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2-04-29 21:25刘春香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9期
关键词:政策扶持

[摘 要]海洋高技术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是未来宁波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论文在对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其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支撑配套 竞争合作 政策扶持

一、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以来,宁波市坚持把海洋高技术产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摆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科技创新重点支持范围,海洋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据测算,2005-2010年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约25%,到2010年底海洋高技术产业产值约136亿元。

2.优势领域逐步显现

(1)海洋高技术装备产业,主要体现在高端船舶生产领域,全市共有造船企业和船舶修造企业65家,制造能力达500万载重吨,拥有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等一批造船骨干企业;船舶品种已经发展到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的多用途船。(2)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产业,海洋生物育种领域,初步形成以宁波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和宁波大学生命学院为核心的种苗繁育体系,可规模化繁育的海洋生物品种达30种,拥有海洋生物育种企业196家;海水健康养殖领域,全市海水养殖面积54.2万亩,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57.4%;养殖池塘底充氧技术、复合生态养殖系统等增养殖新模式和技术逐步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逐步建立。(3)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产业,目前全市共有海洋生物制品企业20余家,部分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和经营,如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鱼蛋白胨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浙江万联药业有限公司的鱼油降脂丸、角鲨烯等海洋药物在全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4)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沿海大中型企业开始大规模采用海水冷却,全市年海水冷却利用量已超过70亿吨;杭州湾新区、象山等地海水淡化试点工程正在积极筹划中。

3.技术支撑力量增强

主要表现在:技术合作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海专业、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主体的海洋科研与技术开发体系。建有宁波大学生命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等海洋科研机构,拥有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产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员已达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达总数15%以上;关键技术成果取得突破,在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产业以及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产业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15项,市科技进步奖35项,专利授权30余项。

4.龙头企业不断涌现

(1)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产业,在海洋生物育种领域,以象山水产苗种引进繁育中心、宁海得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为代表,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实现大规模育种;海水健康养殖领域,以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徐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在海水饵料、科技养殖等方面拥有优势;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以象山南方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宁波飞日水产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在低值鱼深加工方面成果突出;(2)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制品产业,以浙江万联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在蛋白胨、角鲨烯胶丸等取得突破;以宁波超星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宁波海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海洋功能食品产业,在海洋调味料和海洋功能型添加剂方面达到了同类领先水平;(3)海洋高技术装备产业,主要在高技术船舶生产领域,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和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为代表,前者实现了海洋工程船生产的突破,后者成功开发了Ⅱ类化学品船。

5.产业基地逐步形成

在海水健康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和高技术船舶生产方面,已初步形成基地和产业互动发展良性局面。海水健康养殖方面,各县(市)、区先后建立了浅海、滩涂、池塘等集中连片的专业化养殖基地,全市“一湾两港”(象山港、石浦港、三门湾)综合性海水养殖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已初具规模,特色化、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海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石浦水产品加工区成为国家首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象山也获得了“中国水产食品加工基地”称号;在高技术船舶生产方面,从北仑到象山港两岸以及象山石浦、鹤浦、高塘等地,形成修船、造船、配套、交易的完善配套产业体系。

二、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规模有待扩大

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产业明显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短等问题。如海洋生物育种产业,近200家企业中,年销售100万元以上的不足30家,企业平均产值不到30万元,产业链条短,不少品种难以规模化和产业化。又如海洋医药产业,目前产业产值低,规模小,本地企业很难找到相关配套企业,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产业化水平难以提高。

2.产业支撑配套体系尚不完善

宁波市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体系尚不健全。首先,财政资金支持不够,各级政府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投入力度较小。其次,海洋高技术人才支撑缺乏,尚未制定引进海洋高技术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第三,相关统计体系缺乏,海洋高技术乃至海洋经济数据只能通过估算取得;最后,海洋经济主管部门缺位,海洋产业分块管理为主,部门之间协调不够。

3.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宁波市现有的海洋科研机构级别较低,以宁波市级为主,尚没有国家级机构,科研机构整合不够,科研创新力量比较分散,各机构之间内部竞争关系明显,合作力度不够,科研整体实力相对不足。同时,科研机构缺乏海洋科研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难以承担高水平、高层次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近年来虽然宁波市在部分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但同大连、厦门、青岛等海洋经济较发达城市相比,宁波市科研机构的数量和级别、科研成果总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

三、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和趋势

1.产业发展地位进一步突出

海洋高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把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重中之重。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纷纷提出各自的海洋开发计划。从国内看,沿海各省市北至京津鲁辽,南到闽粤桂,掀起了海洋经济竞争大潮,都把海洋高技术发展作为未来战略重点。可以预见,海洋高技术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世界各国围绕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竞争态势将进一步加剧。

2.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科技兴海”战略以来,海洋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超前部署的全国五大重点战略领域之一。当前我国海洋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正处于成长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正从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向海洋高技术产业化与传统海洋产业改造相结合的状态发展。“十二五”时期,预计国家将在规划引导、资金投入、重大专项等方面给予海洋高技术创新扶持,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3.创新推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每一轮国际金融危机都催生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当前海洋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呈加速态势,技术升级周期不断缩短,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不断催生新兴的海洋产业业态,海洋高技术产业进入了更加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时期。今后一段时期海洋高技术产业有望在以下领域取得技术性突破:海洋环境观测、海洋油气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潜水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和特种船舶研制等。

4.国内外竞争合作并存

随着产业的发展,海洋高技术领域日益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和热点,产业转移和跨国技术联盟成为强化竞争的重要手段,联合开发和协同合作逐步普遍。如欧盟和北美各国开始按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对重大海洋科技项目进行分工合作,并采取统一行动,一致对外;国内沿海各省市在国家批准山东、浙江和广东成为海洋经济示范区后,围绕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合中发展”将成为未来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常态。

四、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

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到2015年形成20家以上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力、核心竞争力、规模影响力的海洋高技术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海洋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元左右。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高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修复中的运用逐步加强,生态型和环保型高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海洋高技术产业在宁波海洋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显著增强。

2.产业集群基本成型

沿海四大产业基地基本建成,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空间布局基本合理,到2015年基地内产值达海洋高技术产值的80%以上。初步形成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高技术装备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海洋高技术产业群,产业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创新转化能力明显增强

在高等院校基本建成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海洋学科体系,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海洋信息等优势学科走在全国前列;建成5-7个省级以上海洋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一批海洋高技术企业孵化器和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高技术装备产业等重点领域产业化平台,实现海洋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步推进。海洋科教创新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五、宁波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

1.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创新、研究开发、产业联动、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议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下设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办公室,以协调涉海各部门关系及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活动,组织海洋高技术产业相关项目的实施。

2.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积极构造宽松的政策平台,研究制定鼓励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突出对海洋高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引进扶持政策,制定和完善促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结构性税收减免措施。强化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优先保障产业发展水、电需求,优先安排项目用地、用海指标,依法划拨海洋环保、防灾减灾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海用地。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对属于海洋高技术项目在立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实行专人专门协调,营造绿色通道,及时帮助解决。

3.加大国内外招商力度

紧紧抓住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机遇,不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工作力度,把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作为招商工作重点,集中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大集团公司总部。推进大项目招商,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引进一批牵动力强、有影响、有规模、高科技、环保型的大项目。做好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督促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完善招商工作责任制,实行各部门及县(市)区招商引资考评制,做好项目跟踪制,对重大项目建设进行动态监测制,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工作水平。

4.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统筹涉海高校院所的研究力量,形成海洋高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合力。以人才为核心,依托高校院所、海洋创新基地,在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基础上,加强已有人才的培养提升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引导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新型联合体,共同推进海洋高技术的研究和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形成内外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外资技术扩散与湖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武汉光通信产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6(1),67-73

[2]李芳芳,栾维新.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1),74-77

[3]刘洪滨,刘康,焦桂英.建设青岛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研究[J].海洋科学,2006(12),65-68

[4]孙洪,李永祺.中国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86-89

[5]孙健,林漫.利用金融创新促进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J].财经研究,2001(12),56-62

[6]张耀光,胡新华,高辛萍.我国海洋经济高新技术的“瓶颈”制约及对策[J].人文地理,2002(3),90-92,25

作者简介:刘春香(1977—),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政策扶持
现阶段我国食品出口贸易问题的思考
高铁经济效应对于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及其启示
江西航空旅游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浅析会昌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析会昌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依托农家书屋提高全民阅读积极性
地方政府助力小微企业众筹融资扶持性政策的路径研究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对东营市2015年棉花种植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