:“金管局的港元现在几十亿几十亿地抛出来,恒指已经创15个月新高了,现在随便买哪只‘猪都能赚的。”
但是汇率波动从来都是把双刃剑,有人欢喜有人愁。由于美元走弱,与美元挂钩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使得港元相对人民币持续贬值,引来部分香港民众的不满。以往一到周末就嚷嚷北上“按摩桑拿”的声音少了很多,北上广等内地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更令许多香港人慨叹,上世纪90年代“拿着港币回内地当国王”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再加上近年来热钱每次涌入都带来巨大泡沫风险,香港业界多次提出讨论,在联系汇率制度之外,港元是否应寻找一种新的汇率制度?
曾经的金钟罩
这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香港人的心理造成了不少压力。
干练的西服,得体的妆容,职业性的微笑,一颦一笑间,尤见冯少敏当年在花旗银行做外汇自营交易员时的风采。“今年初的时候,我在投行的经济学家朋友们都告诉我,人民币这几年已经升得差不多了,劝我不要再往人民币加仓。我当时就不信。现在一看,还是我赢了。”胜于雄辩的事实应验了她的推测,回想起10个月前和旧同事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她优雅地捋了捋鬓边的头发,一抹胜利的微笑挂在嘴边。
早在2005年,港元还比人民币值钱的时候,冯少敏就看好未来人民币的走势。2005年央行进行的一系列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她看到了人民币汇率上升窗口的开启。从那时起,她就一直通过炒外汇增加人民币在自己货币投资组合中的占比。2007年1月港元兑人民币破1,到2008年4月破0.9,再到今年10月份破0.8,办公桌上一张张排列整齐的中行汇率挂牌照片,提醒着冯少敏人民币这几年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强势。
“现在看到香港超市收银台前那句‘使用人民币按照1:1换算的提示,和10年前看到这句话的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她感叹。
至于港币越来越不值钱的原因,冯少敏和香港其他投资者一样,把它归结于香港奉行了30年的联系汇率制度。按照该制度的规定,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拥有港元发行资格的发钞行在增发港元时,必须按照7.8港元兑1美元的汇价,以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证明书;回笼港元时,发钞行可以用负债证明书换取等值的美元。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要保持港元汇价稳定,使美元兑港元保持在7.75-7.85这一区间。
回想起联系汇率制度诞生的1983年,冯少敏仍然记忆深刻。当时才21岁的她还只是汇丰银行的管理培训生,“什么都不懂就遇上了政治不稳定和香港股灾。港币兑美元可以在一个半天的工作日就暴跌15%,办公室的纸片到处乱飞,报跌的电话从来没有断过,前辈们像疯了一样不停咆哮。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货币大规模贬值的压力。”
1983年9月23日,汇率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冯少敏经过超级市场,发现就连厕所用纸都被恐慌的市民抢购一空,货架上空空荡荡。当时的香港政府在三周后宣布港元与美元挂钩。“到现在我仍清楚记得政府发言中的话:‘我们再也不能承担港元不断急剧贬值的风险,以免我们的社会被疯狂的通货膨胀和忧虑不安所伤害。”冯少敏说,“当时大家都说,是联系汇率制度救了香港。”
从此,联系汇率制度一直为经济自由度高,但经济体量相对不大的香港保驾护航。这个看似法力无边的金钟罩也屡屡成为世界金融大鳄想要挑战的目标,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1997年以索罗斯为首的做空炒家通过汇、股、期三市联动,欲冲垮联系汇率制度获取暴利。“索罗斯扬言要‘血洗香江,大量沽出的港元将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一度拉高到近300厘。当时所有银行高管都在讨论港元会不会步泰铢后尘,大幅度贬值,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向我兜售1998年8月12日联系汇率会被冲垮脱钩的期权。”想起15年前的往事,冯少敏依然心有余悸。
最终香港政府在中央的帮助下,保住了联系汇率制度。经过多年风雨,香港投资者对联系汇率制度建立了很深的感情,“要把联系汇率制度永远维持下去”曾经是几乎所有香港金融人的共识。然而,这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香港人的心理造成了不少压力。随着10月份港元兑人民币现钞买入价的外汇挂牌从“8”翻到“7”字头,很多香港投资者积聚心头数年都不敢轻易说出口的疑问终于浮出水面。
楼价重上高峰
今年前9个月香港楼价升幅接近20%。香港政府为打击炒楼风,推出两项新征税。
虽然知道港元兑人民币“破八”是迟早的事,不过冯少敏等待的日子并不短暂:“炒外汇不仅要对形势做出准确判断,掐对时间点也很重要。很多玩对冲的人就是因为时间没算对,死得很惨。虽然我一直看多人民币,但是香港离岸市场的汇率最近半年都表现温和,我挂的人民币基本就在82上下浮动,不破八收益就达不到预期。如果不是QE3这股台风狠狠一吹,破八恐怕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让冯少敏感恩戴德的QE3,使热钱从9月份开始疯狂流入香港。摩根士丹利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9月流入香港的资金达到破纪录的1.58万亿美元,并预计10月的单月资金净流入将继续大增。从10月起,为了维持联系汇率制度下美元和港币货币供应的平衡,香港金管局从10月20日开始出手买入6.03亿美元起,到11月2日累计10次入市,共向市场投入资金322.23亿港元。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没有数额巨大的资金入场,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收益,一般只有求助于投资产品的波幅和杠杆。等待人民币升值的日子太漫长,货币汇率的波幅相对其他投资产品而言又太小,所以这次热钱涌入为冯少敏带来最大收益的不是炒外汇,而是炒股。短炒中国建材和中国中铁让冯少敏在股票市场赚得“盘满钵满”,而她既不炒股也不炒汇的好姊妹谢刘安嬅,则刚从香港炙手可热的楼市大捞了一笔。
和冯少敏一样,离开金融机构后炒楼七八年,谢刘安嬅没有遭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3年SARS时期香港“负资产”恐慌的打击,自言赶上了好光景。最近两年美国频推量化宽松政策,资金泛滥进一步推高了香港楼价。官方数据显示,今年8月香港的楼价指数比1997年楼市崩盘前夕的高峰期高20%以上,今年前9个月香港楼价升幅接近20%。
被炒家层层推高的楼价令一般香港人越来越难以承受,热钱涌入的楼市泡沫风险更是不言而喻。10月27日,香港政府为打击炒楼风,推出两项新征税,包括提高以打击炒家为主的额外印花税率,以及遏制非香港居民资金涌入的买楼印花税。为了避开新政,谢刘安嬅赶在10月初出售了一套马鞍山的物业,每平方英尺近8000港元的价格再创同类型单位的新高,买家是一个内地女商人。“她一直想在附近买楼,只是总没有合适的单位。这次一听说我要放盘,她第二天就飞来香港完成交易,生怕又被别人买走。”说起内地客在香港楼市的疯狂,谢刘安嬅眉开眼笑。
不过现在谢刘安嬅开始后悔自己的物业卖得过早了,她发现楼市新政落实后对楼价并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少卖家看到香港未来楼宇供应量仍不足,临时决定封盘不卖。而那些仍在出售的卖家看到市场供应量骤然减少,纷纷开始加价。“所以你不要只看到新政推出后表面上成交量大幅下跌,但价格基本上纹丝不动呢。一旦降价出售,就买不回来了。”谢刘安嬅说。
谢刘安嬅喜欢在香港各个新楼盘游走,物色新盘之余顺便给内地买家当个参谋,收点指路的中介费。她帮助一个内地做金饰生意的商人在九龙站标志性楼盘“天玺”挑了一套南向居室。谢刘安嬅说内地很多实力雄厚的投资者“识货”,偏爱香港豪宅市场,现在在香港高端住宅看盘时碰到的,差不多一半是内地人。
至于这几年内地人大手笔投资香港楼市的原因,联系汇率制度下用人民币在港买楼“打八折”自然功不可没。最令香港人焦虑的是,汇率“八折”炒热的不仅是豪宅市场,普通楼盘的价格也因内地买家入手而大幅上升。谢刘安嬅认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民币这么强,内地一个高级中产也能买得起香港的房了。现在中国每1700人就有一个千万富翁,中国有13亿人口,香港的楼价能不升吗?”
事实上,联系汇率制度为香港的高楼价带来了另一个重要支撑——低息。美联储表示,接近于零的超低息率将维持到2015年。由于港元与美元挂钩,谢刘安嬅和其他炒家都看准香港也会同步维持低息,因此放心投资。她告诉记者,自己早些时候买入一个300万港元的住宅单位,按照目前实际按揭利率2.15厘,每个月的供款支出只需要1万港元左右。
推倒“昨日的我”
对联系汇率利弊体会最深的前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也坐不住了。
每一次大规模的资金涌入都令香港人提心吊胆。最新这波热钱涌入,将香港的通胀率再推上一层楼。一旦资金撤出,楼市泡沫破裂的风险不言而喻。曾经为香港保驾护航的联系汇率制度,现在却成了各种经济民生隐患的助推器。
就连香港金融界金牌重量级人物任志刚也坐不住了。他于今年6月发表的一份近30页的汇率报告《香港货币体制的未来》提出,人民币对港元持续大幅升值,导致港元购买力下降。另外,外资持有的热钱对香港的金融市场造成巨大波动,而且在目前香港通胀率接近5%的情况下,为保持与美元挂钩,香港从2008年被动跟随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这是不合适的。香港应该开始检讨联系汇率制度。许多仍然坚信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货币最可行制度的金融界人士,认为他唯恐天下不乱,将任志刚淹没在一片骂声中。
不过冯少敏认为业界反应之所以那么大,恰恰是因为任志刚可能是对联系汇率利弊体会最深、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任志刚曾参与1983年制定联系汇率制度的工作,而且他担任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16年,在位时期一直是联系汇率制度最忠实的拥护者。如今他站出来“推倒昨日的我”,需要很大的勇气。一位香港政府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任志刚早就料到言论一出会挨骂,但他认为联系汇率制度确实到了应该检讨的时候,港币兑人民币“破八”就是最新的佐证。
联系汇率制度风雨30年,其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冯少敏这代香港投资人的血液。谈起和这个制度一起经历的故事,冯少敏说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是当记者让她在联系汇率制度存废的争议中选择一方站队时,她久久地沉默了。
最后,冯少敏想起今年初回内地过年的一件小事。她去深圳亲戚家拜年,像往常一样包了两张100港元的红包给亲戚的孩子,小朋友很高兴地接过。可是当她上完洗手间打开门的时候,却听到不远的拐角处小朋友悄悄问妈妈:“为什么阿姨还用港纸(广东人对港元的称呼)包利是给我?她不知道现在200港纸在深圳吃顿饭都可能不够吗?”
冯少敏说,那一刻,她彻底愣住了:“我忽然体会到,港纸现在在内地真的快变成一张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