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文
〔关键词〕 化学教学;创新能力;情
境;思想品质;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2—0082—02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我国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成为现代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探索、不断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在教学中探索实施创新教学的路子,做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1.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和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积极且富有成效的表现形式,是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①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自然、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②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端,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催化的作用,是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之一。 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我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然后提问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有的学生马上回答了,但通过实验检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想的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呈不同的酸碱性。这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的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特别容易被新奇的现象和内容所吸引,这种好奇心理是质疑之源。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后,还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其学习兴趣,又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金属与盐发生反应的条件”时,我增加了钠与水、钠与硫酸铜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钠放入水中会有何现象?当学生看见钠与无色酚酞溶液反应产生的一系列声、色、形并举的化学现象时无不感到惊奇,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我积极启发、引导分析,揭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然后问学生: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会产生哪些现象?钠能否把铜置换出来?在学生分析、预测后,再做演示实验,验证其预测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创新思维能力。
③巧用问题情境设疑。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要注意问题的隐蔽性和梯度。结论既不能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学会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有这样一种计算题:1000吨含Fe2O370% 的赤铁矿石中含铁多少吨?这类题对初三刚学化学计算的同学来说,确实难了些,但如果我们把它拆成这样两个题目:1000吨含Fe2O370%的赤铁矿石中含Fe2O3多少吨,这些Fe2O3中含Fe多少吨?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2.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创造活动中往往具有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创造开放式的实验环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亲身经历和感悟。化学实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能使枯燥的化学课堂充满乐趣,这是许多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但是不少学生往往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好奇上,教师特别要注意在保护这种兴趣的同时把学生看热闹的好奇心引入分析现象的本质上,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在开放式的实验环境中,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课程和兴趣,在实验室找到所需的器材,制作、拼装实验装置来研究一些课题。如,学生在研究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的情况时,发现刚开始生成的溶液变为黄色,但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发生了改变,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的颜色也并非红褐色,学生对此大为不解。老师在这时候要启发学生一步步分析原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最终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的教学,我从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开始,首先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然后指导由学生结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自行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出示已组装好的实验装置,由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常发生的错误。
②巧用趣味实验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的途径可以是提问、展示事实、播放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如演示一个趣味实验来创设情境:在烧杯中放入适量蔗糖,加入少量水溶解,倒入一种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搅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用大屏幕展示文字表述:①看: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②摸:烧杯壁发热;③问:有刺激性略带酸味的气体是什么?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动机往往是由责任感、好奇感发展而来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严谨是创新的前提,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来自于偶然,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非常后悔。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却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错误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所以,从事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认真。
3.锲而不舍,锐意进取。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后获得成功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其坚持不懈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并没有放弃研究。所以,创新必须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高度重视,并适当鼓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等特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想到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细致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的基础。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等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学会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感受创新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改进实验以增强实验效果、简化操作或减少环境污染等,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修改、完善,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掌握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教师应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创新教育知识,使之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实验,找出其能力培养的生长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
??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