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2012-04-29 01:19:55王国斌
考试周刊 2012年24期
关键词:语感散文课文

王国斌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有如下体会。

一、寓教于法,教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所以要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具体为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巧用读书方法。即根据不同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二、寓教于活动,让学生好读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应该巧妙地寓教于活动中,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如通过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学生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语言要富于变化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如在教学《山的那边》一文时,为了检查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就充分利用各种评价,让同学自己评价,同学相互评价,老师再评价,在大家给出不同建议后,同学们再来阅读文章,效果显著,这就说明依托各类朗读评价,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和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自主读,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长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通过学校、家长和孩子自身的努力,相信更多的孩子会加入这自主阅读的行列,享受阅读。

四、教师范读,用真情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特别像《黄河颂》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要把握语言特点,“啊、黄河!”就要读出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读出中华民族的摇篮。节奏要显明,声音要洪亮,要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依据教材指导阅读,形成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项基本功,教师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阅读指导。而阅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要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增强学生的语感。

就文体来说,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比如诗歌要“诵读”,让学生用心灵感受诗歌的情感美、音韵美、图画美、结构美;说明文要“细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小说要“赏读”,在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读小说的能力;散文则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不拘泥于一种写作手法,没有墨守成规的形散神不散。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这是贯穿于这一文体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散文而言,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如教朱自清的《春》,应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意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生引向审美阅读的轨道。这样点拨,学生不仅感到春的温暖,而且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更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六、激励学习动机,激发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习兴趣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学习是由外部奖赏和竞争所驱动的,那么将导致他们使用短时的复述策略来集中记忆,以最低程度地满足外部的要求。然而,当学生觉得学习很有兴趣并且很重要的时候,他们更可能使用高水平的学习策略并有更多的认知参与。

出于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作用而学习,比出于学习的兴趣和其中的快乐而学习的个体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学习坚持性更强,并且能运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取得的学习成绩更好。

总之,“教无定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的途径还有很多,我们要积极探索和研究适用于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其阅读兴趣,就会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语感散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