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类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2012-04-29 18:37陈科宇李小华
时代金融 2012年26期
关键词:医科财务预算预算编制

陈科宇 李小华

【摘要】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内部工作的核心环节。本文从医科类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分析了此类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医科类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展开对策思考,以期促进医科类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医科类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对策

医科类高校预算是医科类高校对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调控和监管,以便有效协调办学活动,确保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顺利达成。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财务状况和发展的能力。医科类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到学校医学性质的特点,全方位调动高校内部各部门的财经积极性,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高速、稳健地发展。

一、医科类高校预算管理特点

(一)医科类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的预算主体,编制预算必须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

不允许出现赤字预算,拨款不足的情况必须通过自筹资金予以弥补。财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医科类高校收入渠道多,资金量大

资金收入除了与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包括财政拨款、学费收入、计划外各层次办学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等外,此外还包括附属医疗机构上缴收入、医疗科研机构对外开展的有偿服务收入等。预算管理重点要加强资金调度控制、避免资金使用出现分散性和无计划性。

(三)医科类高校应将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由于医科类高校一般拥有临床医院等附属医疗、科研机构,若附属机构属于非独立核算经营主体,则其各项收支也必须纳入高校预算系统统一管理。

(四)医科类高校预算严格实行各级各类预算分类管理

医科类高校除学校本级预算外,还包括附属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后勤产业集团等部门预算,具有预算层级多,执行会计制度不同,管理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建立预算资金和财务收支状况的分类预算管理体系,对本级预算和附属医疗机构等预算具有有效约束性。预算安排需要能够充分反映各项资金活动和财务收支状况,明确各级预算单位经济责任。

(五)医科类高校培养对象具有特殊性

医学类学生需要大量进行临床训练和实验,在教学和实验中,实验动物、试剂材料消耗大,医疗研究设备购置多且更新换代快,后期学生实习、见习期长,费用高,学生人均培养经费投入高出一般院校。在预算编制经费时,医科类高校对教学、科研和实习等经费有所偏重,普遍高于一般院校定额标准。

二、医科类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预算编制问题

目前,医科类高校预算编制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由于医科类高校普遍拥有附属医疗机构、后勤产业集团等部门,其所执行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与高校本部有所不同。在预算编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来源及安排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预算编制欠缺科学性。二是预算编制收支安排不准确。在编制预算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对附属医疗机构的具体收入、支出数字模糊不准确。预算编制应当囊括高校全部收支,包括二级预算部门。但许多医科类院校由于附属医疗单位较多,导致这些二级法人单位通过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往往没有全部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中,资金体外循环现象大量存在,脱离了高校预算的监督管理。

(二)缺乏对预算执行考核问效

很多高校在财务预算下达之后,未能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实行及时有效的跟踪、监控以及绩效考核,不利于预算的控制和执行,各部门经费有没有花在刀刃上。二级学院或者附属医疗单位负责人,自我为主安排资金,使部门预算执行偏离计划的轨道,导致预算执行有章不循,使部门预算成为摆设。这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预算管理缺乏合理的预算考评制度。高校的财务预算明显出现执行“弱化”的现象,年初争预算、年中加预算、年末超预算的现象经常发生,追加预算频繁出现,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三)预算调控不到位

部分医科类高校由于附属医疗单位及合作医疗办学情况较多,导致预算管理难,预算弹性大,预算经费指标的挪用及超支情况严重,缺乏系统的预算调配,预算结果与预算编制大相径庭。甚至有些部门因为年底预算经费有结余,为保证下一个预算期的预算指标不被学校削减而故意浪费。许多医科类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只注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对预算下达后的执行情况和进度缺乏调控,使预算运行效果大打折扣。

(四)财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从目前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医科类高校多重视临床教学、医疗实验研究和对附属医院的运营,甚至有的医科高校领导认为财务部门的工作仅仅是报账而已,不重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对人员队伍的配置和教育相对弱化,导致医科类高校财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在预算管理中,高校作为一级预算主体,其预算编制均由学校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财务从业人员的整理素质不高,对预算编制客体的了解知之甚少,与预算编制客体之间缺乏沟通、了解,使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大打折扣。

三、医科类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策思考

(一)提高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

医科类高校在实际编制预算中,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一方面要认识到高校与附属医疗科研机构、后勤产业集团等多种财务制度及会计核算方法并存的局面,做好科学、合理的财经衔接工作;此外,还要对高校各部门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准确、全面掌握,将二级法人单位通过多渠道创收的收入和相应的支出全部纳入到学校综合预算中,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进而大大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二)加强预算考核问效

医科类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年度预算执行考核问效制度,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预算考核量化指标。考核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当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分析预算数与执行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总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政府层面建立部门预算绩效评估机制,为高校预算经费绩效评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医科类高校内部要建立和完善预算评价问效机制,对预算的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同时也要对执行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保证预算执行效果,促进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预算调控激励机制

医科类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各二级学院和附属医院的考核,制定相应的调控奖惩措施。对积极增收节支、将各项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学院及附属单位,在考核中加分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隐瞒收入、虚增支出等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情况差的二级学院和附属单位给予处分,如警告批评、取消评优资格、在下年度部门预算指标中削减额度等。通过奖惩与调控的结合,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高校内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预算管理涉及面广、环节多,技术难度要求比较高,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预算管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财经软件应用能力等对于预算管理的效果至关重要。要全面加强医科类高校财务队伍建设,鼓励预算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业务培训和会计继续教育,掌握现代化财经管理方法,进一步增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不断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春梅.关于对大学附属医院预算管理的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6).

[2]徐丹丹.高校预算管理探析[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0,(4).

[3]于辉.普通高校预算管理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8.

课题编号:11SB169

作者简介:陈科宇,硕士,助理会计师,研究财务管理;李小华,硕士,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医科财务预算预算编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