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夫刚
[摘要]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高产田实行适当追肥等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后期进行有效的病虫害管理,可以大大增加玉米的产量。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后期管理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第二大国,玉米的用途对国民经济构成了巨大影响。由于玉米单产高、增产潜力大,它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随着高产杂交种的培育,能够加大各地区玉米产业发展。
一、高产玉米的主要栽培措施
玉米籽粒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光能利用率的高低,是品种的遗传潜力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通过分析玉米新品种植密度及氮、磷、钾用量,高产栽培的目标,就是制定出操作技术规范,提供给品种的适宜生长条件,指导玉米生产,使其获得更高的产量。玉米产量在最适播期内为最高,品种是重要因素,玉米的群体密度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也影响玉米的品质,密度的进一步增加依赖于品种株型结构的改进,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也有影响,施肥对玉米抽丝后籽粒性状变化的影响非常突出,另外相关的生态因子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如关系密切的有生育期间的光、温等主要气候因子与其产量性状,强的群体源的潜在供应能力,增光、增温最有效途径是适时播种。高产玉米与一般产量玉米相比,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叶面积持续期(LAD)有了大的突破,叶面积指数有了较大的突破,净同化率(NAR)变化不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是玉米高产采取的主要措施,叶面积持续期反映了品种特性和田间的管理水平;其次是干物质积累有了突破,经济系数有了突破。干物质是形成产量的物质基础,它与产量高低关系密切,只有积累多的干物质,才能形成高的子粒产量。干物质在经济器官和营养器官中,它受品种特性、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影响;第三,重视早期施肥和抽穗后补施氮肥,高产玉米的需肥规律是氮、磷、钾吸收量能保证营养生长和籽粒生长发育过程,氮、磷、钾的吸收积累速度,随着产量的提高而增加,对防止植株早衰有重要作用。高产玉米的主要栽培措施。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玉米高产田的土壤主要理化状况必须非常良好,换句话说,土壤通气性良好,并进行足量施肥和科学精细管理,其中田间管理包括中耕、灌溉、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选用高产、多抗的紧凑型良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内因,实际生产中受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最基础的条件是突破干物质产量、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经济系数等,它是获得玉米高产的重要保证;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要合理密植玉米以群体进行生产,并保证化肥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分配比例适当,建立良好群体结构的核心,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玉米。
二、玉米施肥技术
氮肥:幼苗期占2.1%,虽然需求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如氮肥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会造成严重减产。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量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宜早施底肥。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一般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4万kg,磷酸二铵150-200kg,尿素150-225kg,硫酸钾75-100kg,硫酸锌20-30kg。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合理追肥可促进玉米后期生长。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玉米穗肥的增产效果都十分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三、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玉米螟:当玉米进入喇叭口期,心叶出现不规则白斑或排孔时,主要是玉米螟的为害.(1)玉米心内撒毒土:可选用3%杀虫双颗粒剂每亩撒2-2.5千克,或用25%杀虫双水剂200克拌细土5千克制成毒土,撒于玉米喇叭口内。(2)喷药剂: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敌敌畏1500倍液喷射穗部和心叶,以上药剂可同时兼治大螟。
玉米纹枯病:(1)清除病源:在玉米进入喇叭口期,剥除下部病叶和病鞘,集中烧毁,并抹除附在茎秆上的菌丝。(2)药剂喷雾:发病初期亩用5%井岗霉素100-150克或50%退菌特50-75克对水50千克喷洒果穗以下的茎秆。玉米大、小斑病(1)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及时摘除基部病叶并注意田间排湿。(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亩用65%代森锌75克或50%多菌灵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对水50千克每7-10天喷雾一次,连续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