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教育研究

2012-04-29 04:39李军
科教导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李军

摘 要 现今的大学中,有一类特殊群体就是贫困生,本文主要从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阐述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构建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体系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大学贫困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也不利于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关注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 大学贫困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心理健康,就是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与大学生能否全面发展,成为素质全面的人才息息相关。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和发展前提,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相关调查显示,73%的大学贫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抑郁状态或是向抑郁发展的倾向,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或是抑郁等不良情绪,无法与他人和平相处,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压力。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对其个人有伤害,对于学校和社会也带来很大的弊端。①

1 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

1.1 自卑心理驱使

由于大学有缴费制度,为来自农村的经济困难家庭和下岗职工家庭带来了很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必须为了儿女上学而到处筹集经费或是采用贷款的方式,这些都给贫困生带来了很大心理和经济方面的双重压力。除此之外,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比较明显,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攀比现象,这就加大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主要的表现是容易多虑多疑,沉默不语,对自己进行封闭,不与外界交流,有的贫困生甚至对自己不满,对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难以胜任。②

1.2 情绪障碍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情绪,它关系着能否有一个正常的行为习惯。在大多数贫困生中,会有很大的不良情绪,有些还会表现出消极或激烈的情绪状态,最终导致出现情绪障碍并表现出异常的心理行为,这些都将影响他们的学习、成长。有研究表明,贫困生会比普通的大学生面临更多的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还要过早面对社会上的一些现实问题,例如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要为以后的生活担心害怕。再加上面对生活的大都市的繁华,他们更会感觉自己格格不入,使情绪障碍更加严重。

1.3 环境适应能力弱

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当他们走进繁华的都市,面对着灯红酒绿,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环境适应问题。走进大学,除了给他们带来许多新鲜感和未知世界,还有就是疏离感。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高中时亲密,在相处起来彼此之间存在隔阂,没有共同语言;老师也没有高中时那么关心体贴人,这些都会导致关系的疏离感。另外,很多贫困生在进入大学后会面临着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这更加让他们不适应,导致各方面的不适感加剧。③

1.4 人际交往能力差

贫富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更有严重者,会出现自闭症的倾向。他们来自偏僻的农村,没有丰厚的经济基础,从小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之中,难免会形成内向、保守的性格特点。当只身一人来到大学校园,面对着的是农村和城市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些都让他们难以适从,最终导致很少和同学交往,这就导致学习和生活的圈子很小。

2 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歪曲“金钱观”的影响

最近几年,我国形成了一种“金钱交易”的文化氛围,大家的处事方法都成为金钱交易,导致人际关系关系冷淡,不顾及情感交流。这种文化也给大学贫困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使他们更加渴望金钱,更加看重物质利益,最终导致心态出现问题,陷入无法自拔的情境之中。歪曲了“金钱观”,进一步加剧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2 贫困生资助方式不当的影响

在大学中,会有励志奖学金,用来鼓励贫困生自强不息的学习态度,也有类似于勤工助学的工作岗位,帮助贫困生度过生活上的难关。在社会上也有一些公益组织,他们会给大学贫困生一定的资金援助,但是有时一些善意的动机却没有很好的实施手段,无形中加到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本来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善事,却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让贫困生面临更大的精神挫伤,伤害了自尊心,感觉是在接受施舍,加重了自卑心理,无心学习,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④

2.3 分配制度的改革

当前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着一种双向选择,就是个人和公司之间的选择。然而处于新旧体制的变型期,许多社会机制还不是很成熟,在人才市场上还是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例如“拼爹”、“富二代”等。大学贫困生既没有很有钱的“老爸”,也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可以作为依赖,加之自身存在很大的不足,例如没有一个得体的服饰,没有风度和大气的言谈。这些都会加大他们在就业时所要面临的压力,引发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像是焦虑、紧张、不敢面对现实甚至出现神经质等。

3 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3.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高校作为教育的实施方,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方面学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的辅导员可以帮助贫困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要让他们了解到贫穷并不可怕,更不可耻,现在所面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3.2 利用“赏识”教育,发掘个人“闪光点”

每位学生尤其是贫困生,能够被“赏识”是十分重要的,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属于自己,别人不具备的“闪光点”。那么作为一个教育者就要深度挖掘这些现象,了解每个贫困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经常性的赞扬和鼓励,帮助他们重建个性发展的舞台。

3.3 建立明确的资助体系

经济困难是导致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那么高校要建立一个明确、完善的“奖、贷、助、减、免”助学解困体系,这样才能发挥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真正作用。加大力度建设勤工助学体系,最好还能协助大学生解决自身素质不足的问题,通过助学机会,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能力。

3.4 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

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培养大学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有正确的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在高校提倡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形成一个“比学习、比道德”的良好氛围。

大学贫困生群体是很重要也很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生们积极向上,品学兼优,但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及地笼罩在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阴影中无法自拔。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足够关注,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