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天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高校“教体结合”背景下高水平健美操队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山东省高校培养高水平健美操队伍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教体结合 高水平健美操队 山东省
1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省高校健美操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调查,发现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的建设及实施教体结合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发展对策,为实现高校办高水平健美操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具有高水平健美操运动队试办资格的3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以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包括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及图书馆查阅有关研究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教体结合及高水平运动队等方面的文献资料。(2)访问调查法。实地调研了山东省试办高水平健美操运动队的3所高校,获取相关数据资料。(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2003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水平运动员基本情况的调查
3.1.1 高水平运动员生源情况的调查
通过调查,80名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中有64人来自普通高中,占本研究运动员总数的80%,其次是市县业余体校,为12人,占本研究运动员总数的15%;再次是体工队退役队员为4人,占5%;其中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来自一些体育传统学校,例如济南三中、济南七中和临淄二中。这些运动员的培养恰恰是施行了建立高校自身的一条龙训练体系,贯彻了“教体结合”的指导方针。
3.1.2 高水平运动员参加赛事情况及取得成绩的调查
所调查的三所高校对高水平健美操队的训练都比较重视,但是参加大型比赛的机会非常少。大多数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每年参加一到两次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另一方面从高水平运动员在各大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来看,山东师范大学高水平健美操队的整体成绩明显优于其他高校,但总体参赛的级别较低,全国大运会上成绩并不理想。
3.1.3 高水平运动员学习情况调查
学训双重需要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与校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时间短,基础差已成为公认的现实问题,通过调查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文化课的管理方式通常实行“学分制”,并实施了一些与之配套的措施。这些运动员的专业主要分布在体育类、文科类和管理类,在上课、考试方面都有“打折”政策。但总体水平上运动员仍然认为学习吃力,不能完成或者较好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山东省高校健美操队学训矛盾仍然存在。
3.1.4 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情况调查
通过对山东师范大学高水平健美操队的调查,2003年 ~2010年,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良性发展的趋势,就业率达到100%,在毕业的50人中从事体育专业、或与之相关工作的占53%,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的占42%,仅5%从事非专业的工作。由此可见山东师范大学高水平健美操队在培养运动员的管理体制上是与“教体结合”背景下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相一致的。而其他招收高水平健美操队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稍显逊色。
3.2 教练员基本情况调查
在对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教练员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具有指导高水平健美操队的专职教练员的人数较少,每所高校仅1至2名。教师的学缘结构合理,教练员大都是体育学院毕业的本科或是研究生。但缺乏高水平专项训练经历,这样势必影响教练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教练员专职化程度较低及师资短缺是制约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竞技水平的主要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在“教体结合”背景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水平健美操队表现得较为突出。但在施行“教体结合”的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高校自身条件及基本政策的不同,结果也各不相同。山东省高水平健美操队竞技水平较高的三所高校将高水平竞技运动真正地纳入的教育体制中去,使学校竞技体育回归教育,也正是“教体结合”管理体制的宗旨。(2)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主要的来源是普通高中,学生基本是从中学到大学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学习和训练的人数偏低,需要继续推进“教体结合”体系。(3)高校教练员专职化程度低,师资短缺,高水平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竞赛机制不完善,制约高水平健美操队的竞技水平。
4.2 建议
(1)推进“教体结合”的培养模式。将原有定向的“一条龙”模式发展为不定向与定向并行的“一条龙”培养模式。中小学优秀运动员的招收打破原有区域招生的原则,建立以教育部门管理为主体,在做好高校大学生运动员训练的同时,进行中小学运动员的培养,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共同提高。制定长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长远的训练计划,使各级教练员培养运动员有盼头,从而出成绩。
(2)建立科学完善的招生机制。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联合制定出统一的招生录取条件,运动成绩与文化成绩都必须达到录取的相关规定方可录取,使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从生源上解决“学训矛盾”,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3)建立一支承担“教体结合”任务的骨干教练员队伍。建立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制度是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山东省高校也应该将教练员的岗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以竞技水平较高的学校为基地,定期指导、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逐渐实施教练员的专职化。教育系统应与体育系统加强合作,不仅要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同时也要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立科研小组,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4)改革现有高校健美操竞赛的模式,完善竞赛体系。山东省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管理部门首先应根据现有的竞赛体系制定出一套符合高校健美操运动发展的竞赛制度以促进整个山东省高校竞技健美操的发展;丰富高校健美操竞赛形式,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每年联合举办一些赛事;给高校高水平健美操队创造条件多参加体育系统举办的比赛,已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