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的构建

2012-04-29 00:44解敏衷克定
现代教育技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纳西族汉族初中生

解敏 衷克定

【摘要】以纳西族和汉族共620名初中生为样本,完成了信息意识問卷ICS调查,并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了信息意识的过程结构。信息意识过程结构包括信息需求、信息应用和信息交流三阶段。信息意识目标结构三要素与过程结构三阶段相结合,形成了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的9个节点,但节点之间的联系主要来自同层和同列的节点。分析结果表明:纳西族和汉族初中生在信息应用阶段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相对而言,纳西族学生的优势在于信息情感对信息活动的参与,而汉族的长处则在于信息需求阶段,以及信息行为觉知和信息观点的发展。信息意识的过程结构解释了信息认知过程中信息意识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纳西族;汉族;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031-05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方式,各国学者纷纷展开了信息素养的研究。从当前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学者主要是从信息行为发展的动态视角,将信息素养的内涵划分为几种能力。常见的几种信息素养能力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使用信息和信息交流等。国内学者在引入国外信息素养理论时,将信息素养的内涵成分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四方面。皮介郑(2003)称之为信息素养的目标结构和过程结构。当前国内信息素养研究中,两种结构之间的联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研究者通常在信息素养定义中采用目标结构或过程结构,而在信息素养评价中则主要采用了过程结构。信息素养两种结构并存的现实使研究结果不能很好地指导信息素养的教育实践。

我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学都是按主体民族的教学标准实施的。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约占该地区人口的40%左右。丽江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学是按统一的教学标准实施的,并且不分民族,合班上课。但在统一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需要根据不同民族信息认知的心理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纳西族和主体民族的信息认知心理存在哪些差异?

基于Antonio(2007)提出的意识概念,本文认为信息意识是信息主体在与信息有关的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感受,并在感受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觉知能力。作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信息意识影响着信息主体对信息需求的表达,支配其信息行为,决定了信息的利用效果。

信息意识可以将信息素养的两种结构较好地结合起来。信息意识产生于信息主体从事信息认知的活动中,离不开主体对信息行为的觉知,因而与信息活动的过程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要形成统一、一致的信息意识,以便对主体的信息行为产生目的明确的引导和控制,必须有在以往经验之上形成的信息观念的支持。由此可见,信息意识既涉及信息素养的过程结构,也与目标结构中的信息伦理、信息常识等要素有关。因此,对于信息意识结构的研究可以为理解信息素养两种结构之间的联系提供一种框架。

信息意识的目标结构包括解决信息問题所需的三种心理要素,即信息行为觉知(Id)、信息情感(IW)和信息观点(Ik)。本文在信息意识目标结构的基础上,选取纳西族与汉族初中生为样本,通过自编信息意识問卷ICS,构建初中生信息意识的过程结构,对比纳西族和汉族初中生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的异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的三阶段

本研究以620名纳西族和汉族初中生为样本,利用信息意识問卷ICS调查初中生的信息意识,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信息意识过程结构中所包含阶段的合理性。在Ralph(2005)开发的信息技能問卷ISS的基础上,ICS包含信息活动过程所涉及的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管理、信息应用、信息交流和信息伦理七个阶段,共21个项目。结合信息意识目标结构三要素,对纳西族样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将信息活动过程划分为信息需求(INeed)、信息应用(IApp)和信息交流(IComm)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其中INeed包含原有信息需求3项、信息检索3项和信息评价1项,共7项;IApp包含原有信息评价2项、信息管理2项、信息应用3项、信息交流1项、信息伦理2项,共10项;IComm包含原有信息管理1项、信息交流2项、信息伦理1项,共4项。

利用Lisrel8.7对信息意识过程结构三阶段做验证性因素分析,分别从Id、1w、11(三方面得到拟合参数。其中,RMSEA分别为0.059、0.061和0.057,x2/df分别为2.185、2.268和2.084。所得样本并不支持在三要素对应的某一阶段之上再构建上一级的构念。这表明,三要素层面上,信息意识都是由信息需求、信息应用和信息交流三阶段构成的,但三要素分别对应的同一阶段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在信息意识的过程结构中,信息需求阶段完成对信息的查找和收集,涉及信息需求的表达、信息检索和评价能力,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信息需求和检索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在信息需求的驱使下,主体产生检索信息的行为。之后,需要对检索到的信息做出真伪和价值判断,然后或者产生新的信息需求,或者继续检索信息。因此,信息检索阶段涉及信息需求、检索和评价几种行为和能力。

信息应用阶段完成信息的应用和创新,涉及信息评价、管理、应用、交流几种能力和信息伦理。对信息价值的辨别是利用信息的基础。只有在有价值的信息之上才能产生有用的创新。此外,为了充分利用主体所拥有的信息,必须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否则,拥有的信息越多,越容易产生信息垃圾。另外,在网络和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闭门造车是不现实的。信息的交流能启发思想,促进信息的创新和利用。当然,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信息的使用伦理,确保对信息的使用是正当的,不会损害其他信息主体的合理利益。遵守信息伦理是有效利用信息的保障。

信息交流阶段主要完成对所创造的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涉及信息管理、交流能力和信息伦理。新信息需要经过有效的组织,才能被其他人有效地接受。因此,交流信息之前必须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同样,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也应遵守信息使用的伦理,不能损害他人的合理利益。

由此可见,信息意识过程结构三阶段的内涵不再是狭义的信息需求、应用和交流行为,而是围绕着该阶段的核心功能,涵盖了其他必要能力的、相对完整的阶段。并且,传统研究中通常划分的几种信息素养能力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被分别应用到了信息活动的几个阶段中。信息需求的表达与检索结合在一起成为第一个阶段,而信息检索的过程中也伴随有对信息的选择和评价。对信息进一步的评价、管理和应用被看成是相对独立的另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也伴随有少量的信息交流,并需要遵守信息使用的伦理。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信息的交

流,但也需要有效地组织信息,并要遵守一定的信息伦理。

二、信息意识过程结构三阶段之间的联系

通过比较纳西族和汉族的回归方程,得出信息意识过程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纵向排列的三列节点分别表示信息意识目标结构的三要素Id、1w和Ik;每列的三个节点分别表示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的三个阶段INeed、IApp和IComm;有向箭头表示要素之间的影响和影响的方向。

1.节点之间的联系

从图1可以看出,信息意识三要素三阶段共9个节点之间相互影响,但并未构成全连通图。理想情况下,各阶段之间的影响主要在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横向影响是指:对某一节点主要的影响来自同一行的另外两个节点,即同一阶段的另外两个目标要素。同一阶段Id、Iw和IK(要素之间的联系保证了信息意识结构的统一性: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内,信息行为觉知、信息情感和信息观点之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纵向影响是指:对某一节点主要的影响来自同一列的另外两个节点,即其他阶段同一性质的目标要素,如图1所示。同一性质要素在三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保证了信息意识的连续性:同一性质的要素在信息需求、应用和交流阶段能相互促进,推进信息认知活动持续地发展。

2.连接的向度

由图1可以看出,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由三要素三阶段共9个节点,以及节点间的相互影响组成,形成了一个有向图。按有向图的定义,指向节点的箭头称为该节点的入度,由该节点出发的箭头称为出度。根据结构方程参数的含义可知,信息意识目标结构中的入度表示一个节点所受影响因素的多少,而出度则表示受该节点影响的节点的多少。由此可知,入度越大,表示该要素越容易获得发展;出度越大,则表示该节点在整个结构中越发重要。也即,入度大的节点是优势节点,而出度大的节点是关键节点。理想情况下,

节点既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也会影响其他节点的发展,因此,入度和出度应该是相同的。

入度与出度的差值越大,则该节点越需要引起注意。当入度大于出度时,说明该节点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发展较好,但却较少影响其他因素。教学中应该以入度大且差值大的节点为基础,引导学生发展该节点与纵、横方向上节点的联系。

相反,入度小于出度时,说明该节点虽然重要,却未获得足够的发展。出度大且差值大的节点的提升将影响多个相关节点的值,从而引起信息意识较快的增长。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发展这样的关键节点。

从图1可以看出,理想情况下,不同要素、不同阶段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即节点之间只存在同行或同列节点之间的连接,而没有对角线节点之间的连接。三信息意识目标结构与过程结构之间的联系

信息意识过程结构包括信息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三个阶段:信息需求、应用和交流;信息意识目标结构包括了个体感知信息活动所必需的三种心理要素:行为觉知、情感和观点。三要素在信息活动的每个阶段均体现出来,以保证个体信息意识结构的稳定。在信息活动的不同阶段,各要素的延续保证了信息认知活动的连续和发展。

目标结构与过程结构相结合的信息意识结构,为理解个体的信息行为、诊断信息意识和信息意识的教育提供了可能。目标结构中,三种心理要素相互作用,促进了个体信息意识的发展;过程结构中,三阶段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推动了信息认知活动的进展。

四、纳西族与汉族的信息意识过程结构

1.节点之间的联系

利用SPSS 18分别在纳西族与汉族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的9个元素之间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所得方程组的指标如表1所示。取这组回归方程中大于0.3的系数,分别建立纳西族与汉族信息意识过程结构,如图2所示。

比较图2(a)和(b),发现纳西族与汉族的信息意识均在横向同层发展较好。其中,LApp层的连接最丰富。这表明初中生在信息应用阶段,信息行为觉知、信息情感和信息观点三要素之间能得到较为协调的发展,整体发展较好。

虽然初中生的IApp阶段发展较好,INeed和IComm都有指向IApp的连接,但却较少有从IApp层到INeed和IComm的连接。这表明初中生的信息活动是以信息应用阶段为核心的,信息需求和信息交流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用信息。这一结果也表明,初中生的信息活动在IApp层断裂了,未能触发新一轮的信息活动。在初中生的信息意识中,还没有形成信息需求、信息应用和信息交流三阶段互相交互、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信息活动的目的较为单一,在信息应用阶段就终止了,很少引起下一轮的信息活动。

另外,纵向列之间主要存在Id到Ik的连接,而很少有Ik到Id的连接。这表明提升初中生的信息行为觉知会引起信息观点的增长。相反,信息观点的增长却不能直接促进信息行为觉知;信息观点的增长是通过信息情感对信息行为觉知起作用的。

纳西族与汉族信息意识行为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横向层之间的联系中,纳西族学生的信息意识结构中主要存在指向IApp的连接,而汉族学生的既有指向IApp的连接,也有较多指向INeed的连接。这表明,纳西族学生的信息活动主要是为了使用信息。而汉族学生的信息活动既有以使用信息为目的的,也有以检索和收集信息为目的的。

纵向列之间,纳西族学生主要以1w为中心,与Id和IK之间有较多的连接。由此可知,纳西族的信息情感较好地参与到了信息活动中,对信息行为觉知和信息观点起到了较好的中介作用。相对的,汉族学生在Id和IW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连接,而Id和Iw的提升都可以促进Ik的增长。可见,汉族学生信息意识的结构更为灵活,但信息情感的参与却没有纳西族多。

2.连接的向度

由图2(a)中纳西族的信息意识过程结构得到纳西族入度矩阵如式1.1所示,记作I纳。纳西族的出度矩阵如式1.2所示,记作O。将I-O得到纳西族入度与出度的差值矩阵,如式1.3所示,记作△。同理,由图2(b)得到汉族的入度、出度和差值矩阵如式2-1、2-2和2-3所示,分别记作I、O和△

比较IO和I发现,横向,I和I在IApp层都有较大的入度,即在初中生信息意识三阶段中,信息应用阶段的发展是最好的。汉族INeed层的值略高于纳西族。纵向,纳西族1w列的值高于汉族,而汉族的Id和n(列的值高于纳西族,表明纳西族的信息情感发展较好,而汉族的信息行为觉知和信息观点发展较好。

另外,I中,IdNeed、IdComm和IkComm的值最小,表明对信息需求和信息交流行为的觉知,以及信息交流的观点是纳西族学生的弱项,教学中应引起教师的重视。而I中,IkComm和1wComm的值最小,说明对信息交流行为的觉知

和信息情感是汉族学生的弱项。

比较O和O发现,O的值较为均匀,其中,从1wNeed和1wComm出发到其他节点的联系最多。即对纳西族初中生来说,信息需求和信息交流阶段信息情感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这两个节点的增长将会引起多个相关节点的增长。而0汉的值差别较大,其中,IdNeed和1wComm出发到其他节点的联系最多。即对汉族初中生来说,对信息需求行为的觉知和对信息交流的情感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比较△和△发现,△和△在横向IApp层的值都是正的,表明初中生的信息应用阶段是信息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终点,但这一发展较好的阶段却未能充分地促进何其他阶段的发展。△在IComm层的值都是负的,表明信息交流在纳西族学生的信息活动中至关重要,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IK列的值都是正的,表明汉族学生信息观点发展较好,但却未能充分促进其他节点的发展。

五、结论

信息意识的过程结构包括信息需求、信息应用和信息交流三个阶段。信息活动的三阶段与解决信息問题所需心理三要素相结合,形成了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的9个节点。节点之间的联系来自同层的节点和同列的节点。同层节点的横向联系形成了一个阶段所涉及信息行为觉知、情感和观点之间的联系,保证了信息意识的一致性。而同列节点的纵向联系则形成了信息需求、信息应用和信息交流三阶段之间的联系,保证了信息认知活动的循环推进和发展。

通过对信息意识过程结构各节点之间连线的分析,可以了解各节点的发展情况。进入一个节点的连线越多,表明影响该节点的相关节点越多,该节点越容易获得发展。而从一个节点出发的连线越多,表明受该节点影响的节点越多,因而该节点在整个结构中越发重要。由入度减去出度得到的差值矩阵提示:教学中应关注那些绝对值较大的节点。

通过对纳西族和汉族初中生信息意识过程结构的分析,发现他们在信息应用阶段均较容易获得发展,并且他们都以信息应用作为信息活动的目标,而未能以此作为新的起点,促进信息活动的循环推进。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初中生活泼好动,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喜欢需要动手实践的活动。在应用信息、创作信息作品的过程中,他们的信息意识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受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安排的任务通常是一两课时内就可以完成的短小任务。久而久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成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未由此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也难以形成源于信息意识结构内部的,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的内部推动力。

纳西族初中生的信息情感充分地参与了信息活动,并起到了连接信息行为觉知和信息观点的中介作用。这一结果与纳西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格特征有关。纳西族历来以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而著称。诸多纳西族神话和文献资料中都歌颂了纳西人真挚的情感。纳西族女性更是其中的典范,她们看重和谐的人际关系,任劳任怨,承担了主要的家务、劳作和子女教育。受这种社会文化环境的滋养,纳西族学生的信息情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以,教学中促进纳西族学生信息需求和信息交流阶段信息情感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信息需求和信息交流行为的觉知,以及信息交流的观点是纳西族学生的弱项,教学中也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在汉族学生的信息意识过程结构中,节点间的连接比纳西族更为灵活。汉族初中生信息需求的发展略优于纳西族,信息行为觉知和信息观点的发展也略强于纳西族,但他们信息情感的参与却没有纳西族学生丰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与丽江地区相比,昆明地区汉族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较好,他们能参与更多的信息活动。丰富多彩的信息活动有利于发展的他们信息行为觉知,由此也可能带来信息观点的积累和发展。同时,多元的外在要求和丰富的体验刺激了更多的信息需求。但高楼林立的都市生活、淡漠的人际关系、繁重而标准化的学习任务却妨碍了他们信息情感的发展。因此,对汉族学生来说,对信息需求行为的觉知和对信息交流的情感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信息交流行为的觉知和信息情感是汉族学生的弱项。这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猜你喜欢
纳西族汉族初中生
国清荣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