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爆发的次贷危机以至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直到最近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让人们心中只有发展中国家才会出现债务危机的印象轰然坍塌。“财政为庶政之母”,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及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刻变革中。究竟是何动力驱使债务危机的发生?中国能否处理好当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政府债务危机如何解决?
一、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
中国政府1979年重新启用国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国债运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2003年,国债余额占我国GDP比重开始下降。2007年,由于全球规模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债规模再次迅速扩大。到2007年底,我国国债余额46503亿元,占我国GDP的比重到达18.86%,比1990年的4.47%高出很多。总体来说,国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
注: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GDP,国债依存度=国债发行额/财政收入,赤字率=财政赤字/GDP。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这一指标从没有超过20%,不仅大大低于国际标准,也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为国际上一般认为这一比率不应超过60%。例如,《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就规定,欧盟成员国的国债相对规模不得超过60%。从赤字率这一指标来看,我国也是比较低的,不超过3%。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盟成员国这赤字率的上限为3%。从1990—2011年期间,国债依存度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2007年更是高达47.38%。那么,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国债负担率和赤字率较低而国债依存度较高的现象呢?这主要是由我国财力集中度较低所决定的。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财力集中度显著高于我国,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西方国家一般为30%—50%,而我国财力集中度一直较低,虽然一直上升,但2007年也仅为20.8%。在财政支出这一方面也是如此。2007年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为20%,而美国同期为32%,并且美国在OECD国家中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国债计算过程中,若B代表国债余额,i代表国债的名义利率,π代表通货膨胀率,r代表实际利率,实际利率,r=i-π,P为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z为基本赤字率(作为GDP的一个比率),b为债务负担率,y是Y的增长率。
因b=B/PY, 故db=d(B/PY)db=d(B/PY)=dB/PY-b(π+y) (1)
假设政府仅仅通过发行国债这一种方式弥补财政赤字,那么一年内国债余额的增加额就等于当年的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又等于基本赤字(用zPY表示)加上国债的利息支出(等于国债余额乘以由(4)式可以看出,国债负担率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实际利率、经济增长率、基本赤字率,更简单的说,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率对比和基本赤字率。由4式容易看出,基本赤字是决定债务负担率的基本因素,而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率是影响债务负担率的重要因素,当年付息的实际利率与债务负担率正相关,经济增长率和债务负担率负相关,只要当年存在需要付息的国债余额,当实际利率大于经济增长率(r>y)时,即使当年预算平衡,债务负担率也会上升。假定未偿的政府债务总额D定义为国债余额和基础货币量之和。一般认为,当年的财政赤字等于(未偿)政府债务的增加额(国债发行额加基础货币发行额)。令i表示非货币的国债征收利息税后的名义利率,令H代表基础货币(不付息的国债),D表示未偿政府债务总额(包括付息和货币的国债)。X代表名义基本赤字,容易得出财政赤字dD的表达式:
同时假设x是基本赤字占名义国内生产总值Y的比例,即X=xY,d是未偿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即d=D/Y;我们又假设r是未偿债务占政府债务总额的比例,那么λ=(D-H)/D。将(5)式两边同时除以D,可以得到:
假设名义GDP增长率为n,那么政府未偿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是:
根据公式(8),选取我国1998年的数据分析,基本赤字占GDP的比例为2.5%,未偿债务占GDP的比重为50%(其中国债占10%,基础货币占40%),国债平均名义利率为6%,GDP的增长率为8%,国债占政府债务总额的比重为25%。将上述数字代入(8),我们容易得到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D/Y)每年将下降1.7个百分点,如果1998年这样的数据保持下去,那么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非但不会上升,反而会有所下降。这是不明智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包括国债和货币在内的政府债务及其他金融资产占GDP的比重会有上升的趋势。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不但不是好事,反而可能不利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8)式表明,多种因素可能造成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下降,比如基本赤字减少、国债实际利率降低、经济增长率提高,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国债占整个政府债务r过小,我国r仅为25%左右,而美国同一比重却高达86%。如何提高r,政府根据宏观形势发行国债并将一部分国债货币化是合理的选择。
三、政府债务占GDP的均衡状态
进一步把未偿债务余额除价格指数p,则政府债务余额的实际量(D/p),对其进行全微分,可以得到:
假设Y是实际产出,而g为实际总产出增长率,x、d和h分别为X、D和H占GDP的比重。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变化d(D/pY)进行全微分可得:
如果△d>0,那么政府债务占名义GDP的比重将增加,如果△d<0,那么该比重将下降,如果△d=0,则该比重会保持不变。继续分析式(11)各项:(r+π)h这一项表示政府由于拥有货币发行权而获得的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对△d的影响,政府通过发行货币征收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越多,d的增长率就越慢(或降低速度就越快)。通常情况下,如果国债余额的实际利率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率(r>g),且基本赤字即使政府发行货币也无法完全弥补,则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就会不断增加(即△d>0),这种政府债务就是不可持续的,也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否则,政府债务规模就是可持续的,不会引发政府债务危机。
通过以上论证可知,只要△d不等于0,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就会变化,那么这个比重是否会无限制的增长下去,还是停留在某一个数值上呢?将(8)式进一步变换,将i=r+π及n=g+π(名义增长率等于实际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代入(8)式得到:△d/d=x/d+[rλ-π(1-λ)]-g ,(13),其中[rλ-π(1-λ)]-g表示政府债务的平均利率,记为r1,它是国债实际利率按其所占比例λ加权,与基础货币的实际利率(π)按其所占比例(1-λ)加权后的两者求和。求d的稳态均衡值,我们令△d/d=0来计算d的均衡值,得到d1:d1=x/(g-r1)(14)利用(14)式,进一步把(1.13)式改写为:△d=(g-r1)(d1-d) (15),由(15)式我们不难看出,只要(g-r1)为正值,d就会朝着d1的方向移动,直至达到均衡值;当(g-r1)为负值,d就会朝着背离d1的方向移动。前者是稳定的,而后者是不稳定的。总之,我国政府债务很安全,不会有评级下调的风险,利率负担并不重,政府债务不会无限制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0.9.
[2]王旭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理论与中国经验[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年版.
[3]闫屹.王佳玺.欧洲债务危机与拉美债务危机的比较与借鉴[J].河北金融,2010(11).
作者简介:毛羽丰(1984.06—),男,回族,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