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莉
如何让每位学生都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语文交流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课堂存在着教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学生独立操作多、互助合作活动少的现象。教师对“人”的关注不够,轻情感倾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轻自主学习;重传授和学生独立操作,轻合作学习……反思存在的这些问题,意味着我们面临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如何把语文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有效而实用的解决方法,只有加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设置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课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在平时教学或公开课上,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组建语文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上中下三个层次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下层学生,中下层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民主推选每组的组长,落实组长职责。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在分组时,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活跃小组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如我任教的两个班各有60人左右,我按上述的标准各分成小组,多的6人一组,少的4人一组,组长由学生自己推选。
其次,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重点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最后,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在设置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时,我力求趋于合理化,使每个学习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保持相对均衡,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与待优生,男女生比例搭配相对平衡。这样建组的好处是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小组里学生间能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小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学生自己可以本着自愿的原则作适当调整参加各自小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小组组建后,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我会在一学期内变动2—3次,及时从人员结构上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巧,提高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课堂会出现混乱局面。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以提高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育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敢于发言、主动提问;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思考;回答问题简洁有条理,及时记录别人的发言要点,等等。讨论时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进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都会不断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付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知无不言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巧妙调控引导,充分发挥合作潜能。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为什么呢?因为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由教师引导解决。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代表老师完全放手。教师一定要参与其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全程调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游离主题时,要给予适当引导;在学生困惑不解时,要给予适当点拨。只有这样,在调控中,教师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排除干扰,减少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合作探究的效果。比如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服从小组的领导。(2)引导学生学会修正和保留意见,自己错了不要羞于承认,并且要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见解。(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每个小组进行反思,如这一次合作,我们找到了多少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理解了这个问题,是否都赞同这个观点,还提出了哪些有创意的问题……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四、激励评价,共同发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遇到种种问题,毕竟学生是有差异的。我在评价时,坚持“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原则。在个体方面,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达到的都给予表扬,给予肯定。在群体方面,我采用积分制的形式,及时表扬合作成功的小组,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引导学生真诚地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激励,互相欣赏,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激励评价,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改正自身的错误,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从而更加热爱合作。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得到培养,合作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增加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减轻学习压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现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的全面进步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