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
摘 要 本文旨在探索其自我与社会相适应的有效对策。通过分析弗洛伊德、米德、库利和哈贝马斯的“自我”理论,结合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探讨自我与社会环境适应中自我调节的作用,证明自我调节具有循环阶段性和过程性,据此,“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从自我调节角度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心理调适 自我调节 “90后”大学生
“90后”大学生多数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自我意识显著。自我意识一方面让“90后”大学生充满激情,追求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内心脆弱,缺乏交际能力。本文将结合自我理论分析“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1 关于“自我”
关于“自我”,弗洛伊德、米德、库利和哈贝马斯都进行了分析。在弗洛伊德关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划分的三区域里,“自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适应发展起来的,是本我与现实世界打交道的中介。与此相比,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客我”,主我表征着自我的创造性,客我表征着自我的社会性,体现了互动在自我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库利也强调“自我”的社会性,儿童靠观察别人的脸色来确定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即“镜像自我”(the looking—glass self)。哈贝马斯在米德和库利的自我观基础上提到“任何人都不可能单独地自由存在,没有与他人的关联,任何人都不可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哈贝马斯的自我观里,继承了米德和库利关于自我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出自我对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动意义。
弗洛伊德关于自我在社会适应中形成,社会是自我受压抑的主要因素。在对付使人烦恼和焦虑的种种威胁和危险时,自我一方面采取积极现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会否认和歪曲现实的方法,阻碍社会适应。米德认为人从外部世界获取实践经验形成意识,自我是人的意识的对象。自我产生于社会互动,在人与社会中他人的交流互动中承担着各自的任务。库利的“镜像自我”强调自我的社会性。社会中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是社会关系中的存在。哈贝马斯认为个人惟有融入一个主体间共有的生活世界,才能通过语言和行为能力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并保持个体和集体的同一性。
2 “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自我与社会环境的适应
根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92.5%的心理问题集中在适应性问题(包括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适应)。①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行为、个人和环境存在交互作用,并提出了“自我调节”的概念,“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弗洛伊德、米德、库利和哈贝马斯的“自我”理论里,都体现了自我与社会环境适应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的自我对社会的适应体现在自我积极现实地解决问题避免自我防御的发生,米德从语言沟通互动而来的自我社会适应体现在自我反省与他人对自己实际的看法的一致性,库利提出的“镜像自我”强调自我社会适应表现在循环系统中自我与他人评价的协调一致,哈贝马斯认为在主体间共有的生活世界里,自我存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以上论述,结合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可以从其自我认知入手。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自我调节过程及其伴随的信念可分为三个循环的阶段:预测、操作或意志控制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循环既有阶段性,也有过程的连续性,是自我与社会环境自然而然的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
3 “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的对策
“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在于让他们在各种适应性问题中获得自我调节的技能。
3.1 家庭和学校环境的适应性问题
“90后”大学生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之间的差距往往使他们在一开始时产生许多消极的自我防御。自我调节是生活技能习得的内在动力,处理自我角色转换、环境改变后的适应,需要从认知上调整自我意识,即在任务目标、策略、期望、评价、归因等方面再认识与分析,并通过反馈内化为新的自我意识。
3.2 人际交往的适应性问题
马克思认为人要避免自我与他我关系的断裂(即自我疏离),认清自己在真实社会中的真实社会关系中的自我。认识到自我对社会关系的依赖性,同伴模仿、理解与尊重将跨越自我防御(如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社交恐惧心理等)的障碍,促进个人改善自我融入团体。
3.3 学业的适应性问题
学业适应表现为专业适应和学习动力调用。专业适应需要自我调整学业取向和态度,改变认知策略。学习动力调用需要自我提高自制力,通过自我奖赏提高自信。此外,专业适应和学习动力建立在劳逸结合基础上。
3.4 恋爱的适应性问题
“90后”在校大学生生理成熟早,心理尚未成熟,恋爱现象却十分普遍。恋爱问题会增加心理紧张和焦虑,产生心理失调。恋爱适应的自我调节,可以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能支配和影响行为,也能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
3.5 就业的适应性问题
从自我的角度,就业心理适应技能表现为主体调适。首先,客观认识自我,包含了个性的心理倾向到心理特征两方面。其次,调整就业期望,择业在理想与现实、社会需求与自身能力等夹缝中生存。最后,做好接受挑战的心理准备,可能的心理调节方法有宣泄法、情绪放松法、积极认知法。
以上从自我角度分析了“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同时,办心理咨询讲座、开设心理问题专栏等,也能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调适的手段及时解决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