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改革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2012-04-29 00:44吴晓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1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困境现状

吴晓辉

摘 要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这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从营造校园育人环境、重建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 现状 困境 措施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011—02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并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策略,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既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又有自己的特定表现和内涵。因此,在文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当成为高校促进改革发展、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高校校园文化主导功能弱化

随着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为大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文化选择,扩大了文化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度,也增加了文化选择的难度。其中不乏各种文化传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课桌文化的低俗性、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洋节文化的媚外性、大众文化的功利性都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价值取向,也使校园文化的核心功能,即育人功能受到压制。因此,我们要坚持发挥校园文化的主导功能,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传统文化精神缺失

由于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各种现代文化思潮、异域文化、异族文化的侵入,铺天盖地的大众通俗文化走进了高校校园,挤占着承载民族的理性精神、诚信观念、科学态度等传统高雅文化空间,使校园文化整体呈现出时尚化和通俗化的特点,导致当代高校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

(三)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低俗化

当代大学校园存在着多种文化形态,其中大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大众文化的功利性、世俗化、低俗化倾向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生活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比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缺乏担当、情感脆弱等,他们往往在多种文化选择中丧失理想信念、迷失方向和精神导向,这些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的低俗化。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其文化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基本上与其它高校雷同,每年举办几次主题相似、形式不变的文化活动,有时是迫于某些政治需要或任务要求而不得已为之,缺乏创新,没有特色,没有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没有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二、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根据以上对高校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分析,按照当前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笔者提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核心功能

教育家陶行知说:“学校生活的外部环境和学校生活的内部环境,都是影响人的巨大力量。”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营造高校校园环境,对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会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首先,从建设硬环境来看,要将校园的建筑风格、装饰布局、美化绿化、人文景观等作为载体,包括楼台亭阁、道路门牌等的命名来彰显学校特色和历史人文气息,使大学校园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基地,真正成为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心灵、感受传统的所在,使青年学生在“无声的”环境中潜移默地受到思想教育的文化熏陶。从软环境来看,第一,要加强“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要倡导和践行以校训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构筑校园文化理念。校训是学校精神的文化象征和符号,蕴涵了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学校历史文化的沉淀,也凝聚了先辈学者的生命感悟和学术体验,应成为全体师生的座右铭;其三,要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刊、广播台、宣传栏等作为文化宣传阵地,进行正确引导和健康教育,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

(二)融入传统文化形式,提升人文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高校校园文化要从中汲取其精神精髓,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重建主要通过文本的经典阅读,文化典范的熏陶、文化礼仪的传承等形式进行。

(三)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文化价值取向

针对当前大学生文化价值取向低俗化、功利性的现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通过思想引导,采取措施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以应对多元文化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文化价值取向所带来的冲击,从而树立大学生健康、高雅的文化价值观。

1.打造高雅文化品牌。高校是知识和人才最为集中的场所,先进理论、领先科技、经典艺术首先在高校呈现,同时高校也聚集了大量的学者、名师、名家,因此,要利用这些优势来进行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雅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境界、高雅的艺术修养和高洁的人文气质。

2.抵制“非主流”文化的挑战。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中产生与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冲突,“非主流”文化的功利性、低俗化极大地冲击着学生的道德观、生活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抵制“非主流”文化的挑战,倡导主流文化的主导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与人格意识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健康高尚的价值观。

3.建设文化底蕴丰富的校园环境。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修身养性的生活环境。因此,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要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如在公共场所建造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著名艺术家的书画作品、具有历史渊源的亭台、具有励志教育的名言哲理宣传走廊等,营造高尚健康人文景观氛围,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的美好情操,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同时,校园景观如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可以广泛征集师生意见,集思广益,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

(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追求创新精神

1.建设彰显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结构形式、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因此,建设校园文化要挖掘学校的历史亮点,弘扬优良传统,体现人文情怀,彰显个性特点。如北京大学的朱漆大门、金子匾额、石雕雄狮的西校门,未名湖和博雅塔,蔡元培和李大钊的半身铜像,无不体现着北大的沧桑历史,凝结着北大的文化渊源,这是百年北大独有,其他大学无法复制的。

2.建设符合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所大学的文化特点应与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相融合,并凸显这种特色,使校园文化与地域相得益彰,既彰显学校文化特色,也提升地域的知名度。如处在一座“桂花之城”的大学,其校园内如果有一片葱郁茂密、花香四溢的桂树林,那一定是大学校园一处令学子们青睐的学习休息之所,也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3.建设符合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各种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组织体现时代精神和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使整个校园文化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体现当代大学的精神面貌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参与文献:

[1]石丽敏.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 教育探索,2010,(8).

[2]罗柏林,张小华.大众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对策[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责任编辑 贺蕾蕾)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文化困境现状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校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构和视觉方式传播实施路径分析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