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芳芳 刘建军
摘 要 为了验证和探索事故车辆痕迹特征所反映事故信息。文中首先介绍了方法与科学方法的概念、功能,对实验方法特点、目的、任务以及科学实验所遵循的规律进行了说明分析;然后以胎侧痕迹特征为例说明在实际事故案件中,痕迹的用途;最后,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模拟自行车车把与胎侧接触,分析痕迹物证,并建立公式说明痕迹特征与车辆速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交通事故 痕迹特征 实证分析 实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Empirical and Experimental of Traces
of Evidence in Traffic Accident
DENG Fangfang, LIU Jianjun
(Department of Traff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Beijing 102623)
Abstract In order to verify and explore the traces of the accident vehicle accident information reflected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method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purpose, tasks,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o follow the rules described analysis; then traces sidewall features, for example in actual accident cases, traces of purposes; Finally,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simulated bicycle handlebar and sidewall contacts, analysis of trace eviden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ormula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hicle speed and trac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raffic accident; traces of evidence; empirical analysis; expermentncal analysis
0 引言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础。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任何事物的科学认识活动首先是以生产实践为最基础的。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并不限于社会活动这一种形式,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分化和发展起来的一项独立的社会实践,是科学认识活动的一种直接的重要的基础。自从近代科学中运用了实验方法,自然科学就不仅从生产实践和直接观察中获得材料和经验,而且还从科学实验中获得材料和实验,从而扩大了自然科学认识活动的实践基础。
本文简要介绍实验方法内涵,然后对轮胎痕迹进行实验与实证分析。
1 科学方法及实验方法
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中所运用的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方法”一词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墨子·天志》:“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何故?则方法明也。”“方法”在这里是度量方形的办法。在欧美语言文字中,“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沿着某条道路行进。方法的涵义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就是科学方法,又称为科学研究方法。广义的科学方法即“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相对于非科学的方法而言的,是人类一切活动领域中以科学为基础的正确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探索真理的工具。虽是人的主观手段,但并不是主观意志的自由创造,它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总要自觉或不自觉的考虑自己的行动方式和思维程序,采取特定的方式、途径同客观世界发生联系。人们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证明其中的一些行动方式和思维程序是错误的,经过人们的总结和概括,就构成了科学方法。
实验方法是指人们根据课题确定的目的和需求,通过仪器和设备,人为地变革、控制和模拟研究对象,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由于科学仪器和设备的出现,使实验方法成为可能。
2 轮胎胎侧痕迹实证与实验分析
2.1 胎侧痕迹特征实证分析
不同高度的造痕客体与胎侧相互作用时,在胎侧留下的刮擦痕迹形态也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造痕客体与胎侧摩擦的机理不同,所形成摩擦痕迹的细目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
当造痕客体的高度低于轮胎半径时,在与胎侧形成的抛物线状的摩擦痕迹的顶点是凸向轮胎圆心的,如图1(a)。此外,能够根据痕迹的细目特征来判断造痕客体的材质属性,如路缘石、公里桩与胎侧的摩擦痕迹特征表现为在橡胶表面形成山脊状的磨损花纹,并有微观磨屑;若是倒地的自行车车把或自行车脚蹬与胎侧发生相对运动时所留下的胎侧的摩擦痕迹的特征表现为橡胶撕裂,一般没有材料脱落。
当造痕客体的高度高于轮胎半径时,在与胎侧形成的抛物线状的摩擦痕迹的顶点是凸向胎肩的,痕迹特征见图2,a图为胎肩与胎侧相互作用时的痕迹特征,通过此刮擦痕迹可以判断胎肩与胎侧接触时的高度高于轮胎半径,通过对痕迹的测量造痕客体轮胎胎肩花纹的宽度,可以判断造痕客体轮胎的种类从而缩小侦查范围,造痕客体的轮胎胎肩在与作为承痕客体的轮胎胎侧接触时可能会因为挤压,胎肩花纹的宽度与实际测量的宽度会有一定的误差,在检验鉴定,要对此差异进行合理性解释。b图为车体与胎侧接触时的痕迹特征,通过痕迹特征可以判断作为造痕客体的车体的高度要高于轮胎的半径。
2.2 胎侧痕迹特征实验分析
(1)制作痕迹样本
模拟倒地自行车车把与轮胎接触,解释形成的痕迹特征。采用高速摄像仪对痕迹的形成过程进行记录车把与轮胎接触前、接触瞬间、接触过程和车把与轮胎分开后的情形。通过高速摄影仪可以清晰观察车把与轮胎胎侧接触时,车把表面灰尘等附着物的散落运动形态与痕迹的形成过程。车把与轮胎接触瞬间,车把上的白色附着物开始脱落,脱落方向是斜向下朝向轮胎转动方向;在接触过程中,车把表面灰尘大量脱落。
(2)痕迹特征分析
(1)轮胎处痕迹宽度为1.5cm,车把处痕迹约为1.5cm。
(2)通过轮胎和车把痕迹的比对分析,轮胎处痕迹方向①与车把处痕迹方向②,方向一致。
(3)对比图示2与图示3,可以判断痕迹方向,图示2位置位于痕迹方向为凸点处,当造痕客体与之发生相互运动是,会有轻微的撞击,痕迹较重,而在图示3位置为痕迹形成方向的下端,当造痕客体经过此点是会滑过,痕迹相对较轻,甚至在痕迹低端没有痕迹。
(4)通过对图示1整体痕迹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到造痕客体的高度低于轮胎半径,且运动速度较低时,形成痕迹的特征是,痕迹曲率越来越小,曲率半径越来越小。
3结论
在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轮胎往往与其他的部位接触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在轮胎形成痕迹特征。正确解读胎侧痕迹特征,能够推断事故发生瞬间车辆的运动状态提供客观的支持。因此,采用实证与实验的方法,模拟在事故发生时轮胎与其他物体的相对运动,能够为科学、客观的解读胎侧痕迹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科研创新项目(11LGS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