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芮
〔关键词〕 班主任;教学理念;价值
观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4—0033—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在我们生活中越发凸显出它的重要性,社会、家长对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是联系家长与学校、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如果能将这座桥梁建好,那么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三教合一”
“如果在班主任工作中忽视了家长的力量,那么你永远是一条腿在走路。”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家长的育子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需要班主任和家长更加协调融洽、互相信任、互相配合,以更好地解决教育的新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孩子接触最多、同时也是最尊敬的长辈,对孩子的教化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最为深远的,家长并不应该仅仅满足“第一任教师”的定性,在以后也应该注意教育孩子。同时,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学校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班主任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不应仅仅局限于狭隘的学校范围内,更应该积极地走向社会。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财富”时就汲取家长们的智慧,并组织学生去社会大天地中汲取营养,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提高了学生的觉悟,收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二、创新教育形式与教育理念,体现人文精神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们越来越忙,抽不出足够的时间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现在的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改革与过去家长们接受的教育大相径庭,家长即使想关心、教育学生也无从下手,甚至怕起到反作用而听之任之。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在学校表现很好,回家之后却肆无忌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当下丰富的网络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家长利用QQ群“群聊”,给学生家长们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并就此与家长互动,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有必要的时候,我也会登门拜访,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学习、发展问题进行交流,尽可能地体现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体谅、关心学生,用新型的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保持理性思考的头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艘航行中的船,那么教师就是这艘船的船长和舵手,引领着学生们的前进方向。如果教师在遇到问题时慌了手脚,或者采取了不恰当的解决手段,那就极易使这艘船偏离方向,难以到达梦想的彼岸。我在担任班主任的这两年,时刻要求自己保持理性思考的头脑,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绝不偏激地看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不会急躁地、武断地批评学生,而是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四、育人为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面对繁杂的社会现象,孩子棘手的教育问题,家长们的认识水平,落后的教育观念极易使他们对事件本身的认识不够充分、透彻,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科学教育的角度出发,引导我们的家长正确看待这些现象。同时,帮助初中生建构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平时接人待物等细节性的良好习惯,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去注意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先育人后教人的宗旨。
总之,班主任工作细小而繁杂,却又充满了挑战性。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汲取经验、尝试新法,才可能在现代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