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风险不仅是商业银行损失的来源,但同时也是其盈利的基础。所以,风险管理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的根本所在。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保障,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和机制不完善,会为商业银行带来风险隐患。基于此,需要完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构建由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监督机关等组成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依靠股东的利益驱动,强调提高信息披露要求特别是风险状况;创新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政策,执行全新的风险管理办法;灌输全员风险管理文化的思想,加强从董事会、管理层到所有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自觉性;另外,政府监管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加强政府监管。
[关键词]商业银行 全面风险管理 银行公司治理 内部治理 政府监管
一、背景
如今,银行风险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了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银行的风险管理总共有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银行开始其资产风险管理,到如今阴茎开始了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之所以进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是由它所处的金融环境背景决定的。20世纪80年代期间,银行业竞争加剧,大量金融衍生品出现,及至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昭示,任何损失都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国家风险及战略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导致。国际银行业的新变化使得风险管理朝向更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出台,标志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向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转变。
二、全面风险管理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概述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里提到: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了面向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范围、全面风险管理过程、全新风险管理方法和全员风险管理文化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但是这种动态的理念方法和执行过程,受到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贯穿在公司治理的各项活动之中,以识别可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潜在事件,进而将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内。
由此可见,离开特定的公司治理环境而研究全面风险管理,不会产生有意义的结果,需要结合公司治理为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提供保障。2004年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确定了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它认为企业风险管理终极目标就是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着重强调公司治理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另外,2002年,我国证监会也制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其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有效的规范,为有效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治理既有内部又有外部治理,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关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形式上不仅要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这样的治理结构,也要从实际中实施。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中心环节,承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责任,对股东大会负责,享有对高层管理者雇佣、解雇、发放薪酬的重要权力。银行董事会的主要作用是对于杠杆作用、风险的平衡能力。商业银行通常为了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必须拥有足够的非执行董事或独立董事。除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构成的内部治理主体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最具特点的治理机制就是普遍存在的政府监管。监管当局通过银行内部的评估进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督检查,确保商业银行有科学可靠的内部评估方法和程序,使银行能够准确地评估、判断所面临的风险敞口。商业银行外部的监督力量主要是市场和债权人,努力将市场约束作为资本监管的第三支柱。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1.依靠股东利益驱动,强调提高信息披露要求特别是风险状况
由于市场约束力量关注商业银行的途径,主要是商业银行对外披露的信息,因此,从公司治理的要求与实际情况出发,银行需要主动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及时全面提供准确的信息,加大透明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高管层进行外部监督,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对公司治理进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经营与管理水平。银行披露信息的范围包括资本充足率、资本构成、风险敞口及风险管理策略、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及过程等。
2.创新全面风险管理各项政策,执行全新风险管理办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经营区域和业务领域逐步国际化和多样化,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了新挑战。目前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已经从原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扩大到一体化综合管理,信用风险管理高度关注所有信用敞口的总体风险控制。为避免各类风险的集中,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统一授信管理、资产组合管理和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创新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防范或转移风险。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去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
3.灌输全员风险管理文化的思想
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个环节,商业银行内在风险特性,决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必须体现在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从银行董事会、管理层到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有风险管理意识和自觉性,每个人都必须深刻了解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主动去建立针对风险的文化措施,营造出良好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建立全员普遍接受的合规文化;完善商业银行制度,使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得以保证;建立科学的信贷文化。
4.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是为了防范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商业银行要以股东价值最大化和长期发展战略为方向,建立长效化、市场化、企业化的内部激励机制,按需设岗、以岗定薪、业绩挂钩,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与监督,避免行长或相关负责人独断行为发生。
5.加强政府监管行为
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还是美国的次贷危机,都表现在金融领域。所以,金融机构是经济的最敏感神经,的确会影响全局。我国处于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变之中,会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所以,政府对金融界的银行监管就显得十分必要。对证券、保险、银行业的监管,加上人民银行对货币政策和金融风险的整体调控,也形成了我国“一行三会”式的金融监管格局。商业银行需要依照经济规律办事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服从政府的监管,以促进经济活动健康的发展。
四、总结
风险的管理控制,决定着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的。而且,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计量、监测并采取科学的控制策略,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有效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树立市场信心、鼓励更加稳定与长期的国际资本流入、保证商业银行业务稳健发展和增强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基于公司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娇,何坤.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2007年第9期:64-65.
[2]丁春燕.从美国次贷危机看加强对银行业的政府监管[J].现代经济,2008年第8期:11-16.
[3]梁文超.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D].西南财经大学,2008.
[4]王飞,熊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3期:180-182.
[5]曹廷求,钱先航.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基于治理风险视角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年第7期:73-77.
[6]王淑娟.对公司治理视角下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探讨[J].学术交流,2010年第9期:125-127.
[7]杨晏忠.商业银行创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年第4期:5-9.
[8]郭保民.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80-86.
作者简介:夏斌(1987-),男,山东济宁人,西安财经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