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虹?唐郁生
摘?要:以电子背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长期有效开展, 作为培养电子类大学生动手能力、化学创新能力的突破口,着重解决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形式、硬件平台、 软件平台、 活动内容及要求。经过十年的实践, 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电子背景?大学生?化学创新能力?课外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82-02
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我校与其他工科院校一样曾停止化学课程的教学,现在又恢复了化学课程的教学,但课时不多,尤其是实验课时更少,导致我校工科非化学专业大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与区内外兄弟院校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与国内同类大学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目前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世纪末,教育部确定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开展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重视工科非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就是说,不仅化学专业的学生要重视化学素质和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科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也要重视化学素质和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校从2003年开始对重视大学生化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化学竞赛训练基地和网站,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电子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考试改革及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条例、措施等管理文件,但我校在电子背景大学生化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上一直未能有所突破。虽然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考试及实验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上有所改进,但由于覆盖面太小,收效甚微。而我校的大学生化学创新课外科技活动也一直处于应赛的状态,即有赛事时才进行选拔、组队、集训、参赛等,赛事结束后,活动也就结束了。这就造成了化学创新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缺乏延续性、学生参与面小、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为此,我们通过教改课题的立项研究与实践,将电子背景大学生化学创新课外科技活动的长期开展作为目标,建立了一种能使化学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其中的、课外科技活动持续开展的有效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以实际成效验证了该运行模式的有效性。
1基本内容
1.1创建了化学创新实践运行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一个基地”、在“一个平台”上、在“多方支持”下开展化学创新课外科技活动。所谓“一个基地”,即是将对化学感兴趣的电子背景大学生吸引到化学创新基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组成化学创新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一个平台”是指为提供包括活动经费、场地、设备、耗材及指导教师的物质基础条件;“多方支持”是学校的相关部门、学院、实验室等给予包括活动经费、场地、设备、耗材及指导教师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1.2 化学创新实践保障机制、内部激励机制
(1)制定了化学创新基地章程、管理制度,每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修订。
(2)落实了经费保障来源主要是通过申请教务处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实验立项和竞赛立项,获得专项经费及学院科技活动经费拨款,学院实验室提供常规仪器设备使用。
(3)在学院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基础上建立化学创新基地,并配有专职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和指导;课外指导教师则主要来自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骨干教师。
(4)在学校建立化学创新网站。学生通过网站下载化学创新资料,报名参加各类化学创新活动,了解化学创新活动情况、找指导老师答疑、交流化学创新心得等。
(5)化学创新基地活动。
化学创新基地活动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
①日常活动。化学创新基地每学期定期开展理论讲座,在电子背景大学生中进行化学创新思维、绿色化学教育,开展“电子与化学”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活动如:“电子与化学”技能训练活动、“电子与化学”课外科技活动、“电子与化学”社会实践活动等,采用“官教兵”(一名教师指导4名学生)、“兵教兵”(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其中以“兵教兵”为主。
②专题培训。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参与科研项目,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挑战杯项目和毕业设计制作等。
③承办和参加各种化学赛事。如承办学校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在电子背景大学生中选拔、培训、组队参加广西一年一届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论文及设计竞赛和二年一届的广西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④阶段总结。化学创新基地对各项活动,均要求有策划、过程、总结等文字记录并将活动资料归档,使基地活动做到有序、规范,培养学生严谨、踏实、求实的学习、工作作风。基地的各项活动主要由基地的骨干成员进行组织、策划。即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创新技能,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指导教师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化学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经过十年对电子背景大学生进行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标志性成效:
(1)从2003年开始,我校电子背景大学生参加每年一届广西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论文竞赛、两年一届广西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均获奖,尤其是近三年共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0项,而在2003年以前,电子背景大学生从未获过化学类竞赛奖。
(2)指导电子背景学生申报完成与化学有关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项,项目结题成绩优良达80%。
(3)指导学生撰写发表中文核心论文35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16名学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2建议
通过十年对电子背景大学生进行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电子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入手是目前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若要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必须得到学校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学院等多个部门的共识及大力支持,有了他们的支持,也就有了活动经费的保障;其次必须有某个教学实体(如学院的某个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心等)作为依托。这样就可保证日常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所需的场地、器材及师资等条件;除此之外还应建立相应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及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并将日常活动与各项赛事有机结合等。有了经费、场地、仪器、师资及社团组织的保证,才能将大学生课外化学创新科技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其中。
为了使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得更加深入,我校建立创新学分,学生参赛获奖、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均可以计算创新学分来代替专业任选课学分,大学生的参赛作品、获奖项目还可以纳入本科教学的毕业设计之中,由该参赛组成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
3结语
对于具有电子背景的大学生化学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仍将继续研究探索、继续努力,使电子类大学生化学创新实践科技活动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并不断取得更好地成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本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