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僧来当官

2012-04-29 00:44马向荣
廉政瞭望 2012年3期
关键词:人治唐僧世俗

马向荣

我们国家的反腐倡廉,搞了这么多年,建立了这么多制度,但还是有人“前腐后继”。原因何在?一种惯常的说法是,因为我们是人治不是法治。这真的是问题的根源吗?先不说人治如何走向法治的问题,就算建立了法治社会,也难免有人会腐败。法治社会也是人建立的,没有高素质的人,法治社会只能是空中楼阁。

人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的党员干部也是普通人,并不是圣人,他们的思想和社会总体思想是一致的,在整个社会追求骄奢淫逸的时候,党员干部难免受到侵蚀,就像在一个大染缸里面保持本色那样不容易。

我忽然想到一个人,就是《西游记》里面的唐僧,他可以说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典型代表。他西天取经,路上经历重重磨难,面临的诱惑也不少,可是他无论面对妖魔鬼怪的恐吓,还是女儿国王的温柔乡,都志向不改,执意西行,求取真经。唐僧虽然没有几个徒弟那么有本事,却是道德的化身。而且,真实的唐玄奘并非《西游记》小说里面那么无能,他实际上兼有本领和道德,所以鲁迅先生才说,唐玄奘是“中国人的脊梁”。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让唐僧这样的人来做官,一定可以避免腐败。因为他恪守戒律,身体力行。他不吃肉,自然不会大吃腐败宴;他不喝酒,自然不会醉生梦死;他不近女色,自然不会包二奶;他没有的世俗的享受,钱对他来说用处也不大,自然也不会受贿。这里我们就很清楚地看到,腐败的根源还在于世俗生活对人的诱惑力。这种诱惑只有坚定信念的人才可能抵抗,而不是一股的世俗人可以抵抗的。

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唐僧可以抵抗诱惑?并不是他天生就无欲无求,而是因为他有更高的追求,他追求成佛解脫,所以宁愿放弃世俗的利益来达到最终的超越。人都是自利的,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也是符合事实的。佛教徒追求成佛,也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只是这种幸福是非物质的,而且物质享受会阻碍他们成佛,世俗享乐对他们来说起的是负作用,所以他们才能放弃物质享受。用一般通俗说法,这是“信仰的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之所以有那么多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也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他们不是不看重生命,不看重物质,而是为了更高的追求:共产主义。但是,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已经缺乏这种信仰。在没有信仰支撑的时代,物质主义必然泛滥,人们除了追求吃喝玩乐,别无他求,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享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官员不腐败就得不到享乐,官员的人生就没有价值,而谁又愿意自己的人生过得毫无意义呢?

因此,要治理腐败,单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人心。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员干部,一生中究竟追求的是什么,这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

猜你喜欢
人治唐僧世俗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不愿向世俗投降
从人治与法治的结合谈农村治理现代化
一件新出于闐語世俗文書
“人治”“法治”结合,促进和谐发展
惹人喜爱
世俗的力量
新常态下的法治与人治之辩
唐僧的私密日记