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荣
摘要:现在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为深化改革着力点的新时期、新阶段。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基础,处理教材内容是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学生 课堂 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14-01
为了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不直接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现在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为深化改革着力点的新时期、新阶段。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重视和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改变被动通过教师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仅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供广大同仁探讨。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证实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因此,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1利用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求知欲常常是由问题产生的,而问题又产生于新事物与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利用旧知识引出新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在讲第二册物理第11章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一节时,我首先提问:“这节课我们研究磁体,关于磁体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呢?”由于小学自然中学过一些有关磁体的简单常识,再加上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磁体,学生马上展开讨论,得出一些结论。然后做实验验证这些结论,同时有意识的提出新问题。有一次我讲课时同学们都说磁体只吸引铁,但拿着磁体去吸引其他金属,如:铜、钴、铅、锌、镍、铝等金属时,发现磁体还能吸引钴和镍。由于学生发现对磁体还有不知道的,学习兴趣很浓,对有关磁体等知识的学习都很投入,效果很好。
1.2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规律,学生生活于自然环境中,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较模糊的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利用这些现象引出新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讲“光的反射”时,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很多物体,如:花、草、树木、课桌等,在白天我们能看清楚,而晚上,没有灯光时我们却看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经过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是由于这些物体反射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的原因。”进一步提出问题:“光是怎样反射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上课,同学们都很想知道光是怎样反射的。因此,就把学生的心凝聚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纠正了同学们的“看见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光的原因”的错误认识。
1.3充分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激发学生兴趣
新教材编排了一些阅读材料,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物理发展史和现代科技成果。教师应重视阅读,同时补充一些相关材料,一方面能使同学们对现代科技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科技领域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灵活处理教材,是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由于物理学习内容丰富,物理概念多而抽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灵活多变等原因,给学生学习物理造成很大的困难,很难参与到课堂之中。因此,教师根据需要,对教材做适当的处理,是学生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
2.1细化教材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参与学习
细化教材,就是将一个物理概念或一个知识点分解成就几个较简单的问题,最后形成概念。譬如: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1章第一节“功”时,首先让同学们查字典,找出“功”字的不同含义,然后让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讨论:(1)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功”字的那些含义?(2)物理学中的功是指什么的成效?(3)物理学上如果要说一个力做了功,它必须有什么样的成效?(4)为什么力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称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由于这些问题的难度不大,课堂上学生讨论的很激烈。通常讨论,对“功”的概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课堂效果很好。
2.2适当调整实验性质,让学生能参与学习
实验有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之分。根据课堂内容,调整实验性质,从而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譬如: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1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中。教材安排的实验为探索性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然后再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由于前面浮力的大小没有研究,做探索性实验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难参与学习,而理论推导过程是上节课的知识应用,学生能够完成。因此,我在授课时,先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实验变为验证实验,实验目的很明确,学生易于操作,对阿基米德原理理解也很透彻。
3 尽量拓宽学生实验的范围,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
初中物理实验中,演示实验较多,而学生实验较少。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变、好学的特点。对物理实验现象有很浓的兴趣,做演示实验有一些“隔靴搔痒”的感觉,总是跃跃欲试,想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同时,初中物理实验中很多仪器源自于生活或可用生活中的东西代替,如: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的皮碗可用奶嘴代替;可用细绳吊一个石头代替单摆;可用皮筋代替弹簧等。这些都为拓宽学生实验范围提供了条件。学生亲自实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的概念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因此,拓宽学生实验的范围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基础,处理教材内容是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有效途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学生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广大同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张斌贤等十二所中重点师范大学教授联合编写《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目的、教师与学生、行为动力、智力与创造力等章节.教育出版社,2004,12.
[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修订组编写.新课程标准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3] 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