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乐
“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能出现衰退,但医药行业不会。”一家医药投资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这样向记者表述他将资金投入这一行业的动机。无论这一预判是否属实,相对于早、中、晚期投资都异常活跃的TMT领域而言,医药领域的投资,尤其是早期投资,由于专业门槛较高、单笔投资额较大、多以并购方式退出等原因而一直“人迹罕至”。
张骥,骨科医学背景出身。曾经很简单地梦想“当一个不错的骨科医生”的他,只穿了两年白大褂就在严酷的医患关系面前败下阵来。
“学医那么苦,收入又不高,还要被病人骂!”张骥跳到了一家外资药企做销售代表。此后,从正大天晴的市场研究经理,到贵州益佰药业的战略市场总监和通用医疗的事业部经理,再到创业、公司被并购,最终,他选择了加入复星医药——负责已并购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和医药行业股权投资的风控及投后管理——来开启自己的投资生涯。
复星系,素来以投资见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骥是拜对了“山头”入对了行。
彼时,正是复星启动国际化进程伊始。初入复星的张骥首先接触到的,是郭广昌从欧洲带回的两个项目——一款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和一款治疗丙肝的药物。他发现,那款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在国内外的市场都还不错。从保本角度出发,若初始投资为500万美元,这款药物的中国权益随时可以找到下家转让,从而至少保证了这笔投资的本金回收;而如果能等上半年,等到临床实验做完结果出来,仅中国权益即可涨至上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作为企业股东的股权分红。
但那款治疗丙肝的药物,由于国内丙肝的治疗率很低,究其原因,国内检测丙肝的方法和实验尚未普及,因此丙肝患者极有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患有丙肝,市场不存在,这个项目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最终,复星在那款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的项目上投资了500万美元,换来的是企业股权转让后超过数千万美元的收益。经此一役,张骥渐渐摸着了一些生物医药行业内早期投资的门道。他后来做个人天使投资的投资习惯以及创立千年资本的投资逻辑,也是从那时开始养成。
他向记者解释,医药行业的早期投资在投后共有三次退出机会:第一次是等做完安全性评价,拿到临床批件的前后;第二次是在一期、二期临床结果出来之后;第三次则是等到三期临床实验全部做完。同时,还可以把新药的中国权益、亚洲权益和欧美地区的海外权益拆分出售,以实现利益最大化。通常来说,这三次机会总计需要历时8年甚至更多时间,但收益则从数倍到数十倍不等。
2009年5月,在复星越做越顺手的张骥向集团提出欲以个人名义跟投自己负责的所有生物医药项目,却遭到了拒绝。此后,张骥单飞,做了两年多的个人天使,并以约9000万元的总价投出近20个项目。随后他联合另两位背景分别为财务和国际商业出身的合伙人,一起在上海创立千年资本中国发展基金(简称“千年资本”)。LP(有限合伙人)主要由当地政府、当地企业(非医药行业)以及自然人出资组成。在分工上,另两位创始合伙人分别负责财务并购、跨国并购及海外募资,而张骥则主要专注于产业投资。
与起初几年单打独斗的做法相比,张骥称现在这种机构式的做法为快速高效的“工场”模式,一个20人的投资和投后管理团队,基本上可以一个月投一个项目。这在眼下寒冷的资本冬天里,无疑是一种相当抢眼的做法。
以千年资本的直投团队为例,一共4个人的团队。一般来说,第一周收到的项目资源会在第二周的周一汇总,并进行分类。譬如说,基金目前重点关注的蛋白类新药和抗癌及心血管药物或者医疗器械、诊断类项目会被优先挑选出来,分配到专人进行尽职调查,同时将资料转送给有相应需求、在两三年后存在着并购可能的大型药企,让它们的投资部门也同期进行尽调,到了第二周的周末,两方的结果汇总。达成一致后,第三周就可以与项目团队商洽具体的条款细节,最快情况下第四周就可以完成投资了。而那些剩下的项目再由直投团队的其他成员筛选。但正如张骥所说,真正的实力体现在把钱投进去之后。
一方面,一支真正成功的新药在研发阶段所需的资金总量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其他项目研究失败的费用分摊),最早期的这500万元主要用于研发阶段的天使投资。若要花费得当,的确需要一些四两拨千斤的功夫。这是因为,医药研发项目的创始人大多是海归科学家,他们习惯了过去在高校或跨国大药企里“要什么有什么”的科研环境,对于如何建团队、如何运作一家商业公司并非他们擅长。
除此之外,因为早年做个人天使时,张骥也托管一些当地政府的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因此对于项目类型与申请相关技术资金的条件十分了解。就张骥目前所投的项目申报情况来看,此类申报的成功率达50%。同时,他还会为创业团队争取到在当地园区内办公两到三年免租金的政策优惠。“毕竟是我们自己投进去的钱,不能就这么交房租交掉,对吧?”张骥笑着说。
目前,张骥投资的项目除新药研发类之外,还涉及医疗器械、诊断设备及耗材等领域。尽管尚未有成功退出的项目,但已有多个项目获得了二期融资。或许在这个令很多人望而生畏的资本寒冬里,这位低调的医药“天使”将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丰收的秋天。
创业汇
瑞泽文化
概述
上海瑞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进军网上艺术品市场,艺维(ARTWE. COM)于2010年1月正式上线并开始运营。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网上艺术文化产业链服务平台,自主开发了国内首个网上3D虚拟艺术馆,艺术图书、画册自助数字出版系统和虚拟实景的艺术品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集艺术展览展示、传播、交易于一体。
公司已获多位国内知名当代艺术家的独家数字版权,并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为国内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等独家出版了多媒体艺术专集和永不落幕的3D艺术展览等。
主要产品及服务
1.为当代艺术家和艺术策展人、画廊等提供个人和机构专属的3D虚拟美术馆。
2.为艺术爱好者提供各类艺术文化信息、艺术电子杂志、艺术家专集的在线图书馆。
3.为个人或机构艺术消费者提供当代艺术家限量版复制画的购买、装裱、配饰服务的艺术商城。
商业模式
通过各类O2O方式艺术展览、展示活动,以及当代艺术家个人艺术馆、艺术专集、艺术资讯的汇集,吸引国内的艺术爱好者;既可为线下的展览展示提供营销服务,又形成了网站稳定客户。同时,通过为优秀艺术家提供虚拟美术馆,获得艺术作品的独家授权,也使得艺术商城的艺术商品与众不同。
管理团队
郑颖,总经理,毕业于上海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室内设计,拥有8年以上独立品牌运作经验和2次创业经验。2005年创办瑞泽艺术收藏沙龙;2008年新艺术电子杂志创始人;2009年创建ARTWE新艺术网络平台。
发展计划及财务预测
以O2O模式,不断与线下的美术展览活动紧密结合,传播艺术文化,吸引艺术爱好者;同时,以虚拟美术馆为载体,不断为当代优秀艺术家构建艺术家个人专属的网上3D虚拟美术馆;通过艺术商城,向艺术爱好者、设计师和室内装饰机构展示出售限量艺术复制品。预计2013年销售额将超过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