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创新为本探索《摄影》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2012-04-29 13:03何荣杰
现代教育技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应用创新实践教学摄影

何荣杰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特别是数码相机的普及与应用、数字图片的数字化加工处理,作为师范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摄影》学科基础必修课,在实践教学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该课实践教学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了实践教学新模式,旨在使《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应用创新;摄影;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122-03

引言

摄影是教育技术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影视艺术创造的基础,是社会与人之间信息传播最直接的纽带。它是一种利用摄影造型手段来展现有关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它常用于宣传海报、大型图片展示、新闻传播、纪事性资料收藏、艺术鉴赏等,具有广泛进入传播通道的功能。学习并掌握好摄影的拍摄思路与技法,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本课程的宗旨。该课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2学分,实践环节36学时1学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数码相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图片经过图像处理技术加工处理后,再经彩色激光打印机或彩色喷墨打印机输出高质量的图片,使得摄影课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摄影》课程的教学已经步入正轨,特别是《摄影》实践教学已初显成效,使该课真正成为《网页制作》、《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电视节目制作》、《3D动画》等众多课程的学科基础课,为这些课在教学实践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笔者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学者共享。

一、教学目标再定位

摄影首先是一种技术,一种机械学、光学、化学、电子学和数字技术合成出来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技术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通过摄影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素养是本课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摄影课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还停留在相机的使用、曝光的控制、暗房冲卷、洗片上,多数学生只能拍出图像清楚的照片,而对摄影的构图、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如何进行摄影作品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还不够深入细致,而随着数码相机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相机的操作越来越简单,教学的重心就应放在摄影的艺术创作上。因此,要让学生多拍、多看、多想、多总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目前该课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

(2)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理论及构图技巧;

(3)掌握摄影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拍摄技巧;

(4)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摄影艺术鉴赏能力,懂得什么是美,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观。

二、更新教材调整教学重心

针对新的目标定位,对摄影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几次更换教材、调整教学的重心。将过去的暗房冲卷、洗片、胶片摄影创作等调整为选学内容。

2000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教材主要侧重摄影的基础理论及摄影暗房技术。2004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数码相机技术及使用。2008年使用杨恩璞著,《摄影基础——新编实用摄影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上册是摄影基础,下册是摄影实践。杨恩璞所著教材在徐国兴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影构图、摄影布光、摄影图片的后期制作技术以及摄影专题片的创作。2010年至今,又将《摄影》课程教学分为摄影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和摄影实践教学部分。参考书有:颜志刚编著《摄影技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刘滁民编著《摄影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宗寿等编《大学生摄影基础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刘书亮著《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学时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数码相机的运用,依据教材的更换,教学内容也有了很大调整,过去的胶片摄影、暗房洗片所占课时比重较大,现如今把教学重点调整到数码相机的使用以及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艺术人像摄影、艺术创意摄影以及数字图片的加工处理上,胶片摄影和暗房洗片则作为选修内容。该课程的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如表1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完善数字设计加强实验室建设

《摄影》课程虽说是学科基础课,但其实践性很强,因此,实验完成的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前的摄影教学只有几台用胶片记录影像的传统机械相机和一个摄影暗房实验室。现如今,根据以上实验项目的设置以及数字技术的普及,实验设备必须更新、配套及完善。对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和暗房冲洗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

在实验室建设上,以摄影摄像灯光实验室为主,分别建有一个热光源的摄影棚和一个冷光源的摄影棚,同时为图片的后期加工处理建有一个平面设计动画机房。在设备配置上,以佳能数码相机为主,分别配备了佳能SX20IS相机4台、佳能350D相机3台、佳能450D相机4台、佳能50D相机l台。为数字图片的输出配备了爱普生7880C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2台、HP2020彩色激光打印机2台、色彩管理校色仪2台,并配有计算机。灯光实验室配备背景幕、调光台,同时配备了各种测光表、闪光灯、滤色镜等,完全能满足以上所列实验项目的要求。

通过对摄影实验室的改造升级,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使该实验室能进行摄影光学实验、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摄影创作实验、数字图片的后期处理等三大类实验,能完成相机的使用、摄影光学、摄影布光、曝光控制、光圈与景深控制、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图片修整、图片打印输出以及摄影暗房洗片等一系列实验项目。

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应具备综合能力的需要,以应用创新为本,加强学生在校内外的创新意识,提高在当今社会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新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也为《摄影》精品课建设更加完善,所以,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对校外摄影课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

目前该课程在赤峰市叮咚数码影像工作室、赤峰市海马影像制作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同时校内还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社团。学生利用寒暑假、周六周日以及业余时间分期分批到摄影社团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见习或实训。主要见习婚礼摄影、户外采风、室内人像摄影、参与照片的数字处理、翻拍老照片以及制作电子相册等。

学生通过见习,零距离接触社会,增长了摄影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社会经验。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融入社会,为学生设计开发出更切实际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

六、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手段

2004年以前教育技术学专科阶段,摄影课教学评价主要依据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没有评价。2004年以后教育技术学本科阶段,对学生的摄影实践教学有了评价。2004至2008年,当时的评价只是考试卷面成绩占70%,实践教学占20%,平时作业、出勤占10%,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据学生完成的8个实验给出成绩,平时作业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摄影作品。2008年以后到2010年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评价比例加大,提高到30%,考试卷面成绩占60%,学生出勤占10%。2010年以后至今,为进一步加大摄影的实践教学力度,将摄影课实践教学部分单独开课为36学时,1学分。

独立开课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相机的使用实践、焦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实践、滤色镜的使用实践、室内灯光摄影实践、室外胶片摄影实践、室内人像摄影实践、室外风光摄影实践、数字照片加工处理实践、暗房冲卷洗片实践、专题图片(夜景、雪景、花卉、新闻、广告)摄影实践等。通过以上实践教学并要求学生完成8个实验报告。评价手段主要有:实践教学依据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占10%;学生提交的实践作品占50%,如人像摄影作品、风光摄影作品、图片加工处理的摄影作品和暗房洗片作品等;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后所提交的实验报告成绩占40%。

七、改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摄影》课程实践部分虽然独立开课,单独进行评价,但在教学时一定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积极参加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以便巩固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作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课的讲授上要以学生的自学学习为主,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更多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作用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作品的作用。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进行创作、反思,教师更多时间去评价学生所提交的摄影作品,分享协作学习成果。

教师要推荐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大众摄影》杂志、《人像摄影》杂志、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http://www.cpauet.cn),中国摄影家网站(http://www.chinaphoto.cc),中国摄影网站(http://www.cphoto.com.cn)等。

结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趋向多样化、多元化,同时对人的创造性、创新性、社会适应性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复合型人才体制的高度去认识,优化课程教学,转变教学观念,便是新时期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核心。因此,在《摄影》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就要考虑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联性;在《摄影》课教学中要强调摄影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如果说目前《摄影》课程这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参与社会实践、强调实训基地建设、强调评价手段、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对应用创新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的再认识的话,那么,这种培养模式为当前“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深入实施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完全学分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新一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学分制改革走向科学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应用创新实践教学摄影
“实”“新”结合,提升政治教学有效性
移动营销在O2O行业中的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创新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