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综述及对学习内核的思考

2012-04-29 00:44:03王文辉杨星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5期
关键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王文辉 杨星星

摘要对西方主要学习理论进行概述,后从学习的内涵和新课改理念两个角度入手阐述对学习内核的理解。

关键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学习内核

一、引言

当今世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竞争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实质上也是学习的竞争。学习在人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自主地进行学习,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学习的本质, 不仅有助于人们学会学习,而且有利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为构建学习化社会奠定理论和现实基础。

认识学生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对于教育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古代许多哲学家都提出过有关学习的创造性思想,不过都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有关学习的实验研究,从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依据不同的材料,形成了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

二、西方相关学习理论综述

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过程、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认知学习理论到现代的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前,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基础的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范式。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学习理论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斯金纳提出的以强化为核心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学习者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如刺激、强化)的变化,从而忽视了学习者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主观意识。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学习理论是Jerome S. Bruner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学习理论开始重视研究学习者处理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和机制,用S—O—R(O即学习的大脑加工过程)模式来取代简单的没有大脑参与的S—R联结,强调有机体的学习是在大脑中完成的对于人类经验重新组织的过程,主张人类的学习模式不应该简单地观察实施刺激以后的有机体的反应方式,而应该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重组,应该强调不同类型的学习有不同类型的建构模式,主张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比重,运用同化与顺应的方法有效地促成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建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代表性的学习理论是Piaget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Vygotsky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更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已有认知结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且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braham H.Maslow(1908-1970)和Carl R.Rogers(1902-1987)。人本主义主张研究整体的人,反对把人分割为各种要素,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以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个人对学习的投入不仅涉及认知方面,还涉及情感、行为和个性等方面;学习不单对认知领域产生影响,而且对行为、态度和情感等多方面产生作用。

三、从学习的内涵入手来理解学习的内核

对于学习概念的把握应注意学习的主体、条件、结果三个要素,而这三个要素的完整的组合就是学习的实质,即学习是个体通过后天习得的,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的使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改变的活动。对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较全面地理解。

1. 学习是人和动物都会发生的活动

学习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不仅有人类的学习,而且还包括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包括人类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的学习是人积极主动地进行的活动,而动物的学习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只是为了适应环境。

人类的学习涵义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类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涵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 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是人的学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 但又有其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课本是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生产、生活经验变成相关的知识,学生是通过课本知识了解人类的间接经验,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地进行的。

2.学习是一种凭借经验而进行的活动

也就是说,学习一定要以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经过反复的练习后发生的行为变化,个体的成熟乃至衰老使其行为发生变化的改变不能称之为学习。

3.学习所引发的变化既包括行为的变化,又包括行为潜能的变化

也就是说学习所引发的结果不仅有外显的行为变化,而且还有内隐的变化。所谓内隐的变化,指的是那些不一定在人们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未来的变化。

四、新课程理念下对学习内核的理解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提出要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 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自主地进行学习。

从新课改的理念上说,真正的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具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2).

[2]张淑琴.新课程的核心理念[A].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4(7).

猜你喜欢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文教资料(2022年2期)2022-05-17 22:30:57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心理学报(2022年2期)2022-02-17 00:52:48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各取所需”:三种SLA理论结合视角下的二语教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学习理论视角下浅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08:54: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6:04:15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化的创新与完善
北方法学(2016年4期)2016-07-23 23:07:55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