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内容多,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在短期内复习巩固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众多数学教师关心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提出几点建议。
1.注重“双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够,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大量地进行题目训练使学生“悟”出某些道理。结果却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在中考时造成失分。我们一直强调抓基础,但总是抓得不实、不牢。其实近几年来中考命题事实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中的基本常规题目占整份试卷题量的80%左右,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择题往往具有迷惑性,有的选择题就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错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就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有误。事实上,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更严了,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由于试题量大,解题速度慢的考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解题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还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题方法的训练。
2.教会学生掌握复习策略,增强复习效果。
2.1教会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千万不能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应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便不易忘记。
2.2精选精练反思提高。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而且要追求做题的质量。要精选精做,讲求效果。对于老师精心组合的题、自己平时害怕的题、容易出错的题要精做,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回忆,从中悟出规律来。有所思,有所悟,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便能悟出道理、悟出规律、悟出灵感。
2.3建备忘录。让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典型题解、疑难、易错和易忘问题,以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等,随时记录,以便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解决。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会使自己的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
2.4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在中考数学复习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不要只顾解题,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及时总结。
可以做完试卷后一起总结,也可以做完一道特别是做完那种你感到很有收获的题后就停笔先总结一下。总结什么呢?可以是某道题的某一环节,可以是由此推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可以是某道题和以前做过的某些题在解题思路或者方法上的类比、异同,可以是某道题的解题方法很独特、很经典,等等。所以,复习中的做题千万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学会联想,学会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会总结。
4.注重试卷讲评质量。
首先,每次测试后,对小题的难度、整卷难度要做定量分析,找出不同学生的答题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对错误的较为普遍和典型的题目要进行定性分析,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因素导致的错误,等等,找出共性原因,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其次,在定理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讲评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同时注意讲评的交互性。
5.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分不开的,当学生对学习感到盲从时,我及时地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有不少学生以为学数学就是多做习题,习题做多了数学就学好了,我告诉他们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学习数学就是培养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正确迅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做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这些能力,所以盲目地做题难以见效。有些同学运算不熟练,不能迅速地得出正确的结果,甚至经常出差错,他们归因于粗心。我告诉他们这实质上不是粗心,而是能力上的缺陷,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解题时只是依样画葫芦,不注意逻辑性,不会推理,不懂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来是变难为易了,但是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多动脑筋、多想、多问、多练习,解题之后要反思,从六个方面进行:①思因果;②思规律;③思多解;④思变通;⑤思归类;⑥思错误。做了题目之后要回想一下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后碰到这类题目应该怎么做,为今后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打好基础。另外为了正确掌握概念,加深理解及时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多问三个“什么”: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有什么”,搞清“是什么”,才能了解概念,不至于鱼目混珠,张冠李戴;追问“为什么”才能加深理解深入下去;想想还“有什么”,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掘隐含条件和新的问题。做到这些,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训练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