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秋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是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对相应的问题能够感悟出一定的数学知识,看出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反映的基本几何图形,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一生中成长都应该学会的。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悟性或灵感,在相应的信息中能够搜索到或者感受到一定的数学信息,提高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一、数字感
数感,即对数的敏感程度,对数的感悟能力。小学数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的一种情感。一方面,对数字有一种亲近感,喜欢数字,喜欢数学。数字看起来抽象、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只要赋予数字丰富的学生喜爱的内涵,学生就会感兴趣,能够认可,愿意接受,有特殊的一种情感。3、5、7、9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也看不到它是什么,但赋予内涵后,意义就丰富了,可以是3个苹果、5个橘子、7支铅笔、9张桌子;也可以是3辆汽车、5把铁锹、7棵树、9盏灯。没有这些数字,就无法表示上述的东西。所以,数字的意义还是很伟大的。对于数字的四则运算就更有神秘感了,一是体现一种复杂到简单、浅显与深奥的道理。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为4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8厘米,求它的体积。计算如下:圆柱体体积v=sh=3.14×8×8×[40/(2×3.14×8)]=160(立方厘米),费了很大劲才计算出来,但如果借助学具模型,经过拼接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再把拼成的长方体横放下来,则有圆柱侧面的一面作为底面,高就是半径,因此就有v=s侧面/2×r=40/2×8=160(立方厘米),可谓复杂与灵活、浅显与深奥。35+56+65;看似简单的计算,却有深奥的道理和灵活的技巧。它是两位数的连加法,它符合加法交换律,也符合加法结合律,计算时先算(35+65)+56。二是探索与创新。如:-1+2-3+4-5+6-7+8…-2009+2010=?我带来100元钱,要买1副乒乓球拍和2个乒乓球。体育用品商店中马琳牌球拍48.00元,王皓牌球拍35.00元,红双喜乒乓球1颗星1.50元,2颗星1.60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下面的算式编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又如9.6-1.28,如果是9.6-1.28的得数是多少?意义不大,数感不强,但如果是某旗杆高9.6米,我的身高是1.28米,计算旗杆比我高几米?或我比旗杆矮几米?就有了一定的数感,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应用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数感,只有具备一定的数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敏锐的数学嗅觉和洞察力,感悟到一定的数学信息,搜索到恰当的数学知识和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具备一定的数感,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扑捉有用的数学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所以,数感的培养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单元教学之中。理解数感、建立数感,进而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1. 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感悟”的能力,即在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学会数学地理解和认识事物,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如:我国发射的“神州8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需要90分钟,绕地球15周需要多少时间?又如:小红一家3口去长白山旅游,甲旅行社说:“2个大人全价,学生半价”,乙旅行社说:“家庭旅游算团体票,一律8折优惠”。这2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500元,请你帮助小红计算一下,选择哪个旅行社更优惠?这样,就使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数学的魅力,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数感。
2. 现实生活除应用问题外还有一定的空间图形问题,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空间观念,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主要内容。如下题:
3.《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的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培养学生统计观念,同样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主要内容。如:某公司有18名職工,在2011年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超过1270元,请根据下面统计表分析,你是怎样看待这个公司的?
又如:用“经常”、“一定”、“偶尔”、“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发生的可能性。
数感是一个内隐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培养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是通过一节课、一学期就能完成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体验和感悟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去感悟数学的无处不在,培养对数学的悟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一生中的必须,就能够很好地为人生服务,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