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布白”和“补白”艺术

2012-04-29 00:44阙雪雅徐顺湘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4期
关键词:布白领带对折

阙雪雅 徐顺湘

绘画艺术讲究虚实相间,疏密有致。音乐艺术讲究休止符的精妙,休止符既代表音乐的暂时停止,同时意味着音乐的另一种延续和深化。这些都是有关“白”的艺术处理。数学课堂也要讲究“白”的巧妙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张有弛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学生学得扎实有效,进而有效发展学生思维。

一、适时布白,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时空

数学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如果“满堂灌”或“走过场”,就会造成学生思考少,体悟少,就不能较好地落实数学教学的思维发展目标。所以,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布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消化、去补充,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其思维能力。

1.问题呈现后布白

问题呈现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静思默想的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思考得深入一点,分析得清晰一点,理解得透彻一点。比如,应用题的文字表述通常比较长,因此学生读题时间也比较长,有些教师往往在学生还没有进行初步思考,甚至还没完全看懂题目时已给出了解题方法,遏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生吞活剥接受知识,不仅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思维的惰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完成教学预案而不舍得静静地等待,不能急于告诉学生“应该这样”或者“不应该那样”,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萌发,智慧火花不幸熄灭。而应该做到少插嘴,少提示,多布白,因为此时的“无言”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有言”。例如学了“圆柱的体积”后,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体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体,底面积和高也一定分别相等吗?为什么?”当一学生说相等时,教师没有马上下结论,又一学生说不一定,需要假设具体数据然后计算比较,教师仍没有表态,学生们有的用纸笔计算着,有的相互讨论着,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坚定地说不一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深层次思考,体悟到有些数学结论(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从而有效训练了学生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2.小组合作前布白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不少老师课堂上热衷于开展形式化的合作活动,问题一出示就要求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片面追求课堂场面的热闹。殊不知,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是少部分资优生唱主角,大部分学生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成了“观众”和“听众”。教育专家李希贵说:“老师不要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因为,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的确,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就没有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笔者以为应该在合作学习之前布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就可以完善自己的认知方式,优化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例如特级教师李烈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前这样布白:

师:要计算12×14,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咱们还没有认认真真、正正经经地学过、研究过。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谁会做?

(很多同学举手,“我会!”)

师:你不仅要会乘,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先独立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动笔演练。两三分钟后)

师:那就小组之间,互相当小老师,看能不能把对方说懂。开始交流。

……

在大部分学生都说“会”的情况下,李烈老师提出了“还要把道理说清楚”,并且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之后留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段布白过程中都有事可做,既体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又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度自觉。

3.总结归纳时布白

在教学中,常常会看到学生前教后忘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专心致志,课后做题却感到无从下手。其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没有有效地内化,对那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理解,抓不住问题的本质,从而不能正确解决“活”的问题。在归纳总结时布白,表面上是“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但实际上是学生在这段布白过程中,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或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反思和感悟,或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同伴的见解、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真正内化数学知识,同时使自己的思维更趋条理性、深刻性和广阔性。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时,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教学,整堂课始终强调“先假设再调整”这一解题步骤,但是每次的归纳小结,甚至最后的总结,教师从未让学生整理思路,感悟方法,学生失去了深度思考的机会,导致对知识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事实证明,在作业中不少学生依葫芦画瓢、似懂非懂地照搬,把所求的两个数量混淆颠倒,后进生更是一脸茫然。

二、适当补白,为学生思维发展铺路搭桥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紧密。学生新知的习得,思维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固着点”,这个“固着点”就是学生学习新知所必须具备的认知基础或学习方法。为此,教学时教师应适当补白,使“固着点”清晰起来,并具有较强的固定力,正如帮助学生找到新知学习的起点,思维发展的拐杖。

1.在教材内容跳跃处补白

有些知识点之间存在很大的跳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进行补白,在知识跳跃处为学生架设桥梁,使学生顺利学习。例如“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教师按照教材的思路教学,学生对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也比较到位,但是遇到题目:“圆的直径一定,周长和圆周率成正比例吗?”全班大部分学生出错或不知所措。原因在于学生不理解“相关联的量”,教材对此未做过多的阐释,教学时教师又没有进行适当补白,导致很多学生理解上的空白。一位教师这样补白:先解决关联的含义,再撷取生活中具有关联量的例子,学生举的例子丰富多彩,有的说:“我们穿的衣服和气温相关联,天气热了,我们穿的衣服就少,天气冷了,我们穿的衣服就多。”还有的说:“考试时,答对的题目越多,得分就越高,答对的题目越少,得分就越低,所以答对的题数和得分相关联。”……这一环节的补白,看似浪费了些时间,但实质上是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补白,通过补白,学生对“相关联的量”的理解不言而喻,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2.在学习方法短缺处补白

教学中有些知识学习的方法或问题解决的思路比较独特,学生因缺少相关的经验或方法会感到相对陌生,难以打开思路,不利于科学地处理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很多教师通常按以下的步骤展开:⑴复习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⑵出示例题,带领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⑶分析和解答。这样的教学,看似思路清晰,程序流畅,而事实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方法的感悟是比较浅显的。原因在于:画图法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两个基本能力,一个是根据题目画图的能力,另一个是根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两点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两方面的经验是比较匮乏的。针对这两点,课始可设计如下两个专项练习来对学生短缺的方法和技能进行补白。

⑴根据条件画图并计算: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4米,如果把宽增加3米,长不变,花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

⑵看图(上图)列式并计算。

当然,若把这项补白工作放在平时来做,即在平时教学中关注“数形结合”方法的渗透,就能有效避免上述学习技能方法的短缺。

3.在学生思维困惑处补白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令思维受阻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适当补白,解除学生疑惑,帮助学生铺设“登山”的台阶,打开学生的思维通道,使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补白工作做得特别出色,他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时,创设了大头儿子借助爸爸的领带量沙发长度的情境,将领带对折三次来量,正好量了7个这么长,该怎么描述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呢?

师:把你的答案写在练习纸的背面。(略等片刻)有什么困难?

生:对折几次?

生:对折3次。

(多数学生依然没有动手写答案,还在思索)

师:已经说了对折3次,很多同学还在思考,思考什么?

生:那一节有多长呢?

师:把一根领带对折3次,是把这根领带的长平均分成了几份呢?

(大部分学生说“3份”,有的说“6份”,也有的说“4份”,还有的说“8份”)

师:现在我们也遇到了难题,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生:华老师,能把您的领带借我用一下吗?

师:(一边解开领带一边说)好好好,如果没有领带呢?

生:我把这张纸对折3次后再数有多少个块儿。

师:不可思议,这么好的回答,怎么会没有掌声呢?(学生鼓掌)是呀,很多人已经在尝试了。

教室里安静了一会,立刻有人惊呼:“8份!”其他学生表示认同。

师:(满意地微笑)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呢?

生:沙发是■个领带长。

……

从上述的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到,当学生思维困惑时,华老师及时补白,适当给予思维上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经历豁然开朗。华老师不仅注重学生思维的补白,还注重学生情感的补白,不断激励学生勇往直前,继续探索。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必定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意志得到磨练,兴趣得到培养。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艺术地处理好教学中的“白”,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阙雪雅、徐顺湘,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214433)

猜你喜欢
布白领带对折
论书法的布白
对折十次
打领带的“喵星人”
浅析中国画的虚实关系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浅析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领带的问题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