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融错”而美丽

2012-04-29 11:20吴桂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24期

吴桂柳

【摘要】 课堂中出现差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声音被掩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可怕是学生表面装懂,而实则没听懂,云里雾里,教师要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错误的存在,变错为宝,让课堂因融错而美丽.

【关键词】 善待错误;变错为宝;课堂美丽

“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都是活的. 你想有一个永远可以使用的技巧,这种追求就是错的. 只有‘道才是永恒的,这个‘道就是李烈校长说的‘以爱育爱.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以你对学科的爱,对课堂的爱,来育学生对这个学科、对这个课堂的爱. ”只有你爱自己的课堂,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善待他们的错误,孩子才会爱上你的课. 善待宽容学生的错误,我们不仅是孩子心目中美丽的教师,我们的课堂也因此而美丽. 就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课堂因“融错”而美丽:

一、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融洽师生关系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 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

案例 我班上有一名同学,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时用竖式计算,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用竖式计算,有一两名同学计算进位加法时忘记进位1,而在计算退位减法时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遇到个位上是0减几时当成加法来算直接得几的错误,二是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了以后计算十位时没有先把十位退的一减掉再减. 而这名同学以上的错误都存在,我当时很生气,因为按照平时来说,他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于是我把他叫来质问原因,我针对他的作业情况劈头盖脸地说了一番,并且把算理又一次讲了一遍,让他把作业改正后再给我. 结果第二次的作业并没有多大改善,但是作业最后多了一行字:老师我怕你生气. 我恍然大悟,这一次我对他说,老师很对不起,不应该发那么大的脾气,我们一起找你出错的原因. 经过耐心的教导和沟通,最后他用竖式计算没再错过,而第一次因为我很生气,说的算理他根本就听不进去. 我很感谢这名同学,此后,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学生表现,多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做朋友,相比喋喋不休的唠叨,日复一日的埋怨,给学生机会其实就是给自己机会. 充满快乐宽松的课堂更能得到同学们的尊重和爱戴.

二、“变错为宝”,生成了课堂的美丽

既然,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出错,那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个错误,变错为宝. 错误之所以宝贝,其价值有时不等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 教师巧妙地化解学生的疑惑,将错就错,设计出一道开放性的问题. 它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案例 有位老师在探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学生顺利完成了基础练习,接下来是一道拓展练习题: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独立思考后,有名学生说:我在一个四边形里画一条线(展示画的是对角线)把它分为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两个就是360°. 另一名学生说:我不同意刚才那名同学的意见,我用他的方法试了试在四边形里画了四个这样的三角形,内角和是720°. 老师没有简单地说他的发现是错的,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师:这名同学很细心,发现两条对角线就多出了360°,为什么会多出360°呢?请大家和这名同学一样在四边形里画出两条对角线,仔细思考,分成的四个三角形内角和与原来四边形内角和有什么关系?然后小组讨论. 讨论中同学们发现,多出360°是因为在对角线交点处,新增加了一个周角,周角恰好是360°. 而这个周角不属于四边形的内角,在计算四边形内角和时,要减掉这个多出来的360°. 上述案例中意外的收获缘起学生一次错误的“发现”,这个错误本身富有研究价值,虽是一个错误,更是一次机会,老师没有往下进行预设的小结,也不是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资源抛还给学生,给予他们争论的时间和空间,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从而把这个错误转化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三、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华应龙说:“我发现真正有效的教学,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解决它,让他下次不再错了. ”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一定要使他明白错误在哪里. 找到错误的原因,教师对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正错误的心理,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改正错误.

案例 六年级一位数学教师A执教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整理与复习》一课,其中的一个情景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师出示题目:铜丝长80米,铜丝比铁丝长百分之三十,铁丝长多少米?一位女同学上黑板板演是这样的:80 × (1 + 30%). 评讲时,教师说:“这么简单的题目还应该错吗?”教师很生气的用红粉笔重重的画了一个“?菖”,就急忙搜索正确的答案去了. 而板演的那位女同学总是红着脸,低着头,静静地坐在那里,直到下课没敢抬头也没敢举手.

我想这一个重重的“?菖”深深的刺痛了这位女同学的心,使她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偎俱,这一节课下来既没有真正明白错误在哪里,还有可能泯灭了她对学习数学的信心. 而另一位数学教师B的处理截然不同,有学生错误列式:80 × (1 + 30%)时,教师B问:“如果这个式子是正确的,那题目中的条件可怎样改?”学生讨论后说应该把条件中:铜丝比铁丝长百分之三十改成铁丝比铜丝长百分之三十. 教师B将学生改过的题目与原题目作比较,让学生观察,很快这名学生就能正确分辨出谁是单位“1”的量.

总之,为了让每一名学生发展,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能接纳、宽容学生的错误. 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让每一名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