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之我见

2012-04-29 19:57王录寿
甘肃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

王录寿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语

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2—0064—01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形象准确,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一堂语言精彩的语文课,犹如引导学生在旅途中欣赏一路美景,“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一、导入语——扬波掀澜

一堂语文课,一开始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像清泉出谷,扬波掀澜,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一下子扣动学生心弦。记得幼时的语文老师在讲《望梅止渴》一课时,首先给我们讲了一个简短的故事:“三国时,一天曹操带兵行军,正值天气炎热,将士们走得又渴又累,行军速度越来越慢,曹操眼看着这样下去必定按时到达不了行军地点,影响整个战局,便心生一计,没有强令将士们加快速度,而是大声对将士们说:‘大家一定渴坏了吧,再往前走就有一片梅林,估计梅子现在已经熟了,大家到了那里休息吃梅子吧。将士们一听前方有梅子吃,立即口中生津,加快了行军速度,按时到达预定的地方,最后取得了胜利。他在讲这段故事时,辅之以口中酸涩生津的表情,一下子把我们引入到这个精彩的历史画面之中。然后老师才让我们把课文翻到《望梅止渴》这一课,开始进行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十多年过去了,课文的内容和老师讲课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印象至深。

二、 提问语——撩拨心弦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陌生而又多彩的知识海洋中探索、寻求,从而不断地开拓思维,积极思考,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所学文章的难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要使提问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使课堂不时笼罩在问题的“迷雾”中,虽虚无缥缈,却神秘诱人,学生乐于在这迷雾中“探险”和“追踪”,由此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升华,能力得到释放。笔者曾听过一节七年级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在课堂上,当老师那富有深情的语言询问孩子们:“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船长随着船慢慢地沉入海底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当时听课的人都被老师那富有激情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同时被船长那崇高的精神所打动,流下激动的热泪。教师的语言具有多么感人的魅力呀!

三、点拨语——拨云见日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文学作品,教学这样的课文,教师的语言点拨显得尤为重要。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岳阳楼记》时,这样说道:“作者所描绘的是一幅洞庭清明图:湖上微波荡漾,天空万里无云,碧水蓝天相映,上下一碧万倾,水中鱼儿游戏,湖面水鸟成群,岸上芳草茂密,浓郁馨香醉人。作者把水上、水下、湖面的景物信手拈来,组成画面。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既有静态,又有动态。让你不仅用视觉看到赏心悦目的景色,而且用嗅觉闻到沁人肺腑的清香。如果在夜晚,景色则更加迷人:清风徐来,烟雾全消,皓月如洗,一泻千里。湖面上泛着金色的涟漪,水底下嵌着皎洁的月影。”这段话鲜活清新,绘声绘色,形象地把课文中洞庭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将文章的神韵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评价语——如沐春风

由于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的差异,致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既要中肯,又要委婉。对学生的正确理解应该予以鼓励,指出不足;对不全面甚至错误的理解,则可以委婉地说:“也许有的同学还有新的见解,你想不想听一听?”这样使学生易于接受。课堂才会和谐生动,活力无限。

五、总结语——余音绕梁

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概括、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比如,一位教师讲完《荆轲刺秦王》后这样总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这一去可能永远回不来,但仍然义无返顾,驱车而去,这正体现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如果不经历这种悲壮,也就注定无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寥寥几句,升华了事件的本质,给学生留下了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总之,一堂语言精彩的语文课,就像老师带着学生一路欣赏美景,这些目不暇接的美景不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冲淡着学生学习的疲劳感,最终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获取了知识。

??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师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最美教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大山里的教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