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两种研究范式的对比: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

2012-04-29 04:39谢立欣
科教导刊 2012年25期

谢立欣

摘 要 在研究法领域中,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与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两种研究范例经常被学者提起。本文将从四个具体特点对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进行比较,最后引用其他学者的观点提出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互补使用。

关键词 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 语言学研究

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与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这两种研究范式在国外的教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学者认为,把教育学及语言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划分为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两种范式,未免过于简单,因为实际上,很多研究方法不能完全地归入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这两种范式的其中一种。但是不得不承认,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有着各自非常鲜明的特点。

Coolican(2004)通过列表指出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在研究概念上的总体分歧。本文将从四个具体特点对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进行比较。

1 数字与词语

Denscombe(2003)提出,如果要严格区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话,两者的区别不在于研究的具体方法,而是在于处理数据的手段。Strauss(1987)认为,“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不同之处真正在于两者对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方法”。①

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数据可以是同源的。但是从数据处理以及分析的单元来说,量化研究主要把观察、报告以及记录所收集回来的信息转为可量化的数字,从而产生研究需要的可信度高、可复制的数据。Henning(1986)指出“量化研究包括了对数字数据的计算、使用以及有系统的整合”。②

质化研究对数据的处理以描述为主。Denscombe(2003)指出,质化研究更好地跟描述联系在一起。质化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事件或人物时,研究者倾向于用详尽以及复杂的词语来描述其意义或行为模式。Davis(2005)提出,普遍认为质化研究不如量化研究能产生“过硬”③的数据。在质化研究中,阅读者可以自己判断研究者对研究现象的分析是否恰当,是否适用于其他情况。

2 具体的与全面的

量化研究主要关注具体的研究因素,同时各研究因素之间的联系也是研究的重点。这些具体的研究因素被分类为:“自变量和因变量”。④为了确定研究变量,研究者必须在自然的研究环境里,从一堆相互联系的变量中把这些考虑的变量独立分离出来(Denscombe, 2003)。研究者在开始研究前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设计并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因此有观点认为量化研究的研究场景与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Seliger和Shohamy(1998)指出在二语习得这个学科的研究中,有越来越多的担忧认为“控制的人为研究环境下产生的研究数据与自然研究环境下产生的数据不一致”。⑤

质化研究偏向于全面关注研究的整体。所以质化研究关注研究因素在日常环境里是如何相互联系、如何相互存在。与Lincoln和Guba(1985)提出的“自然”⑥研究法相呼应,质化研究假定研究对象与它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整体,无法从环境中分离出来或者作为一个单独部分被研究。Seliger和Shohamy(1998)认为由于质化研究对研究环境具有较小的影响,甚至不作控制,采集数据的方式也是含蓄的,质化研究应用在语言学中则可以避免人为实验环境所产生的威胁感。

3 研究者的分离与参与

量化研究中,研究者被认为是旁观者。量化研究的结果通过经过测试的研究仪器产生,从这一角度来说,量化结果的数据是客观的。量化研究的数据反映的是研究对象本身,而非研究者的偏好。Bryman(1988)直接指出量化研究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量化研究中研究者这种决定的客观性也得到质疑,因为研究者在设计研究结构、选择变量或控制研究场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有意识地跟随自己的偏好。

由于质化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考察与衡量主要由研究者完成,所以研究者对质化研究的影响相对较大。质化研究中的研究者认为有必要与研究对象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质化研究的研究者成为研究的参与者之一,以便能全面地关注研究的整体。Bryman(1988)指出研究者成为参与者的这种做法会引起“被同化”⑦的问题,因为研究者深入探究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观察他们的行为,以他们的角度来理解所处的研究事件,这些足以使研究者代入研究对象的角色,以至于很可能失去研究者的意识并受研究对象的想法影响。

4 概括化与个体差异

量化研究的结果一般关于研究对象的整体表现,避免研究对象个体的详细信息。正如Halfpanny(1979)描述,量化研究就好比“制定法律”⑧的过程,这种研究旨在产生全面的如“法律”⑨一般的结论,这些结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经得住考验的。Bryman(1988)补充道,本质上来说,一个单一的量化研究的结果可以应用到实验组所代表的更大的研究对象群体中。不过这种概括性的成立,只适用于实验组从研究对象群体中随机选取,能代表研究对象群体。

质化研究允许研究者对研究个体进行深入的考察。研究者可以把质化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主观意志以及个人经历考察的结果详尽地展现。Denscombe(2003)质疑对少数的研究个体进行重点的描述是缺乏代表性的。Halfpanny(1979)认为质化研究的结论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质化研究的结论能否应用到实验组所代表的更大的研究对象群体中仍受争议。Seliger和Shohamy(1989)认为在语言学中对某一语言学习者行为的质化分析不一定能概括其他语言学习者的行为。

Coolican(2004)总结道“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正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⑩两种研究范例都有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在任何一个研究中,没有单一的量化或质化角度,也没有仅仅使用一种研究方法。Denscombe(2003)指出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研究范例不是相互排斥的。

Bryman(1988)认为利用量化研究以及质化研究之间的差异与区别可以使这两种研究范例互补使用,获得更全面的结果。Dornyei(2007)指出研究者在互补使用这两个研究范例时,提出了不少新的研究范例的名字。互补使用量化研究以及质化研究成为了研究方法中的第三种研究范例,因此“各种极化、争论或边缘化均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