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的思考

2012-04-29 17:59:44杨发琼牛云宏
时代金融 2012年26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劳动力经营

杨发琼 牛云宏

一、虚拟经营概述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有限的资源供给条件下,组织形式上突破实体化的界限,专注开发、培育企业核心产品、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领域通过业务外包、特许连锁、战略联盟等形式交予合作伙伴,以此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的一种商务运营模式。

(一)虚拟经营的形式

结合中外企业虚拟经营的实践及理论界对虚拟经营的研究,可以将虚拟经营的主要形式归纳如下:

1.业务外包。企业按扬长避短、留强去弱的原则精简组织结构,仅建立或保留关键的职能机构,集中力量开展属于自身强项的业务,而把非强项业务外包出去,让国内外相对条件好、能力强的专业企业组织去经营,也就是将那些对应的非关键的职能机构虚拟化,借用外力即社会优质资源来弥补、整合企业资源,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组织的应变力,争取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2.特许连锁。拥有品牌、技术等优势的企业实行“强项扩散”,在保留自身全部经营业务的同时,和经过严格的选择与人员培训的国内外其他企业订立特许经营合同,有偿地授予它们在一定期限、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使用该企业的品牌或技术开展经营活动的特权,从而使它们在业务上加盟连锁经营,成为该企业“虚拟营销网络”的成员(尽管它们可以继续保持原来的独立企业的地位)。输出品牌或技术的该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物质、货币资本,无需承担被许可方经营失败的直接损失,既能凭知识产权取得可观的许可使用费收入,又能迅速扩大企业影响,参加连锁经营的单位越多、经营规模越大,企业的市场地位、市场价值就越高。

3.战略联盟。若干企业为实现某一共同的战略目标,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彼此交换关键资源、强项互补、共同开发产品和外市场的协议,由此而形成的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网络型企业联合体就称战略联盟。

(二)虚拟经营发展的必然性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虚拟经营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第一,虚拟企业灵活的规模、快速多变的经营方式,可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小型化生产的要求,是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条件的一种经营方式。

第二,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应是“组合家具式”的即时组织,它们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组合于一体,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产品。而虚拟企业正是这种“组合式”企业,可以满足小规模、多品种即时生产的要求。

第三,现代技术有向高精尖发展的趋势。这使得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实用的产品所需的投资增加,风险也随之加大,采用虚拟经营方式,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完成全部管理职能,就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选择。

第四,采用虚拟经营方式,与其他企业结成策略联盟关系,利用市场机制共同完成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等管理职能,正好可以顺应这一转化的要求,为节省交易费用创造条件。

二、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障碍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农村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和农村现有劳动力数之差。有两种表现形式:长年性的富余,即农村长年富余的劳动力;季节性的富余,即农业劳动力在农闲季节有富余劳动时间。

从本质上看,农村富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工业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且持续增长。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3总量为53100万人,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人。根据2000年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计算出中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00万人,粗略估算,2006年,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2亿。

从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构成看,2006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中,男劳动力26989万人,占50.8%;女劳动力26111万人,占49.2%。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413181万人中,男劳动力8434万人,占64%;女劳动力4747万人,占36%。由此,留在农村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中,男劳动力为18605万人,占46.6%,女劳动力为21364万人,占53.4%。从总体上看,留在农村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女劳动力资源的占比较高,这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构建应考虑的问题。

从年龄构成来看,农村劳动力资源中,20岁以下的有6947万人,占13.1%;21~30岁的有9184万人,占17.3%;31~40岁的有12679万人,占23.9%;41~50岁的有11021万人,占20.7%;51岁以上的有13269万人,占25%。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31~40岁占29.5%;41~50岁占12.8%;51岁以上占5.1%。从总体情况看,外出务工人员中,年龄在20~51岁的人员占了78.8%,年在20岁以下及51岁以上的人员只占21.2%,也即留在农村的人员中,年龄较小(20岁以下)及年龄较大(51岁以上)的人数相对较多,如表2所示:

从文化程度看,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3593万人,占6.8%;小学文化程度17341万人,占32.7%;初中文化程度26303万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5215万人,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8万人,占1.2%。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从总体上看,外出就业的人员大多是农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也即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中,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相对较多,这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构建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表3所示:

从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地域流向情况看,到省外就业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从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的从业情况看,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2.8%;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占56.7%;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40.5%,如表4所示。

虽然从总体趋势上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供给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供给量过剩的趋势还不会改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供给增幅正在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推进,使得城乡内外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日益增大的结果。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和农村产业发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并为农地流转创造了前提条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

1.增加了农民收入。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转移就业的农民收入远远高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劳务经济已成为一些地方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2.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经历锻炼和提高了其能力,其返乡后对输出地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可以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是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发达的工业国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使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摆脱土地的束缚,转向非农产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可以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可以使农民学到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为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贫困地区移民结合起来,可以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空间和时间,必将对生态环境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构建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机制

(一)构建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可行性

构建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机制,一方面可以促进虚拟经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可以协同农业共同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基于此,不论是虚拟经营企业还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具有构建这一机制的主观愿望和实践动因。因此,当前是我们加快探索虚拟经营的合作机制及合作伙伴选择,构建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在提高企业利润的同时,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最好时机。

综上所述,构建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具有可行性。

(二)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虚拟经营企业与乡镇企业合作

由上文的分析可见,构建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可以促使虚拟经营企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双赢,那么究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是虚拟经营企业以业务外包、特许连锁或战略联盟等形式与乡镇企业合作。对虚拟经营企业而言,通过虚拟经营可以整合企业的核心能力,扩大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控制的“实际”边界,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乡镇企业而言,它们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是不占优势的,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劳动力成本低于大城市的中小企业,便于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虚拟经营企业合作,将给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就需要雇佣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企业工作(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乡镇企业都具备与虚拟经营企业合作的条件,因此,虚拟经营的伙伴选择是建立虚拟经营企业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虚拟经营的成败。在选择虚拟经营企业的合作伙伴时,除了考虑伙伴自身拥有的核心资源之外,还需要考虑伙伴资源之间的匹配性,要求伙伴之间要有良好的通信连通性和跨组织参与性。同时,伙伴企业自身的组织及过程应具备一定的再配置能力、可重用能力和可升级能力。

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核心能力的辨识。研究把握市场机会需要哪些资源和能力,以及自身拥有哪些核心能力,从而确定合作伙伴应拥有的核心能力。二是核心能力互补原则。合作伙伴资源和能力的高效率组合,能充分体现出虚拟经营的优势。三是合作性强,首先,应选择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伙伴。其次,优先选择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相似的企业。四是实力对等的原则,合作中才能保持公平。五是选择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

(三)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

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有序转移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农业、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从转移模式上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乡城转移模式主要经历了两次演变,即1978~1988年的就地转移与1989年后的异地转移。

由于以上两种转移模式均各有利弊,课题组认为,在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不能简单的采用其中某一种模式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而应该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克服它们存在的弊端。本课题提出的以虚拟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机制能把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城市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企业进行虚拟经营,与乡镇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培育乡镇企业的竞争优势,促成其与虚拟经营企业合作,从而吸收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样,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就业,就具备了“就地转移模式”的诸多优势;同时,因为乡镇企业是与城市的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企业进行虚拟经营合作,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实质上说也就是被城市工业及第三产业所吸纳,从而也就具备了“异地转移模式”的诸多优势。

(四)提升乡镇企业的优势,促进其与虚拟经营企业合作

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其产业门类已覆盖农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商业等第三产业;其加工制造程度虽集中在初级产品和精细制成品上,但也有不少乡镇企业已跻身高新技术产业部门。不过总的看来,目前绝大部分的乡镇企业还在从事初级产品加工和精细制成品生产,这部分乡镇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要吸收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与虚拟经营企业合作。

1.乡镇企业已经具备的优势。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乡镇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与虚拟经营企业合作的条件:

(1)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借助灵活的发展机制取得了低成本优势。

(2)乡镇企业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乡镇企业在地里位置上毗邻农村,便于以较低的价格雇佣农村富余劳动力进企业工作,降低劳动力成本。

(3)现代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中性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正是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经济效益的要求,决定了工业生产向城镇密聚的必然趋势。这样,乡镇企业的集中,有利于企业间的生产分工与合作,增加企业间的产业联系,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乡镇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一个巨大的外部资源库,相互选择共同合作。

2.乡镇企业需要进一步培育的优势。要与虚拟经营企业合作,乡镇企业仅仅具备以上的优势是不够的,还应该从自身的现状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培育更多的优势:

(1)虚拟经营实质上是一组相关的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乡镇企业不可能在多个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所以,要把一些非主导业务剥离出去,集中内部资源强化主要业务的竞争优势,即首先要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合作方所需要的能力。

(2)非关键业务再次实行外包,突出核心业务。乡镇企业在与虚拟经营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只保留关键的核心业务环节,其他在本企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无法做到最好的环节,或者如果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比自制更高价值资源,可再次将其虚拟化实行业务外包策略,这样乡镇企业成为了“专家企业”。业务外包使“专家企业”的整体运作更有效率,而其所需费用则比目前的开支少,并且可省去一些巨额投资使企业快速适应市场。乡镇企业采用业务外包模式,可以利用自身毗邻农村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乡镇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与农村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各种联系,把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环节的工作外包给农村的一些富余劳动力。由于乡镇企业与农村及农民有着各种特殊联系,因此,乡镇企业能够将这些分散外包出去的业务控制管理好。而对于农村富余劳动力来说,承接这些简单的手工制作业务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只要稍加学习和培训就可胜任,他们在照顾好家庭、老人、孩子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或者其他任何空余时间来做这些简单的手工劳动获取更多的收入,因为很多文化素质偏低的、年龄偏大的或者劳动力弱(尤其是异地转移困难的妇女老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愿意承接这样的业务,哪怕这样的劳动收入相对较低对他们来说也是增收的一个好途径。这样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永玲.虚拟经营战略及其运作[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4,(03).

[2]修国义.虚拟企业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6,(12).

[3]郑文军.虚拟企业的组织特性与管理机制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3,(02).

[4]陈一鸣.虚拟企业建立及运行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4,(04).

[5]胡正华.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3,(02).

[6]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7]费景汉,拉尼斯.劳力剩余经济的发展[M],华夏出版社,1989.

[8]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9]蔡昉等.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0]蒋国保.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分析[J],特区经济,2005(12).

[11]余红,丁骋骋.中国农民工考察[M],昆仑出版社,2004.

[12]侯风云.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就业相关性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13]刘纯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理论研究,载陈晓华、张红宇主编《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12月.

[14]杨德才.制度变迁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15]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心、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云南省统计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简况,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成果简报,2002年2期.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劳动力经营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47期)2016-07-14 14:35:47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6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