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中“问题教学”方法初探

2012-04-29 20:30:05吕智杰
考试周刊 2012年24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物理意识

吕智杰

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成功地实施问题性教学必须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在问题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启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重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我结合教学体会,就物理课堂中实施问题教学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认识。

一、创造民主环境,营造问题意识氛围

问题教学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型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物理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必须有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必须有教学的民主观、现代意义的学生观和教学质量观。在这些前提成立时,问题教学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实施。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中学生好奇心强,这也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思维火花、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反之,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甚至讽刺挖苦,那么不仅会扼杀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当学生问“问题”时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管问题是否合理都要进行鼓励表扬;对“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要肯定,对不合理成分要用积极科学的态度指正。在问题教学的开始阶段,为了使学生敢问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以书面的形式提出问题,由教师搜集整理归类后在课堂堂上讨论,同时应指出提出问题的同学姓名,鼓励提问。总之,问题教学中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地面对问题,平等地设法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二、设置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1.通过实验演示,设置问题情境。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而且通过实验演示,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事物的假象与学生的认识错误,设置问题情境。

通过揭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前已有了一些非科学的观念,这些观念可能妨碍学习新知识。学生在初学高中物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如: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展现这些假象,通过讨论引起学生争论,设置问题情境。再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操场上胖瘦两人比赛拔河,胖人胜出,胖子的拉力大于瘦子,所以胜出,对不对?学生往往给出错误回答,教师抓住学生的认识错误,可使学生的心理进入非平衡状态,发生思维冲突,从而创设问题情境。

3.习题教学中,展示原型题,设置问题情境。

习题教学与训练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在习题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成为解题的机器,教师出示一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在习题课教学中应改变模式,出示一原型题,要求学生通过变化产生尽可能多的新问题,这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开放性问题。如在平抛运动习题课中,出示原型题: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P点,以水平速度v■向斜面下方抛出一物体,落在斜面的Q点,证明在Q点的物体的速度为v=v■■。在此基础上问学生:根据上题给出的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试给出相关运算及结果。

三、培养学生的变式设问能力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问题教学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是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来提问题,因此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往往都不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是问题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变式提问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1.变更提问物理量进行提问。

变更提问角度提问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物体的特性,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在上例中,还可引导学生提问:导体做什么运动?安培力做功多少?人损失的化学能到哪里去了?要使导体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外力需多大?等等。

2.变更研究对象的结构形式进行提问。

对研究对象的结构形式进行变换后重新设问,通常有两种方式:①变形。如在上例中把框架变成斜面状,把框架变成竖直,等等。②增减器材,如在上例中电阻R上并联另一电阻,两导体在轨道上相向运动,等等。

3.变更研究对象的物理环境进行提问。

周围物理环境指研究对象周围的物体或场。如在上例中把磁场方向变成与轨道平面成β角斜向下;导体固定,磁场以某一速度均匀增加;再加一电阻,等等。

总之,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物理意识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处处留心皆物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