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苏南家族教育方法及其心理学探析

2012-04-29 00:44齐越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6期
关键词:近代苏南

齐越

摘要近代时期,苏南地区人才辈出,与这一带家族的教育方法不无关系。它们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了因材施教、习业、鼓励赞赏、启发诱导等有别于当时应举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其背后则包含了注重个性差异、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实施有意义教学等丰富和深刻的心理学原理。通过对这些教育方法的心理学探析,可以加深对苏南教育和文化的理解,也为我国当今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近代;苏南;心理学分析

近代苏南人才辈出,在历史的发展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人才的出现除却历史、地域和政治的影响,苏南特有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析这些特色的教育方法不失为一个有趣的研究。

一、近代苏南家族主要教育方法

近代苏南家族教育的教育方法丰富多样,以下几种是较为常见的。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倡行的一种著名教育方法。孔子指出,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苏南家族在教育子弟时便行之有效地采用了这一方法。

譬如,无锡荡口华翼伦教子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华蘅芳少时即嗜数学,且颇有天赋,家中所藏算学书籍,14岁时已读不少。其中有一种明人程大位所著《算法统宗》残本,集宋元以来数学之大成,他竟然几天就读完,并能照其原理运算了。华翼纶见此,不仅未以有碍于科举功名而阻止其子,还特地聘请邑中精于数学的邹敬甫为之讲授、指导。近代不少苏南家族的训规也体现了这种教育方法。如吴县皋庑吴氏《义庄规条》(光绪五年)规定:“族中子弟成丁之后,或读书上进,或习业谋生,各父兄当因材而教。” 其中“读书上进”指的是科举考试,“习业谋生”指的是学徒经商,在此时科举已不是独木桥,而仅仅是“因材而教”的选择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苏南家族的因材施教与孔子有着明显不同的时代特点。如孔子几乎不进行自然科学的教育,而苏南家族因材施教的范畴则要宽广的多;孔子的教育只是精英教育,而苏南家族教育则将“习业谋生”与“读书上进”并列作为“因材而教”的选择,从而走向了民众教育,等等。这种“因材而教”的含义已超出了教育方法论的概念范畴,具有了社会变革的性质。

2.组织习业

习业教育是一种有着鲜明时代特点的教育方法。在古代并无工商习业,进入清代,江南民间工商业兴起,习业教育得以出现和推广。近代苏南家族子弟“习业”的风气很盛,相当普遍。除上文提到的吴县皋庑吴氏家族外,无锡荣氏、武进盛氏、吴县潘氏、川沙张氏及陆氏等许多家族的家训和义庄规条都有相关的规定。各个家族都设有专门的习业给贴,以资助习业的子弟,这些从各种家族规条中都可以了解到。比如,吴县大阜潘氏松麟庄《增定规条》(同治七年)规定:从习业开始、进店铺签订“关书”到习业已成,分别给钱以“备置铺陈”、报给“关书费”或习成后再给钱“示鼓励”。这三种贴补即所谓“铺陈费”、“关书费”和“习成(鼓励)费”。武进盛氏拙园义庄规条无关书费,但有铺陈费和习成费。

清代的无锡荣氏是个商业家族,该族子弟赴沪习业、相延成俗,是其家族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荣德生在通顺钱庄习业一年多,“学算法,包括除法、乘法、飞归法、开方、积算、推钱等”,又学习一些诸如“收钱收银、入批水、南北公估”,及算写记账、出票格式等实际操作。他曾经回忆到:“余之一生事业,得力在此时。”

资助子弟习业在民国年间更为普遍,有些家族直接设立习艺所或学校。民国二年(1913)川沙县张陆同本堂义庄创办的“习艺所”即是一例。民国八年(1919)荣德生创办的“公益工商中学”更是典型例子,校内设一些工场,“以备工本科学生之实习”;设银行及商店,“以备商本科生之实习。”

3.启发诱导

启发式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教育方法,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杰出的教育家把此方法运用到传道授业当中。近代苏南各家族也把其视为一种主要教育方法。

无锡人、钱钟书的伯祖钱熙元的启发式非常有名,比孔子的启发式又多了鼓励独立思考的价值。钱熙元教两个侄子史论,就是典型之例。他常常鼓励侄子们独力思考、提出独到见解。有一次他教二侄写《萧何荐韩信论》,写完之后,钱熙元给他们作了批改、讲评:“作文须寻题间,读书贵有特识。如此论,要知(萧)何动汉王,实在一追。且安知(韩)信之亡,非(萧)何因屡言不用,故使之,而故追之?不荐之荐,更深于荐。” 钱基博、钱基厚兄弟评价道“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形势之宜,其意断可识矣。此余兄弟当日得之仲父,即后粗辩事理,不轻俯仰随人,亦自少时学作史论、独抒己见来也。”

钱穆的父亲钱承沛教子也是如此。钱穆曾回忆:“先父似从不作正面教诲语,多作侧面启发语”。他在给儿子钱挚、钱穆教史论时,也启发他们“读书当知言外意”,与钱熙元教二侄有异曲同工之妙。

4.指导自学

一个好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需善于教会学生学习。而指导学生自学也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

比如,钱基成是钱基博、钱基厚两位弟弟经史文学的业师,但他又对西方科学技术十分敏感,在少时就“治重力、汽机之学,匪能深造自有得,开当日风气之先。卒以条对汽学见赏于攸县学使龙湛霖”,成为十分好学的学生。钱基成的这种科学修养就是自学的结果。钱基博、钱基厚兄弟也在父亲要求下,关注时务和报纸。他们于是读《申报》、并作针对报评的论课,由此而接触了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并“从此对于生物学,自然科学发生兴趣”。后来的“向母亲要钱,到书铺买到《笔算数学》、《代数备旨》、《几何备旨》四种”、“瞒着父兄,取家中藏的经史,到书铺去换取上海制造局出版各种物理、化学书看”等举动,也是这一系列事情的延续,亦即所谓“无师自通”。显然,钱氏子弟的注重自学,是父母、长辈引导与支持的结果。

无锡城中钱氏的这种引导、支持子弟自学,在近代苏南十分普遍。

5.赞赏讽喻

赞赏讽喻类似于今天的“赏识”或“强化教育”方法,以不伤害儿童自尊,增强儿童的自信为前提进行的一种教育方法。这在当时体罚泛滥,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赞赏讽喻这一教育方法为苏南家族所广泛运用,流传着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无锡七房桥钱氏,其所聘塾师教法严苛,小钱穆离室小解也遭重击手心十掌,致使其多次因内急而尿裤子。而钱穆父亲来塾,却对儿子将“没”字巧作“如人落水,没头颠倒”之解,大加赞赏,令小钱穆自信心大增,而塾师也从此以“聪慧”视之。他还借“桥”字换部首成“骄”字,对钱穆偶露之骄气进行讽喻、加以批评。直到耄耋之年,钱穆仍能记得父亲的这一特殊教育方法。

无锡薛氏家族也有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子女的佳话。据薛福成回忆,他的母亲顾氏往往采用旁敲侧击、委婉讽喻的方法教育他,“为言某能读书,身享令名、荣及父母,某不能读书,污贱危辱、濒于死亡”,令儿子闻之而“耸听汗下,罔敢自逸。故督责非甚严,而所学或倍常程”。从薛福成自述的“所学或倍常程”效果看,他母亲的讽喻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二、对教育方法的心理学分析

上述近代苏南家族常用的教育方法,之所以能取得诸多积极的效果,与其教育方法能自发切合以下心理科学原理有关。

1.尊重受教育对象心理差异的原理

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体的心理差异,也叫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别。它是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所形成的一贯的、持续的个体心理特点。近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人类个体除了在性别、人格上存在着不同,在认知的三个维度上(即一般认知能力、专门领域知识和认知风格等维度)的也存在着差异,这些个体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因人而以异。近代苏南家族的因材施教方法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如华蘅芳成为近代数学家、荣宗敬与荣德生兄弟成为实业巨子,就都与父辈顺应其个人兴趣和能力特点而没有逼迫他们盲目走科举之路有关。

猜你喜欢
近代苏南
苏南年俗亦动人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观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觉醒者的悲哀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橡皮人阿九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论近代中国社会婚姻道德的嬗变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