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与变革

2012-04-29 10:38:13陈时俊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年23期
关键词:宝洁经销商产品

陈时俊

宝洁正在全球推进所谓复兴计划的同时,11月28日传出了宝洁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翟峰离职的消息,核心团队也跟随离开。

作为宝洁全球区域市场销售量第二、销售额第四的核心市场之一,宝洁对外公布的中国战略以及在华投资力度一直颇受好评。不过近五年,宝洁在市场投入、产品创新方面过分偏重于节约成本,在全球连续大规模裁员、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区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宝洁没有将四大市场之一的中国列为单独核算单元,其中国业绩一直是一个谜,但根据此前欧睿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宝洁在华牙膏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8%下降到19.7%。洗涤产品在本土公司的围攻下,市场份额下降至7.6%。在华销售的护肤品中,宝洁仅有OLAY与SK-II两个品牌。SK-II此前经历铅超标事件后销量骤减,而在中国女性购买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一些中高端品牌销量上涨,OLAY价位由于整体偏低,最近三年利润率下降也很快。为巩固已有市场份额,宝洁的主打品牌甚至已经出现了过度促销的情况。

渠道拓展方面,宝洁中国高喊渠道下沉口号已经多年,但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巨大需求面前仍未取得理想效果。

2007年“万村千乡工程”和2009年“China Three”项目的两次基层市场拓展中,宝洁曾要求全国近百个经销商在一年时间内覆盖3万个乡镇,但这一计划遭遇了水土不服。

一方面是产品的定价偏高,另一方面则是宝洁在和国内地区经销商合作时,给经销商的让利空间并不大。还存在拓展初期,靠经销商快速打开市场,成功后就拿掉经销商的情况。

一直以来,宝洁信奉的是“全球化,大品牌”策略,对中国市场定制化产品的缺失,被认为是宝洁的最大短板。其在售产品线中“中国元素”的使用也远落后于其他对手,欧莱雅、强生等品牌近年来不断推出适应中国市场的产品,并加大了对本土优质企业的兼并收购。而宝洁全球产品开发的框架系统,核心开发选择放在美国总部,最终决策权也在美国。在现有宝洁组织管理架构之下,各区域市场没有真正的本土团队可直接掌握拍板的权力。

要治愈过分保守和拘谨的大企业病,对于“温和派”的全球CEO麦睿博并不容易。在来自市场、投资者的压力下,半年前,有媒体称董事会正考虑让为宝洁工作了32年的麦睿博出局。之后,麦睿博推出了所谓复兴计划,包括力推“40、20、10”战略,即把公司重点聚焦在宝洁40个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别与国家组合上,其中主要是美国和中国,然后投放到20个最重要的创新产品上,接着再把重点放在10个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上。

宝洁近期将推出全新高端品牌“东方既道”,目标直指亚洲市场,草本概念是一大卖点。此前飘柔和佳洁士牙膏也曾一度开发“汉方中药”概念,市场接受度并不高。事实上,宝洁很可能还会经历更大的人事变动,但在宝洁没有发生真正的变革前,新品牌的拓展力度和市场反应令人质疑。

猜你喜欢
宝洁经销商产品
走访逾100家经销商门店,深入一线了解汉川养殖户经销商的真实需求
当代水产(2019年10期)2019-12-18 05:28:52
经销商名录
经销商名录
宝洁再推奥运亲情牌
生活用纸(2016年6期)2017-01-19 07:36:27
宝洁“传送门”开启与聚划算达成合作
生活用纸(2016年6期)2017-01-19 07:36:21
宝洁错失消费升级,亡羊补牢推高端产品来得及吗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宝洁向联合利华出售旗下两品牌
1
新产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